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臺灣經濟困境與中國息息相關

?"
蘋果公司的iPhone和iPad都是臺灣的富士康集團代工,但工廠卻設在中國,影響臺灣實質貿易收入。圖為深圳富士康工廠生產線。(Getty Images)

多年來,臺灣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加深,造成當前的經濟陷於泥沼。目前臺灣政府雖然試圖多方開拓大陸以外的貿易關係,然中共對於臺灣如影隨形的政治壓力,仍是影響此步棋是否奏效的關鍵因素。

編譯 _ 葉淑貞

臺灣經濟對中國的依賴日益加深,使得中國經濟狀況對臺灣有很大的影響。中國的經濟放緩已經促使臺灣經濟成長低於2%,這個下降比率遠高於該區域平均水準,這是因為臺灣對中國經濟的依賴日益加深之故。因此,臺灣目前正試圖與其他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議,以扭轉經濟上對中國的依賴。

臺灣人民對於與中國之間的貿易協議有很深的疑慮。主要是因為北京現在雖然與臺灣尋求友好的經濟關係,但政治上仍然對臺灣充滿了敵意。臺灣與其他國家之間未來的貿易協議可能遭到的阻力就是中共。

臺灣接單中國生產 影響實質收入

《華爾街日報》報導,出口占臺灣經濟的70%,當2010年臺北和北京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之後,出口到中國的百分比就從當年的29%上升到今天的40%。同時,臺灣對外投資流到中國的部分也從10年前的不到50%上揚到今日的80%;相應地,臺灣在亞洲其他地區對外投資的比率卻下降了。

由於島上的電子產品供應鏈,臺灣的出口一直都被認為是全球需求的領頭羊。但近期出口訂單與實際出口值確有相當的差距,這個出口指標的分歧讓一些投資者感到困惑。

出口訂單所顯示的出口值,自2013年7月以來一直小幅上漲,範圍在0.5~3.2%。然而實際出口值卻一直都在負值區域,在10月下降了1.5%,而在9月下跌了7.0%。實際出口和出口訂單之間有100至150億美元的差距,這可以部分由臺灣的產出是在國外生產這個理由來解釋。出口訂單及在一定程度上的PMI指數包括了海外生產,但實際出口量只計算國內的生產。

據臺灣經濟部稱,2013年10月分的出口訂單中約有52.9%都是在臺灣以外地區生產及裝運的貨物。五年前,這個數字只有47%。
像蘋果公司的iPhone和iPad都是臺灣的富士康集團代工,但工廠卻設在中國。為惠普(Hewlett-Packard)和戴爾(Dell)代工生產的世界最大個人電腦生產商廣達電腦公司,也幾乎完全是在中國製造其產品。這意味著是這些品牌近期推出的新設計提振了臺灣的出口訂單和採購經理人指數,而不是出口量。

臺灣製造業形勢嚴峻

在臺灣,製造業形勢變得越來越嚴峻。製造許多電子設備的臺積電是在臺灣生產,且是國內生產毛額的一個主要部分,但這卻不是常態,而是個特例。臺灣的電視面板面臨中國和韓國的激烈競爭,而有品牌的智能手機,特別是臺灣宏達電,在近兩年市場占有率下降。10月分的數據顯示,海外銷售電視面板在一年之內下滑了30.4%,消費電子設備則上漲了4.5 %。

臺灣投資和人才持續地外流,會拖累國內生產的向前發展,並進一步削弱其競爭力。

簽訂其他貿易協定 擺脫依賴中國

臺灣與新西蘭的自由貿易協定於2013年12月初生效,因為臺灣與新西蘭的年度雙向貿易只有12億美元而已,因此這個貿易協定對於解決臺灣的經濟問題助益不大。但這項協議卻有重要的政治意涵,因為這是臺灣第一次與非邦交國家訂立貿易協議。11月臺灣與非邦交國新加坡也簽署了另一項貿易協議,並從2014年開始生效,這項協議對每年貿易值的影響約為280億美元。

重要的是新西蘭和新加坡兩國都是「跨太平洋夥伴」(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簡稱為TPP)組織的成員,這個組織目前包括占全球經濟40%的12個國家。臺灣希望把新西蘭和新加坡的協定作為憑證,以便進一步加入TPP這個組織。

更多的自由貿易協議也有助於臺灣分散其對中國經濟的依賴。臺灣已經與印度和印尼進行談判了,並正在研究與菲律賓和以色列簽約的可行性。馬英九總統與中國6月已經簽署了兩岸服貿協議,但民意反對聲浪巨大,擔心這個協議會造成大量的失業和過度依賴中國,因此立法院尚未批准。

臺灣的官員越來越認識到,TPP同時是經濟增長和國家安全的問題。在馬英九總統最後兩年多的任期內,他最重要的議題之一是能否好好利用今年與新西蘭和新加坡的協議打開貿易的氣勢。

中國政治壓力如影隨形

富士康和廣達電腦在20世紀90年代,為了利用較低生產成本及大規模的廉價勞動力,將生產線移到中國。當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上升,如果這些公司需要把一些製造遷移離開中國,他們更可能在東南亞建廠,例如老撾、柬埔寨和印尼,而不是回臺灣。以富士康為例,它說正考慮在印尼建立一個智能手機工廠。

儘管中國嘴上說不反對臺灣與新西蘭和新加坡之間的協議,但實際上卻可能企圖使臺灣與其他國家之間未來的貿易協議都成泡影。因此,潛藏在臺灣是否得以與他國簽訂貿易協議背後的因素是中國。

經濟學家說,由於來自中國的壓力,臺灣很難與其他國家簽署貿易協定。中國一直聲稱擁有該島嶼的主權,使得企業較不可能移回臺灣。◇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