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談仲維光「梁君新史書《兩岸之路》序」

?"
仲維光認為國家形成滲透著文化,有其非理性、形而上學的基礎。圖為艾未未作品「中國地圖」(Getty Images)

眾所周知,德國仲維光先生是研究西方思想史、科學史的著名學者專家,如今卻從中西文化視野比較切入,對梁君新將軍巨著《兩岸之路》史書,長篇謹序,新的建樹。仲序如同梁書本身一樣,對當代中國兩岸朝野,尤其文史哲教學界,具有獨特的創新高見,啟迪今人的導向性意義。

仲維光序文,對梁君新這部三百頁的新穎史書,從五個方面,概括述評:一、史料豐富,描述清楚;二、史學傳承,文以載道;三、文化靈魂,家國情懷;四、傳統中國,分久必合;五、兩岸之路,勿忘前程。在對「獨立」作理性剖析同時,指出維繫和弘揚中華文化才是促進「統一」的基石。

仲維光序言,最後結語,高度概括,畫龍點睛:「一部史書不是讓每一個讀者都相信作者的觀點、觀念。如果一部史書能夠提供給你詳實豐富的史料,清楚的看法,讓你能夠從這部書中去對歷史、現實分析思考,從而做出自己的判斷,而不是誑語昏話,欺騙煽動,那這部書就是一部好書,一本能夠在世間留傳,擁有自己地位的好書。為此,我以為,梁君新將軍這本書在兩岸發展走向的歷史中肯定有著自己獨特的地位。因為歷史證明,歷經兩千年的中國文化的徹底毀滅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中國文化傳統的價值,宇宙觀,中國文化的形而上學前提,是無法輕易否定的,所以『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未來或許應該不僅是中國社會,而且應該成為人類社會的走向。在這種意義上仔細閱讀梁君新將軍的《兩岸之路》,閱讀百年來孫中山一代人的努力,梁先生一代人的奮鬥,甚至有著超出中國問題更為深遠的意義!」

悠悠千古,文化為大!天地人,倫理為先!

讀罷此序,順此加評當代仲維光現象。古人曰「文章千古事,寂寞身後名。」仲維光君的影響大約肯定更多的也是在「身後」,不完全在現在。一個研究思想的人,生前寂寞是注定了的。因為走的越超前,越深遠,就越不被世人所理解,甚至非難。忝為相識如今可以告慰大家,當代中國人中絕大多數思想問題,正是思想先行者仲維光提出來的!他的文章思路、邏輯和文風,已同周圍形成鮮明對照。先如去年徐友漁先生撰文紀念李慎之先生,曾提到同仲維光的分歧。據悉,仲維光先生本想作答,點明一點,但是遺憾終無時間成文。他擬強調,此一點,足見分歧與區別,並可看到他在十年來的推進:他已經把這門「顯學」,完全做回到學問。奈何當下中國文壇諸位卻依然如故,不過談的是最表面的政治,意識型態而已。這一區別,無論此後再如何爭論已經是無法抹掉的歷史。所以,他認為,重要的是能否落下有力的文字,清晰的思想,否則一篇文字即便寫了也和沒寫一樣,因為霧裡看花,終究會如落花流水而逝。

仲維光君,筆勤耕耘。為著有助解讀他的這篇〈序〉文,應余之請,他對此文又補寫了〈自解〉說明,附在序言正文後面。端此奉知,亦敬請垂注!

「【維光自解】梁君新將軍《兩岸之路》一書三百多頁,我著實地仔細閱讀了一遍以上,眉批、雜感記下來不少。最後等於在其中釀製出這篇東西。於我自己的滿意就是在文中能夠提出別人沒看到的問題和我自己的想法。這是我寫每篇東西的前提。

這篇東西最後找到的中心,也就是我提出來的問題是: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句話是有形而上學前提的。西方二元論的思想方法則不會分久必合。其二就是沒有一個客觀的國家形成的法則,如契約論等。國家形成有其非理性,形而上學的基礎,這也就是說每種國家形式都滲透著文化。現代國家是基督教文化產物,國際法、國家法和形式都把中國等東方國家置於不利位置。

第三就是,我雖自負,可寫此文的時候,翻看梁漱溟等前輩二三十年代的文章,也就是人家二三十歲時的文字,讓我感到極為慚愧。此生還是努力不夠啊!本能學到更多的東西,做更多的事情,為此不能說是沒有枉對父母給的才能;為此更希望健康,能夠繼續有所進取,有所進步。也是為此,近來才經常想,如果當年走入自然科學研究,我能做的發現和推進可能比這社會科學領域中的工作更有成效,更有意義。因為無謂卻不得不浪費掉的時間和精力太多了。如此社會,如此人生!」

張英讀畢,倏然同感!◇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