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政府大不同

?"
(fotolia.com)

澳洲東部時間1月29日下午1點,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國會發表其第二任內的國情咨文演講。按美國的憲法和慣例,通常這一國情咨文的演講大都是在1、2月間舉行。這相當於中國國務院的政府工作報告,這一舉措在一定程度上總結過去的一年,同時也為未來的一年奠定基調或者說是發展方向。

在此,本人無意去解讀奧巴馬的施政理念和發展規劃,以及中國政府的報告精神與內容。就電視轉播的實況從表面上看到了兩國在同樣重要的國計大政布施上的一斑可見。在不同的形式中找出端異,再從細節中品味政府的取向。

美國總統演講前,先由政府重要成員出場與國會議員們做簡單的儀式和交流。然後,再由總統出場,上臺前和臨列兩側的議員握手、擁抱、寒暄,氣氛熱絡;形式上則由國會議長正式向與會者介紹總統後,既有嚴肅的形式又有熱烈的氣氛。

中國領導人通常集體整隊工整的出場,先後排列有明確的分布與嚴格的規程。主席臺後排個個正襟危坐,所有的表情都刻上了機械般一律的痕跡,氣憤凝重冰冷無趣。

美國總統演講開端是:「我們的兒童、工人、士兵,因為每一個公民的努力才使我們國家變得如此強大……」美國總統的演講是一個小時,整個過程沒有講稿,期間有無數次的掌聲,更有全體起立掌聲不息,以示認同和讚許。中國領導人的開端往往是,「在黨的領導下……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中國領導人基本上都有冗長的講稿,四、五個小時不知為過意猶未盡。掌聲需要語氣的提示,會場情緒高度統一。

奧巴馬的演講精彩紛呈激情洋溢,抑揚頓挫神態自如,既有幽默詼諧又有莊重、深沉。演講展現的是個人魅力,是親和力、說服力、感染力的傳遞;是真誠與懇切、振奮與信心的充分展現;更是一個讓人認識、理解、支持的機會。

綜觀歷來的中國領導人,報告者的神態除了嚴肅、刻板、固持之外,似乎找不到任何色彩。為求得掌聲而提高結束語調或者大喊口號可能是千篇一律的重彩了。至於個人魅力,只要「黨」有強大的感召力,個人理所當然可以忽略。

美國總統在演講時,目光總是向著聽眾,用眼神與受眾交流,始終會有不同的表情和手勢,是地道的演講;中國領導人在做報告時,低頭注目講稿,神情嚴肅刻板目光凝重,照本宣讀之功往往數小時樂此不疲。

在奧巴馬的演講中,美國的議員們個個精神飽滿情緒活躍認真聆聽。看法和認識很容易隨之顯露在個人的表情上,會場的反應隨演講的內容而起伏,臺上臺下有很好的互動,掌聲與喝采聲甚至是噓聲都由衷的表達。中國的政府工作報告,長時間把人靜置在座位上,幾乎是一種折磨,對一些老人們來講如何按耐與支撐?會場沒有互動,靜止的空氣沉悶得讓人窒息。因此,瞌睡者往往不是寥寥數人,整個報告會簡直是種摧殘和煎熬。

奧巴馬的演講蒼勁有力激情四射,它是一種氣勢、更是一種氣場,在奧巴馬擲地有聲鏗鏘震宇的言辭中,人們獲得的是鼓勵、支持、信心和動力。當提到夫人米歇爾的時候,全場起立爆出經久的掌聲,人情關懷是美國文化的重要環節。反觀十多億人口的大國,施政報告了無生氣,內容拖沓,流於形式的平庸很難讓人提起精神,宣讀者委靡置立。套用一句時髦的話,叫做:「正能量」無處可窺,更談不上激勵和振奮。每一次的報告只是一次又一次套話、空話、口號的接力。

2014年美國總統的國情咨文演講已經結束,對於一個國家而言,這既是一種形式,又是繼往開來的導向。而不同形式的表達,除了文化的因素之外,所能反映出的包括思維、邏輯、方式、理念等都是外表與形式之後的生命力,甚至是價值取向的直接反映。

在自由的、民主的、法治的整體框架之下,必然包含了與其相應的文化狀態與現象。在自由的空間裡,往往孕育著超強的創造力。因為有什麼樣的土壤就會有什麼樣社會現象和什麼樣的產物。表面的背後,通常是最合乎邏輯的真實反映。

以今天而論,2008年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至今五年來的歷程。中美兩國在經濟上迥異的表現已分伯仲:一個是正在縮減資產購買規模以及討論QE的結束;而另一個卻意欲擠掉泡沫,但市場出現了嚴重的資金短缺,政府依然盲目的注資加大風險,在眼前與未來之間無從選擇。

極大的反差,不是軒輊,而是本質。◇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