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馬航失聯飛機「終結」 謎團依舊

?"
馬來西亞總理3月24日宣布馬航MH370墜入南印度洋,機上無人生還,引發家屬的哀嚎、質疑和憤怒。專家們也對證據缺乏表示不滿。(AFP)

馬來西亞政府3月24日宣布馬航失聯客機MH370「終結」在南印度洋,多個國家的船艦及飛機密集搜索仍一無所獲。失聯20多天來混亂的訊息、膠著的搜尋、中馬雙方的配合遮掩和美國的低調等,都讓這架載有239人的客機成為一個大謎團,懸念、傷痛、悲憤,中國乘客家屬情緒已幾近崩潰。

文 _ 孫芸

「MH370終結南印度洋」廣遭質疑

3月28日,澳洲當局在收到來自馬來西亞的雷達資料,指飛機飛行速度較原先預測得更快,因此會更快用完燃料後,搜索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370班機的國際海空行動大轉向,移至距離原先搜尋一個多星期的區域以北1100公里處。而且在新搜索區域還發現了「疑似物體」,這是第一次搜尋人員從飛機上看到海面上的物體,而以前的發現都是通過高空衛星。


澳大利亞海事安全局3月28日上午宣布將對馬航370次班機的搜索區域往東北方向移動近700英里,至圖示區域。之後澳大利亞官員表示在該區域發現了疑似飛機的物體,但尚未得到證實。(Getty Images)

27日馬航曾表示,收到包括日本、泰國等國家提供的衛星圖,其中泰國一枚衛星在南印度洋水域發現300件可疑漂浮物,位在澳大利亞珀斯西南約2700公里。但暫未能確定漂浮物是否與失蹤客機有關。未來會重點尋找俗稱「黑盒」的飛行記錄儀。由於當地惡劣天氣,暫停搜索,待天氣轉好搜救會繼續。

此前,3月24日晚間10點馬來西亞總理宣布「馬航失聯客機MH370終結在南印度洋」,自此國際所有搜索集中到澳大利亞珀斯西部海域。幾天過去,還是沒有找到任何飛機殘骸。

實際上,從馬方的宣布開始,質疑就沒斷過。為馬方提供衛星數據分析的英國公司Inmarsat的高管說,進入南印度洋的路線是「最符合」來自飛機的pings信號。「最可能的路線是往南,最可能的終點是他們現在正搜索的區域。」但是公司高級副總裁Chris McLaughlin還說:「當然,沒有什麼是最終的(結論)。」

CNN報導直接表示,官方版本少了一樣東西:硬證據。美國已要求馬國政府和英國國際海事衛星組織提供數據,以獨立分析是否能得出同樣推論。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瑪麗·哈夫24日則表示,對於馬方結論,美方目前「沒有任何獨立的佐證」。她表示,美國跟馬來西亞以及多個有線索的政府在調查上密切合作。但是現在沒有任何新的東西提供。國防部發言人柯比證實,美軍已啟程向澳大利亞運送「黑匣子」探測器,但尚未確定任何飛機殘骸碎片區域。

CNN航空分析家Miles O'Brien說,他希望看到馬航當局宣布背後的更多信息。「科學上有一句諺語:非凡的宣布要求非凡的證據。」他說:「給我看。給我看證據。」

最無助的是家屬。幾近崩潰的中國乘客家屬,25日前往馬來西亞駐華大使館抗議,然而26日中共當局派出大批警力,駐紮在馬來西亞駐華大使館和家屬暫住的北京麗都飯店,嚴禁任何人進入。

MH370飛行詭異
最大疑點指向「劫機


這架3月8日周六當地時間0時41分從吉隆坡飛往北京的MH370航班,凌晨7時24分馬來西亞航空發出通報,MH370於2時40分失去聯繫。機上共有239人,其中包括152名中國人、1名臺灣人和1名香港人。20天來,多達26個國家分「南北走廊」搜索,最後集中到南印度洋,卻一直沒有找到MH370的蹤跡。各種分析迭起,但大多認為,應該不是一起普通機械事故。

因為很多疑點無法解答,為何機上所有應答器、自動聯繫被關上?飛機為何飛出一小時後大轉向?而轉向後副機長還正常回應地面聯繫?飛機又為何衝上四萬英尺高空,又落下兩萬多英尺?為何飛向印度洋深處?等等。

波音777失蹤調查小組相信,在飛機狂野的偏離航線並靜悄悄飛向深海之前,沒有機械故障或起火,可以造成飛機的異常飛行或通訊系統失靈。對飛機路線,信號和通訊的分析顯示,它是以「理性的方式」在飛行。

一名官方來源告訴《電訊報》,調查員相信「這是一個由飛機上某人作出的故意的行動,他對於要做的這一切有著詳細的知識了解……對於動機還沒有任何線索。」

3月26日,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在五角大樓與英國國防部長哈蒙德共同舉辦的記者會上表示,目前沒有排除馬航370班機失蹤是恐怖襲擊造成的。

據多方披露的信息和分析,目前「劫機」成為較合理的解釋,但至今未見任何訴求,而且到底誰劫持了飛機?很多質疑指向熟練操作這架波音777的機組成員,也有指向不可知的某國背後操縱。

圍繞機長的種種猜測

自3月15日,各方認為飛機失聯轉向還飛了四、五個小時後,馬方調查員開始調查機師是否有預謀劫持客機,並執行「自殺式任務」的可能性。《新西蘭先驅報》26日引述機長扎哈里(Zaharie Ahmad Shah)朋友稱:「(扎哈里)是最棒的飛行員之一,我不是醫學專家,但因為遭遇的變故,扎哈里可能不是飛行的狀態。」

這位知情人說,扎哈里與另一名女子產生情愫,被妻子知道,導致妻子帶著孩子,在扎哈里執行MH370飛行任務的前一天,搬離到另一處住宅。這對扎哈里的打擊非常大。他或將航機作為自殺工具,作「最後兜風」之旅,連人帶機墜海,而副機師當時無能為力。

基於這些背景,美國聯邦調查局已經開始對扎哈里的妻子進行調查。此外,警方也正在調查另一名與扎哈里有關的神祕女人,在客機起飛前,她打電話給駕駛艙的扎哈里,通話了約兩分鐘。警方發現,這個女人使用的電話號碼用假身分登記。

「扎哈里個人生活的複雜性遠超我們的想像。」一名調查人員稱。調查人員越來越重視「飛行員自殺」的可能性。

但馬來西亞23日否認機長起飛前與一神祕女子通話,並否認飛機曾做出戰術規避動作。

而機長家人面對各種質疑也首次打破沉默。扎哈里之子日前稱,父親不應為客機失聯負有責任,並表示他們尚未接受馬來西亞政府有關客機墜海無人生還的官方說法,堅持等待發現證據。

有媒題報導,扎哈里被形容為馬來西亞反對黨領袖安華的堅定支持者,客機起飛前曾經參加過馬國政府對安華的司法判決案。但是否與飛機失聯有關,也被反對黨否認。

到目前為止,搜查機長扎哈里和副機長法里克(Fariq Abdul Hamid)的居所的有關情況並沒有被公開。警察仍然在檢查在機長家發現的飛行模擬器。

飛機上乘客還活著?中共監視家屬


3月25日,悲憤的家屬在北京馬來西亞大使館前抗議,推開警察設的路障。英國的幾大報章繼續跟蹤馬航客機失聯事件,重點包括了中共政府加強監視中國籍乘客家屬。(AFP)

3月26日,馬方高級工作組成員在北京麗都飯店回答失聯馬航大陸乘客家屬提問。提問中馬方稱,是中國當局通知建議為家屬提供服務的祕書處工作人員不要來麗都飯店。隨後,中國數字時代網披露,中共國信辦緊急發布密令:請立即刪除〈馬航:工作人員離開酒店係聽從中方建議〉一文。日前,該相關報導已被大陸媒體刪除。而且飯店內外遍布警察,家屬疑被控制。

此舉動引發巨大質疑,中方在幫馬方隱瞞什麼?中共為何讓馬方工作人員離開並加強警力監視家屬?網路迅即廣傳這個「問答」。

家屬們最關心的是,親人們是否還活著?文章顯示,當家屬問到:既然沒有直接證據,為什麼說飛機墜海無人生還?要求公布當時稱因考慮人員安全不能公布,既然現在說機毀人亡了,就請公布這些情況。

馬方回答說,現階段沒有排除劫機的可能性。當家屬問:這麼說沒有排除可能性,是不是我們的人還活著?馬方:不做評論!

家屬又問:我們的人到底還有沒有生還的可能,這是家屬們最想知道的問題。馬方沉默了。

家屬再要求:家屬堅持要等這個回答。馬方:做的那個聲明是根據英方調查做的,關於剛才那個家人生命的問題,我們也期望他們還活著。關於劫機,除非找到黑匣子,否則很多問題沒法回答。

特別詭異的是,此前3月20日,鳳凰衛視報導,一位中國家屬徐先生在接受其獨家電話訪問時說,馬國政府代表和他們見面,並且在交談當中給他們一個暗示,飛機可能還在。那個代表說,根據分析,飛機空中沒有爆炸,他們認為人現在還在。

還有一個被最常問及的問題是,如果飛機出問題,為何乘客不用手機給親友打電話報警?考慮到「911」事件後,美國聯航93O墜毀前許多乘客用手機同地面的親人聯絡,這次失蹤飛機乘客,竟然無人撥打手機顯得很蹊蹺。

中馬為何同時遮掩?都知內幕?

3月27日下午,馬航首次承認曾兩次用衛星電話聯絡MH370。主管業務的副總裁承認,在失聯當天,馬航指揮中心曾試圖兩次通過衛星電話呼叫MH370航班,但均未得到回應。這名副總裁未透露呼叫的具體時間。網民紛紛質疑,馬航為何要掩蓋至今?馬航的話已難以相信。

此外,機組多了一人?馬航24日晚說,它的「祈禱去到所有226名乘客和我們13名朋友和同事的親人身邊」。但是早先乘客名單顯示的是227名乘客和12名機組成員。馬航沒有解釋這個差異。

最新的疑點是:為何此時才公布飛機失事?據美國國家交通安全委員會稱,大約在一周前,他們就已向馬方通報過客機墜毀的結論。馬方25日也承認,在客機失蹤第四日的12日已掌握其墜海信息,但因避免影響調查而隱瞞。

此前,3月18日,中馬雙方不約而同的說「不宜對外公開」,引外界質疑,中馬知內幕?

時評員周曉輝認為,對於信息共享的中馬兩國官方,在表面作戲的背後,或都十分清楚其中的內幕。或許一個大膽的猜測是,在飛機「失聯」後繼續飛行的五個小時中,劫機者曾與某個政府就某件事進行了談判,在無果後因燃料耗盡墜毀,而這可能正是無法言說的祕密。這個政府是馬來西亞還是中共?

中馬雙方都迫切的希望尋找到飛機的確切下落,但劫機者透露的信息有限,在無法確定飛機下落前,特別是因擔心受到劫機同謀者的更多威脅,中馬選擇的是隱藏信息,並忽略美國的結論。

周曉輝表示,如今,飛機墜毀讓某些人大大的鬆了口氣,因為所有的疑問、所有的疑團,包括指向北京和中共的質疑都被海水吞噬,甚至曾經的威脅也湮沒於海浪中。即便黑匣子打撈上來,也未必能還原事件的真相。

美國為何不公布衛星圖片?

3月27日,美國五角大樓新聞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在記者會上表示,美國不會對外公布有關失聯馬航的衛星圖片細節。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間諜衛星系統,為何不對外公布?似有難言之隱。


美國擁有世上最先進的間諜衛星系統,不過美國五角大樓新聞發言人John Kirby 3月27日表示,美國不會對外公布有關失聯馬航的衛星圖片細節,其中似有隱情。(五角大樓圖片)

對於有記者現場提問:中國、泰國等國公布衛星圖片,我們沒有看到美國這樣做是何原因時,柯比回應說:「不,我們不會談論有關美國提供的衛星圖片方面的細節。你們沒有在美國的電視網路上看到衛星圖片,這並不意味著美國沒有共享這些圖片……我們在分享。」「正如我本周一所說,我們不會討論有關細節,包括圖片的位置和來源。」

有記者質疑:美國擁有全球收集信息最強的間諜衛星,但沒有對外公布任何信息,這是否意味著,美國在世界的這個地方沒有衛星覆蓋?柯比回答說,他對於討論這一問題心有戒備,「你也許能夠理解,在這裡我對討論美軍在這方面的能力心懷戒備(leery)。」

美國已掌握關鍵情報?

到目前為止,國際搜索經歷三次大的高潮。第一次針對飛機失聯海域、南海附近的大搜索;第二次3月15日馬方宣布客機轉航後的可能位置在「南北走廊」區域;第三次是鎖定南印度洋。而這幾次高潮的背後都直接關聯著美國,似乎這個全球軍事與科技實力最為龐大的國家掌握馬航失聯的謎底?

最早,十多國先進軍力在飛機失聯區域的南海搜救。當越南等國聽從馬方統籌,集中拉網式搜尋南海區域時,美艦開始脫離國際搜索範圍,自行西出馬六甲海峽展開搜尋。似乎早知飛機轉向。

3月12日開始,美國幾大主流媒體獲得美國調查人員的獨家消息,即客機失聯後仍持續飛行四小時,飛行路線轉向等關鍵證據;但當時馬國和中國都在「闢謠」。

3月15日馬來西亞終於承認美方消息,最後失聯是在8時11分,並提供一份地圖,劃定了南北走廊。當各國隨著馬方的指揮棒轉時,美國媒體突然披露美國海軍已經決定將讓「基德」號退出搜救序列,只讓飛機繼續搜索。美方已前往印度洋搜索。

3月17日,馬來西亞方面開始說航班可能會飛往澳洲方向。隨後澳洲、中國、法國、泰國等相繼表示在衛星圖像上看到疑似殘骸,但美國仍然異常低調,尤引外界關注。

《232航班:災難和生存的故事》的作者勞倫斯.岡薩雷斯(Laurence Gonzales)認為,一些國家擁有更先進的偵察系統,但是他們未必允許利用這些系統。他說,他們既然能夠偵測到更小、快速飛行的彈道導彈,現在怎麼能找不到體積更大、飛行速度更慢的民航客機呢?

救援大動作背後 中共軍力「露怯」

有分析認為,美國的表現或許就是在「有意識」透過各國的搜索,來觀察他們所能暴露出的軍事能力(尤其是中共的)。

就在美國透露失聯飛機轉向飛了四小時後,中共官媒12日還發布中國南海發現疑似飛機殘骸的圖片,接著又發布了南海地震波數據,似乎要敲定飛機墜毀在南海,但沒過兩天就被否定。

日前,中國再次宣稱衛星圖片發現疑似飛機漂浮物,但又被馬方否定。

美國之音報導,3月27日,由於天氣惡劣,對馬來西亞失聯航班的搜尋行動部分暫停。不過,中國的一架伊爾-76運輸機和「雪龍號」補給艦還是參加了27日的搜尋行動。

迄今為止,中國已派出16艘艦船、15架直升機和2架大型運輸機前往澳大利亞海區搜救。中國媒體援引軍事專家稱,中國派出的艦船規模相當於一場中等規模海戰。

《福布斯》雜誌專欄作家、中國問題觀察家章家敦(Gordon Chang)告訴美國之音,中國炫耀軍力讓周邊國家感到擔心,不過在某種意義上,這也是一次警醒。他說:「儘管周邊國家很開心看到中國參加搜尋馬航殘骸的多國行動,但是,這同時也會讓他們想起中國最近一直試圖在做的事情,那就是試圖將其他國家擋在南中國海之外。」

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中國國防外交政策研究員成斌(Dean Cheng)認為,「在某種意義上,利用這個機會來試圖發出信息、威懾或是試圖勸說自己的鄰國。」不過,成斌說,中國的衛星成像技術還停留在西方1980年代的水平。中國媒體也承認,這次的搜尋行動顯示了中美海軍力量上的差距。

此前,中國請求印度方面允許其派出四艘軍艦進入安達曼海域,但是遭到印度的禮貌拒絕。印度擔心中國會利用搜尋為藉口,收集印度重要國防設施的情報。


評論認為,此次北京全力搜救馬航的背後因素包含中美競爭、北京爭奪南海「主權」,以及事涉中共內鬥等。圖為中國「雪龍號」補給艦3月21日於澳大利亞珀斯的弗里曼特爾海港。(AFP)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的分析人士李明江認為,中美之間的競爭,以及北京與其他南海「主權」申索國之間的緊張關係,都是此次北京全力搜救的背後因素。

此外,更有很多分析質疑馬航失聯可能與中共內鬥有關,或許也是北京全力趕赴第一現場的因素之一。◇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