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乾渴,中華民族生存危機(二)

?"
(Getty Images)

〈水資源枯竭〉摘錄自《中國之毀滅:中國生態崩潰緊急報告》一書。

基本國情與數字

中國的水資源總量不小,有2.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但人口基數太大,人均占有量僅為2200立方米,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美國的六分之一,印度的八分之一,加拿大的六十分之一,名列世界第109位,被列為世界13個貧水國之一。畝均水資源為1400立方米,是世界畝均的不足60%。

儘管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中國人均、畝均水資源已相當匱乏,但這仍然是帳面上的數字,實際上可用之水還要少得多。與空氣一樣,水在地球上的循環沒有國界,降雨量主要取決於大氣環流,而非地面植被。因此,一個國家的生態環境即便急劇惡化,其水資源總量並不一定在短期內表現出明顯的衰減。對於中國,這似乎是一個福音。但是,抽象的談論水資源總量、人均、畝均意思不大,因為這並不是真正到手的水量。中國實際供水總量為5200億立方米,人均才440立方米,僅為「帳面」上人均數(2200立方米)的不足五分之一,國際水資源警戒線(1000立方米)的不足二分之一。其中農業用水4000多億立方米,20億畝耕地,畝均水資源才200立方米,僅為「帳面」畝均數字(1400立方米)的七分之一,每年都有大量耕地因乾旱減產甚至絕收。眼下竭盡全力才做到的,不過是每年多供應幾億立方米(人均不足1立方米,畝均不足0.5立方米),談不到夠與不夠,就連遏止水荒加速惡化趨勢都難以做到。

造成這種「帳面」水資源量與實際用水量巨大差別的主要原因,是中國水資源在空間和時間分布上嚴重失衡。遠離人口和工業中心的江河及雨季的洪峰,都屬僅有統計意義而無實用價值的「帳面」水量。

在空間分布上,可把中國水資源分為十大片。北方六大片(黑龍江流域、遼河流域、海灤河流域、黃河流域、淮河流域、長江流域),南方四大片(珠江流域、浙閩台諸河片、西南諸河片、內陸諸河片)。總體上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一種簡單的說法是:北方16省,人均水資源僅300多立方米;降雨量在600毫米以下的耕地面積為8億多畝。即比人均水資源370立方米的以色列還乾旱。

中國水資源在時間分布上之不平衡,表現在江河枯洪比極大,冬春枯水季節甚至乾涸斷流,而6、7、8、9四個月汛期水量,一般要占到全年徑流量的70%左右,南方占60%,華北平原和遼寧沿海可達80%以上;河川徑流量年際之間變化也很大,並可出現連續多水年和連續少水年。

如果把空間與時間這兩種分布不平衡結合起來分析,即,從空間分布的水資源量上減去汛期難以利用的水量——情況就變得怵目驚心了。比如,具體到北方遼海黃淮四個流域片,真正可用之水,就不再是該區水資源總量2702億立方米,而要減去80%的汛期大水,(當然還要加上汛期用水量和有限的水利工程蓄水量),這樣一來,真正可以利用的水量就十分有限了,估計可能僅僅是帳面水資源總量的一半,也就是說,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畝均水資源,可能僅有150立方米左右。

這是一個災難性的數字。畝均150立方米,幾乎可以和極度乾旱的西海固地區相比了。那一帶的水窖,兩窖半的蓄水量就是150立方米。據農業專家證實,目前技術條件下的最低需水量,種水稻每畝為280~300立方米,種小麥每畝為220~280立方米。就算是種小麥,150立方米水也僅是需水量的60%。

中國水資源危機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旱災是對中國農業打擊最大的自然災害。農業缺水量大,每年供水4000億立方米以上,缺水500億立方米,同時還有8000萬農村人口和6000萬牲畜飲水困難;進入九十年代,每年農田受旱面積4億畝左右,與五十年代相比,受災面積增加1.5倍,成災面積增加3倍;預計到20世紀末,農業灌溉缺水將從1990年的300億立方米增加到600億立方米。

第二,城市供水不足。全國600多個城市中,有300多個缺水;這300多個缺水城市工業產值占全國的70%;300多個缺水城市中110個嚴重缺水,其中50個城市「情況危急」;在32個百萬人以上的特大城市中,就有30個受長期缺水的困擾。城市缺水還直接造成工業減產。在各種談論水資源危機的文章裡,都可見到一句抄來抄去的話:「因工業(或城市)缺水,每年經濟損失高達1200多億人民幣」,語氣很嚴重,損失數字卻大大偏低,可能僅為實際損失的20%以下。

第三,水污染日趨嚴重。全國每天排放的廢水量,七十年代初為3000~4000萬噸,八十年代初為7500多萬噸,九十年代中期超億噸,其中80%以上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泊;90%以上的城市水環境惡化,可飲用之水越來越少。

第四,地下水嚴重超採。長期的地下水超採,已經造成了100多個城市地下水位明顯下降,在全國形成了56個降落漏斗,面積達9萬平方公里。已有50餘個大中城市發生地面沉降。

第五,水資源浪費嚴重。農業灌溉因土渠防滲漏性能差,水的利用率僅為30%左右,與開發國家比較,要低出20%~50%左右;工業設備和工藝都落後,不僅耗水量大,而且水的重複利用率僅在30%左右,這種巨大的浪費又加重了水資源危機。

1996年,在福建省舉行的「紀念第三屆『世界水日』暨《水法》頒布七周年大會」上,當時的水利部長鈕茂生提出鄭重警告:水已經向中國亮出了「黃牌」。

隨著水資源危機的惡化,水利事業的地位急速提升;從「農業的命脈」上升到國民經濟「基礎設施」,再上升到超過能源、交通、通訊地位的「基礎設施」之首。

毫無疑問,水危機已經成為威脅著中華民族基本生存的第一大危機。

(待續)◇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