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 不凡的一生(下)

?"
有經營之神美稱的王永慶,在臺灣可說是成功企業家的典範與代名詞(中央社檔案照)

有經營之神美稱的王永慶,在臺灣可說是成功企業家的典範與代名詞,大家之所以推崇王永慶,並不在於他的私生活部分,而是對他的奮鬥歷程,及其對社會國家的貢獻。

文 _ 趙芷菱

有經營之神美稱的王永慶,在臺灣可說是成功企業家的典範與代名詞,人們常以王永慶的奮鬥歷程及生活事蹟作為砥礪,如有人說他僅小學畢業而已,卻能聘請許多高學歷精英替他「提皮箱(辦事)」;每年帶領企業員工長跑5000公尺,直至83歲止,20年不懈,精神與毅力過人;白手起家、冒險勤奮、永不退休的人生觀;長保刻苦節儉習慣,厭惡奢侈浪費;還有他是個念舊、感恩,樂於捐獻的企業家。

正負評價 自有公論

擁有許多過人的特質,造就了王永慶不凡的人生。儘管如此,媒體輿論仍偶有些許負面評價,如娶多房妻室,家庭關係複雜;臺塑石油與中國石油聯合壟斷油價;企業製造污染,環境債留子孫;利用捐款、信託,規避遺產稅等。

過去由於環保意識不強,王永慶所創造的經濟奇蹟受國人歡迎;然隨著經濟的發展,伴隨著環境被破壞,人們開始意識到環境保育的重要;由於臺塑集團是臺灣最大的工業集團,因此,也被批為是臺灣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私人企業。從1954年創立臺塑起到六輕的污染問題爭議不斷。

婚姻子女複雜 注重孩子教育

外界所知,王永慶娶3房妻室,生了9名子女,但於2008年辭世後不久,又爆出4房及3名子女風波。不過,王永慶所娶妻室,都是在事業艱難的草創期,還算不上是有錢富貴人家,依當時的法律、思想及道德價值觀,較可接受一夫多妻的情形。他的弟弟王永在也娶有兩房太太。

當時《民法》親屬篇修正前1930年之舊法規定:「有配偶者,不得重婚。」(第985條),違反禁止重婚規定者,「利害關係人得向法院請求撤銷之。」(第992條)。蓋重婚在未經請求撤銷或離婚前,均取得法律上配偶之身分,由該婚姻關係受胎而生之子女,自為婚生子女。由於王永慶的「利害關係人」未向法院提出撤銷重婚請求,故其與二房、三房都是合法的婚配關係。

王永慶所娶3房,分別是郭月蘭、楊嬌與李寶珠。其中大房郭月蘭為童養媳,未有生育;二房楊嬌為王家生有2男3女,分別是王文洋、王文祥、王貴雲、王雪齡與王雪紅;三房李寶珠生有5女,分別是王瑞紀、王瑞華、王瑞瑜、王瑞惠與王瑞容。(王瑞紀為與前夫所生,後經王永慶收養)。王永慶34歲時才有第一個孩子王文洋。王永慶的弟弟王永在小他4歲,共生育3子5女,長子王文淵還比王文洋長4歲。

雖然子女成蔭,但王永慶很注重孩子教育,他擔心子女在大樹庇蔭下缺乏磨練,所以每個孩子在小學或國中時就被送到英國、美國當小留學生,學習勇敢、獨立。王永慶也常自我惕勵「不要鬆懈懶惰」。他曾說:「我幼時沒機會接受正規教育,無專長學識,只有吃苦耐勞才能補不足。」

元配無法生育 13年再婚

元配郭月蘭,過去都居住在臺塑集團位於臺北市錦州街的房舍,這是座漂亮的6層花園大樓,占地1000多平方米,庭院寬闊,綠蔭環抱,警衛森嚴。這個深宅大院是王永慶的寓所之一。

郭月蘭後來與二房楊嬌摒除嫌隙,對其子照顧有加,後因輕微失智症,長住長庚醫院VIP病房。2012年病逝,享壽93歲。據悉,郭月蘭分得王永慶230億之遺產,生前將近9成遺產,過戶給取得其監護權的王文洋與他3名子女。

二房楊嬌,小時候過繼給廖家,改為「廖楊嬌」,到晚年她又改回原姓,強調外界要叫她「楊嬌」。12歲起因養父生病,生活日漸拮据,她便外出工作,分擔家計。後被一日本官員聘為管家祕書,負責做飯、帳務,因此習得許多事務及應對進退之道,這使她在嫁給王永慶後,助益頗多。

答應嫁他後 方知已婚

楊嬌19歲時,一家人得了瘧疾到嘉義看病,才認識米店老闆王永慶,王永慶拿藥救了她一家,養母同意王永慶提親,將楊嬌嫁給他。依據楊嬌生前口述出版的《楊嬌紀念冊》中,回憶道:「答應嫁他後,他才告訴我已有太太,結婚13年沒有兒女,拜託我和他結婚,他會和太太離婚,他將一半的財產給太太,當時我很感激他,也承認愛他,就答應和他結婚。」

但最終王永慶並沒有離婚,他的父親王長庚不贊成,楊嬌也認為,沒生小孩不是郭月蘭的錯。楊嬌說:「我瞭解她的痛苦,丈夫有別的女人,膝下又沒有兒女,雖然她經常謾罵,對我很差,但我一直感覺很抱歉,到後來變成深厚的友誼。」

和楊嬌結婚時正是王永慶人生中最艱困的創業期。她陪著王永慶開米店,做木材,創立臺灣塑膠廠。最初,她每天4點即起,一天跑市場3次、煮5頓飯,張羅20多個員工的餐點,並幫忙招呼顧客。後來,王永慶的事業越做越大,應酬也越多越忙。楊嬌已不用親手打理家務,出入都有僕人照顧。

1964年懷了么子王文祥後,王永慶很高興,「但有一天他突然變了,他對我說:外面的女人問他,如果愛她,為何妻子還會懷孕?從那時候起,我常沒來由的流淚,不知道我的價值在哪裡?」楊嬌說,雖然很傷心,但王永慶已決定娶李寶珠為三房。

犧牲敢捨 3000美元赴美定居

後來到3女王雪紅去柏克萊大學讀書時,1975年楊嬌便帶著王文祥赴美定居,王貴雲說:「那時我母親51歲,身上只有3000美元,當時父親不知道母親要長住美國,母親也未向父親說她只有那些錢,我才知道媽媽是個多麼不貪心的人。」王永慶曾到美國三次,勸楊嬌回臺,但她還是選擇留在美國。她說:「臺灣對我來說太擠了,會成為別人的負擔。」

那時,王雪紅還在念書。楊嬌就和貴雲、雪齡商量,拿了她們嫁妝的3萬美元,當頭期款在柏克萊買了間房子。一位鄰居牧師,總和王雪紅一起鼓勵楊嬌去讀書。楊嬌50歲才開始學英文、60歲才學開車。王雪紅說:「我創業和創新的精神,都是從母親身上學來的。」

2011年楊嬌在臺北錦州街的老宅裡平靜離世,享年87歲。王雪紅與母親感情很深,她說:「母親是我一生之中最重要,也是影響我最深的人。我常謹記母親的話,『錢要用在助人上,要做造福人群的事。』。」王文祥也很欽佩及心疼母親,直言當年母親放下和父親一手打造的臺塑王國到美國,是因為她說怕家裡有糾紛,父親無法專心上班,會害了父親。楊嬌能勇於面對生命的挑戰及敢捨的胸懷,著實有令人學習與感佩之處。

楊嬌所生長子王文洋,因與呂安妮的外遇事件,被迫離開臺塑,自行創立宏仁集團;次子王文祥常年在美國的J-M塑膠公司經營;長女王貴雲是二房子女中,唯一留在臺塑企業工作者,目前擔任南亞鋁門窗事業部經理,也是南亞董事;次女王雪齡是王永慶的子女中,最早踏上創業之路者,王雪齡與丈夫簡明仁用僅有的2.5萬美元創立了大眾電腦公司,目前,大眾電腦集團擁有90多家企業,資產總額與營業收入均突破1000億元新臺幣,成為臺灣大型企業集團;而三女王雪紅素有「臺灣女首富」之稱。1987年與陳文琦(後結為夫妻)創立威盛電子公司,1997年創立宏達電(HTC),王雪紅曾說:「我不跟父親要一毛錢,而是母親拿房子去抵押借了500萬新臺幣創業的」。

賣首飾相助結緣 內外兼顧

三房李寶珠,是王永慶在經營木材事業尚低潮時認識的,據說李寶珠當時是臺北市某大酒店紅極一時的酒女,已有一次婚姻及一個女兒。李寶珠當時知道王永慶有財務上困難,於是變賣首飾相助而結緣。當時王永慶的母親非常反對,最後還是默許了。

王永慶後來一直和李寶珠及其女兒住在臺塑大樓裡。李寶珠頗具公關才能,不僅為王永慶處理私人帳目,也是王永慶的貼身祕書,除了負責家事,社交事務也處理得井井有條,還包括照顧王永慶的身體,李寶珠曾說:「身體還是要自己保重,你不保重的話,馬上就壞掉了。」

李寶珠將臺塑13樓打造成私人招待所,對菜色很要求的她,花很多時間和廚師苦思菜單,有道名氣響亮的「臺塑牛排」,就是出自她的手藝,在這裡王永慶談成不少生意。

李寶珠所生5女,大女兒王瑞紀,係與前夫所生,但王永慶視如己出,委以重任,婚後定居美國,負責臺塑集團在美國的經銷業務。其他4女兒,都介入臺塑集團核心經營。2女兒王瑞華擔任臺塑集團副總裁,其夫婿楊定一全面接掌臺塑集團旗下醫療、教育事業的董事長;3女王瑞瑜擔任臺塑生醫董事長;王瑞華與王瑞瑜都是臺塑集團「七人決策小組」成員;而王瑞慧與王瑞容則把重心放在長庚醫院。

爆出4房3子 實居3房之前

王永慶過世後,爆出4房林明珠與其3名子女羅雪貞、羅文源及羅雪映,在王永慶告別式結束後1周未入土時,其3人聯名寄發存證信函給王永慶之遺產繼承人,要求閱覽遺囑與認祖歸宗,並陳述:亡母林明珠在1953年時值17、8歲左右和王永慶合組家庭,並生下他們3人。並以他們自己名字中的「雪」及「文」字輩,對照二房子女的名字,並說他們3人的存在是各房及臺塑老員工皆知之事,亦在王永慶資助下成長。長子王文洋首作回應,認為此3名子女「應該是真的」,唯仍需經法定程序。

後羅文源3姊弟隔年打官司要求認祖歸宗。此案一、二審均判3姊弟是王永慶親骨肉且有繼承權。但最高法院認為,應查明3姊弟當年是否已被羅景祺收養並喪失繼承權,2013年將全案發回高院更審。近期,羅文源表明不要遺產,只求認祖歸宗。羅氏3姊弟曾埋怨生父結識李寶珠,氣得母親出走,才會引發這場認祖歸宗官司。


臺灣高等法院2012年10月2日二審判決羅雪貞、羅文源、羅雪映是臺塑創辦人王永慶骨肉,有權繼承遺產。羅文源(圖)隨即舉行記者會說明,並談到與王永慶的過往點滴。(中央社)

對於王永慶生前未預立遺囑,引發繼承人間對財產的爭訟。但有人認為,以王永慶這樣精明的企業家,面對自己90多歲高齡,實不應犯下如此嚴重的「技術性」錯誤,他未預立遺囑,可能有不為外人所知的原因。

取之社會 捐贈不手軟


臺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辭世,馬總統(左)向靈位三鞠躬,隨後向王永慶夫人李寶珠(右)致意後離開,神情凝重。(中央社)

然而大家之所以推崇王永慶,並不在於他的私生活部分,而是對他的奮鬥歷程,及其對社會國家的貢獻。生活極簡約的他,對於慈善事業的投入,毫不吝惜,茲列幾件:

921地震後,認養嘉義縣15校校舍整建,總經費5.7億餘元;還有四川震災捐款1億人民幣;捐體育大學桃園校地和運動館;創辦明志工專、明志高工及長庚護校、長庚醫院,對就讀的原住民學生學雜費全免,且包辦吃住並輔導就業;自2000年陸續捐出10多億元,補助清寒的重度聽障患者買人工電子耳,10多年下來砸100多億,讓兩岸超過1700多名失聰者重回有聲世界;捐30億人民幣,在大陸興建1萬所希望小學;捐數億元購置57.8萬劑肺炎鏈球菌疫苗,免費供75歲以上老人施打;還有他覺得免治馬桶好用,便贈臺塑員工每人一副,花費6億元等。

王永慶長期秉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理念,持續投入多項公益事業。王雪紅曾說:人要多享受一點很容易,但父親一生堅拒奢華,實在很難,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事,爸爸常說:「財富是社會託給我們管的,有幸身為企業經理人,就要好好管理事業,經營事業,把社會給我們的資源合理化,致力回饋給社會。」

節儉戒貪 重健康養生

王永慶的儉約生活態度,也是人們樂於用來借鑑之處,像是:用了近20年的毛巾不換、衣服破了照穿、出國選坐經濟艙,沙發破了續用等。王永慶這種不因富而奢、不貪圖享受、始終節儉樸實、刻苦耐勞、驚人毅力等特質,加上具有冒險開創的智慧及勇氣,造就其不凡的成就傳奇。王永慶曾說:「我不但與別人競爭,也對自己嚴格要求!」「頭腦要健康、清明,首先就不能想太雜,不能貪。」

而王永慶總是將健康擺第一,事業擺第二,他曾說,養生之道只有兩個字:「簡單」,所以對於健康,他自我要求,這使得他能有更多的心力去經營企業,也讓他活到了92 歲。

關於飲食、運動及作息,王永慶自有其一套規律。飲食方面極簡單,就是什麼都吃,不忌口、不挑食,且少樣、微量。例如他的一餐:一個魚頭加上半支香蕉,有客人時,便會多一些,但基本上如此。

通常晚上9點到凌晨2點,短暫的5小時睡眠,起床後首先做「毛巾操」,這是王永慶自創的養生操,做法簡單,只需在家裡雙手握緊長毛巾,前後搖動到身體發熱即可。

之後,處理些公務,清晨6點到8點為他的「回籠覺時間」,他說:通常睡時舒服香甜,而醒後頭腦清醒,做起事來更有效率。因能持之以恆地注重健康及養生,讓王永慶長保最好的態度去完成每件事。

一生功過 留後人評

對於王永慶的負面評價,不管事實如何,聊可供後人思忖。王永慶死後遺產稅147億,創臺灣史上最高紀錄,不過,據聞海外信託約有2000億財產的官司仍在訴訟中。王永慶個人財產捐贈給長庚醫院(財團法人免贈與稅)480億元,其遺產稅最高減徵50%。政府扶植臺塑,就水、電、稅金、土地予以補貼,但臺塑集團透過捐贈來避稅。

而財政部對於企業捐款做公益一事,指出:企業其主要目的是節稅,包括鴻海、臺塑等獲利高的大企業,捐款行善透過自家基金會,而基金會也確實從事社會公益,所以捐贈抵稅可以促使企業、社會兩面受益。反而個人捐款做公益,較常出現「假捐贈、真逃稅」的情形;許多高所得者習慣購買假捐贈收據,藉低捐款換高額捐贈收據避稅,才是稅捐機關查稅重點。而王永慶的企業及個人捐款,若落實在社會公益上,亦不失為雙雙獲利之舉。

還說,當初政府核准臺塑賣石油的政策目標是為追求公平的市場機制,利用競爭,促使消費者獲得最大利益。然而,臺塑石油偏離當年設立石油公司的目的與初衷,臺塑卻成為中油價格的追隨者,而被批為聯合壟斷獲利。


對於王永慶的負面評價,可供後人思忖。圖為長庚大學校內王永慶銅像。(中央社)

一根火柴之道與永續之法

王永慶曾用一根火柴來比喻四件事:「一根火柴棒價值不到一毛錢,卻可以摧毀一棟價值數百萬元房子。因此不可忽視微不足道的潛在破壞力,一旦發作起來,足有摧毀覆滅的力量。要疊100萬張骨牌,需費時1個月,但倒骨牌卻只消十幾秒鐘。要累積成功的基業,需耗時數十載,但要倒閉,卻只需一個錯誤決策。要修養被尊敬的人格,需經過長時間的被信任,但要人格破產,只需做錯一件事。」王永慶以一根火柴,比喻出:見微知著、勿以惡小而為之、做事不存僥倖、遠見理智的胸懷。言簡意賅,道破企業永續經營之道。

王永慶的功、過爭議,往往之於「生存、生活何者優先的選擇」;隨著時空的變移,也各有評價與見地。對照現今的企業經營之道,「生存與生活」應雙全並重,方為國、民之福,及永續長存之法。◇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