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人民幣降息的3大原因和6大衝擊

?"
此次減息顯示出中國經濟諸多問題,經濟放緩的步伐比預期快。圖為中國人民銀行。(AFP)

11月下旬,中共央行出乎意料地宣布兩年多以來的首次降息,此一大動作引起外界熱議,被視為是中共當局為提振嚴重衰退的經濟、減緩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壓力,不得不做出的選擇,但成效如何令專家質疑。

文 _ 賀詩成

11月21日,中共人民銀行突然宣布降息,這是在中國經濟持續下行、各種刺激措施失效之後,中共不得不做出的選擇,目的可能還是提振嚴重衰退的經濟、減緩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壓力。然而,從目前觀察到的實際情況來看,中共人行的降息不僅未能起到提振經濟、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作用,相反,對中國經濟正在或即將產生相當多的負面衝擊。

人行突然宣布降息的原因

中共人行突然宣布降息,究其降息原因,大致可以歸為3類:一、經濟下行產生越來越重的壓力,經濟增長失速,出現從擴張轉入收縮的拐點;二、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中共總理李克強今年以來10次提及要解決企業融資成本高的問題,人行也採取定向寬鬆的貨幣政策,然而資金依然不能完全流入需要資金的實體經濟領域;三、經濟衰退可能引發政治後果,對中共統治「根基」造成威脅,這個風險的存在也成為中共考慮採取降息手段的因素之一。

第一,經濟出現擴張轉入收縮的拐點

首先,根據香港中國政治經濟問題專家廖仕明的觀察,中國經濟出現了從擴張轉入收縮的拐點。據他分析,中國經濟增速一旦從8%降到7%,就會變成一個收縮體。他表示,一般正常國家年增長率跌到1.5%~1.8%左右,經濟就會進入收縮期,失業率升高,企業開工不足,庫存上升,債務惡化,財政就會出問題,各種社會矛盾也會加劇。「中共的8%其實對應的就是正常社會的1.8%的經濟拐點,一旦低於這個拐點,經濟就從繁榮走向蕭條,這個拐點就是繁榮與蕭條的分界線。」

從實際情況看,中國第三季經濟增長率已經放緩至7.3%,為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中共政府擔心有降至7%以下的風險。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近3年來持續下降,企業面臨的壓力積聚,且消費通脹也疲軟。

路透社的報導也表示,經濟下行產生的重壓可能是中共人行突然宣布降息的背後原因。中共官方最新公布的10月分各項經濟指標中,「新低」出現的頻率很高。2014年10月分,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1.5%,創2006年3月以來新低。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名義增長15.9%,跌至2002年以來的最低水準。

第二,錢荒融資成本高

對於減息的另一個原因,廖仕明認為是因為大陸銀行鬧錢荒。他引述前幾天看到報導稱,大陸銀行間的隔夜拆借利率高達1.3%,「借幾天就得支付這麼高的利率,非常可笑。」他說,前些年大陸外匯增長快速,相應的印刷了很多人民幣鈔票,這種發鈔機制增加了經濟問題,如今外匯大幅減少,導致貨幣發行減少,銀行缺錢,同時不良資產也在增多,這些錢主要沉積到房地產、政府債務上,導致銀行間難以進行拆借,特別是信託投資公司、銀行、金融公司等,他們無法定期還貸就將面臨破產,「目前這種趨勢越來越嚴重了,為了救這些金融機構,政府就不得不減息。」


香港中國政治經濟問題專家廖仕明認為,大陸銀行鬧錢荒是中共人行突然宣布降息的原因之一。(大紀元資料室)

降息說明了中國社會融資成本依然高居不下。有不願透露姓名的大陸官方學者表示,降息屬於重大政策措施,直接動用這一手段,顯示此前多項「微刺激」效果並未產生明顯效果。中共總理李克強11月19日將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納入中共國務院常務會議議題。

這個話題引發了與會者超過1小時的討論,這情景在平常的常務會議上相當少見。據悉,李克強今年以來已經是第10次直接在中共國務院常務會議等會議上提出或者要求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了。由此可以看出,大陸中小企業以及三農等領域融資難、融資昂貴的問題頑疾難除。

與此同時,中共人行曾多次使用定向降準及貨幣工具常備借貸便利(SLF)和抵押補充貸款(PSL)向銀行注入流動性,意圖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但這些資金很難流入需要資金的實體經濟領域,對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收效甚微。

第三,降息或有深層政治考慮

大陸媒體人鄧聿文11月24日在陸媒「和訊網」發表文章,認為中共央行在時隔2年後的11月21日降息,在時間節點上有些突然,有些令人意外。

文章表示,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很無奈的。它從一個方面顯示中國經濟可能比人們預想的還差。對於中共當局的宏觀政策意圖,市場並不買帳,當局多次提出的降低融資成本政策未能奏效。根據國外投行的判斷,明年中國經濟很可能跌到7%以下,如果這樣,表明經濟處於嚴重衰退中,「微刺激」基本沒有意義,只好使用寬鬆貨幣政策,用降息直接為企業降低融資成本。

作者表示,之所以採用降息措施,深層原因恐怕還是擔憂經濟衰退的政治後果。一旦中國經濟處於衰退周期,那麼,由經濟衰退而來的一系列後果,如大規模失業、政府債券違約、銀行呆壞帳、社保和公共服務的難以為繼等,彙集一起,最後都會在政治上體現出來。鑒於中國目前正處於剛性的矛盾突發期,屆時是否會演化成持續、廣泛的群體事件和社會運動,導致社會動盪,進而可能動搖中共執政的合法性,都是問題。


一旦中國經濟處於衰退周期,那麼,由經濟衰退引發如大規模失業、政府債券違約、銀行呆壞帳等,彙集一起,最後都將體現在政治上。圖為安徽合肥一場求職博覽會。(AFP)

外媒:別指望中國經濟傳出好消息

中共人行降息含有提振經濟的意圖。然而,作為降息本身而言,就是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採取的最後一招,外界對降息能否起到政策制定者預期的目的持懷疑態度。

大陸財經觀察員韓洋11月26日在陸媒「BWCHINESE中文網」發表文章表示,自今年4月和6月中共人行兩次實施定向降準以來,輿論關於全面降準或降息的呼聲不斷。中共人行被逼迫到一個很窄的選擇境地之中,只好在經濟增長與風險控制兩端走鋼絲,但最終選擇宣布降息。各方猜測,此次降息背後所反映的是中共中央對中國經濟走勢的判斷。多家外媒表示,中共人行降息,顯示中國經濟大事不妙。

美國新聞網站稱,出人意料的降息顯示出中共政府對於經濟增長放緩感到多麼驚恐。MG投資公司固定利率團隊的基金經理里德爾(Mike Riddell)表示,中共人行降息所帶來的並非全然是好消息,投資者切勿因此盲目樂觀。

里德爾表示,從中國意外降息這一狀況,投資者應該很容易就能聯想到這可能是中共官方用以應對宏觀經濟前景惡化的緊急政策措施,至少,此前出現的房地產市場價格快速下跌,拖累了諸多上下游產業活動狀況,並對金融市場安全性構成潛在威脅的情況,已經令經濟政策制定層坐立不安。

里德爾強調,中共人行對於中國市場的了解程度想必要比普通的市場投資者更深,因此其做出預料之外的政策決定之時,也勢必不會是毫無憑據的,因此,從此行動本身就能對中國經濟的總體運行狀況窺出一斑。

中國第三季度經濟增速下滑至7.3%,PPI和CPI指數均表現疲軟,決策層擔心經濟增速跌破7%,而7%的經濟增速是全球經濟危機以來不曾見到的。美國《福布斯》雜誌網站稱,降息消息揭示出中國經濟正沿著一條麻煩不斷的軌道前行,或許未來幾年中,都別指望這個國家的經濟能傳來什麼好消息。


中國第三季度經濟增速下滑至7.3%,PPI和CPI指數均表現疲軟。圖為北京一名快遞送貨員在街頭休息。(AFP)

降息或使中小企業融資更困難

路透社11月25日報導,中國中小企業債務負擔沉重,降息不但不能減緩其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可能還會進一步增加其融資的困難。

中共人行11月21日晚間宣布的降息屬於不對稱降息,貸款利率調降40個基點至5.6%,但存款利率只調降25個基點至2.75%,這使得銀行利差縮小,從而壓縮了銀行的獲利空間。

美國銀行美林的中國經濟分析師Tracy Tian認為,在利差縮窄的情況下,銀行為避免貸款變成壞帳而把資金貸放給實力較強的企業,是合理的選擇。

華僑銀行駐新加坡固定收益分析師Xie Dongming稱,從歷史上看,降息並不能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這些企業在獲得融資管道方面仍將步履維艱。

目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這在一方面令企業營收承壓,另一方面成本上升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率。

根據美銀美林報告,52.8%的企業稱利潤率較上年同期萎縮,前一季和上年同期報告利潤率下滑的公司分別為51.6%和51%。

業務側重中國的投資銀行中國首創(China First Capital)董事長Peter Fuhrman表示,對於這些資產負債情況疲弱的企業,中國銀行業明年可能設法減少其貸款分配。

降息將對房企融資產生兩極化現象

陸媒「中國經濟網」11月26日報導,中共人行的意外降息表面上看意味著銀行貸款利率更低、融資成本降低。但事實卻是,財務穩健的大型房企將優先獲得貸款,從降息中獲益,而中小房企依然難以從銀行管道獲取貸款,從降息中的獲益可能是微乎其微。

中共人行這次採用的是非對稱降息,銀行的實際資金成本並沒有降低。在開發貸款緊俏的背景下,大多數中小型房企融資成本或不降反升,而信譽良好的大型房企能受惠於降息帶來的融資成本下降,兩極分化現象會愈發明顯。

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表示,由於今年銀行將絕大部分的開發貸款額度投向前100強的房企,大多數中小房企根本無法拿到開發貸款,因此以信託、基金為代表的社會自籌資金成為他們獲取資金的最重要管道。

同策諮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表示,房企可能不會因此次降息而在資金面有較大緩解,未來市場仍存在不確定性,尤其是中小企業,仍然可能面臨更多的債務違約的市場風險。

借降息刺激樓市 成效甚微

大陸財經評論人士牛刀11月27日發表文章表示,在巨大的房價泡沫面前,一點信貸利率下降毫無用處。


大陸財經評論人士牛刀11月27日發表文章表示,在巨大的房價泡沫面前,一點信貸利率下降毫無用處。圖為興建中的樓市。(大紀元資料室)

剛剛從中國華遠地產董事長職位上退休的任志強11月22日也在一個論壇上表示,現在市場都在說降息後房價將大漲,但是降息有限,中國大陸有那麼多房產庫存,房價怎麼能說漲就漲呢?

同策諮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表示分析認為,中共人行降息及地方政府「救市」只能解決「去庫存」的燃眉之急,但無法改變樓市總體供大於求的本質。未來市場自身調節作用還是會暴露出樓市庫存偏大、去化周期偏長的問題。

張宏偉表示,正如「央四條」首套房貸優惠基本落空一樣,降息並不意味著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樓市風險控制降低要求,未來一段時期內無論是開發貸款還是個人按揭貸款,銀行等金融機構「惜貸」的行為還會持續。

財經評論人郁慕湛表示,降息並不能改變房地產市場的供求關係,更多的還是在調整宏觀經濟結構,減緩中國經濟擺脫房地產成為主要引擎帶來的負面衝擊,對於房產來說,充其量只能刺激樓市一時。

降息或埋下一顆抵押貸款炸彈

臺媒《自由時報》11月24日引述彭博專欄作家裴塞克(William Pesek)言論報導稱,中共人行降息可能埋下一顆抵押貸款炸彈,或將對全球經濟構成風險。

裴塞克表示,中國今年已實施一連串鬆綁放款政策,這會造成一種弊端,也就是在沒有進行金融改革情況下,如果加速房貸借貸,將創造另一個巨大的資產泡沫,就像1997年的南韓一樣。

降息可能造成人民幣貶值

大陸知名財經分析人士牛刀認為,降息必然引發人民幣兌美元的貶值,對市場利率本身就是一種打擊,最終只會引發利率上漲。他說,事實證明,上海隔夜利率只有一天下降,此後天天飆升,說明錢荒會越來越嚴重,市場利率更會上揚。

事實似乎印證了這個判斷。11月24日,是中共人行11月21日宣布降息後第一個交易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資料顯示,11月24日,人民幣對美元的中間價與即期匯率雙雙出現下跌,收盤時下跌將近200點,創2個月來最大單日跌幅,令市場關注。

市場普遍認為,11月24日人民幣下跌應該是受到中共人行意外降息的直接影響。11月21日晚間,中共人行宣布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消息宣布後,歐美股市、黃金、石油、歐元、澳元等均出現波動,市場更加期待降息的後續效應。

有分析人士表示,降息可能終結自今年6月分以來人民幣保持的上升趨勢。

路透社援引分析師觀點表示,在中共人行還可能進一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情況下,降息降準的一系列舉措將導致市場上充斥著廉價的人民幣。

此前,由於中國經濟增長較快、人民幣資產相對收益較高,吸引大量熱錢流入。降息則降低了這個吸引力,投資者可能會產生繼續持有人民幣會增加風險的擔心。

諮詢公司New Gen Strategies資深諮詢師馬修•加勒特(Matthew Garrett)此前曾預計,在未來12個月內,人民幣有50%的概率會開啟一場前所未有的貶值和大幅波動。該波動幅度之大,很可能會超過中共人行今年一季度為打破單邊升值預期而主導的貶值。

今年一季度,人民幣曾進入貶值通道,人民幣對美元貶值超過3%,曾觸及1美元兌換6.26元人民幣,為2012年末以來最低水準。

大陸財經評論人士吳立表示,信貸市場短期內將繼續惡化下去,這增加了全面降息降準的可能性。隨著這種可能性的增加,人民幣貶值則會是必然的結果。

降息可能會導致資金外流

中共人行降息,不可避免將產生資本外逃的問題。在美國退出QE以及未來可能加息的背景下,中國大陸資金外流的擔憂日益加重。


中共人行降息,不可避免將產生資本外逃。(大紀元資料室)

大陸獨立財經觀察員彭瑞馨認為,由於美聯儲加息預期越來越強,中國降息可能會導致部分套息資金流出。

香港中國問題專家廖仕明表示,降息可能會導致人民幣匯率下跌,並使游資外逃。他分析說,過去所有的外國游資進入大陸,一是為了套利率,二是為了套利息。比如,投資者用美元來換人民幣,當時匯率是1:7,等幾年人民幣升值後,匯率變成1;6,這個投資者1美元就掙了1元人民幣。這些游資進入大陸後,一般不進入消費市場,不會增加內需,它一般進入資本密集行業,如房地產、大宗貨物買賣,如礦產開發、資本市場等,如今中國經濟減弱,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從升值轉向貶值,當游資看清這一趨勢後,他們最安全的辦法就是把錢拿出來,降息就會加速資金外逃。

在游資套利息上,假如美國存款利息是1%,中國利息是4%,他就多賺了3%。如今美國聯邦儲備局很快將上調利率,美元加息,促使國際游資套息空間降低,這樣也會加速游資以美元的方式逃出中國,資金外流也會加重中國銀行業存在的問題,壞帳會增多。◇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