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遊六義園 神傳文化詩意相伴

?"
六義園渡月橋畔楓紅。「渡月橋」出自中國的故事。

古代日本向唐朝文化取經,成為大和文化的沃土。六義園和歌庭園每一造景都應和一首詩歌,遙繫《詩經》古詩情。在情境之趣外,更感動於中華神傳文化在異鄉得到珍惜、發揚。

文、攝影 _ 任采真

座落在東京文京區的特別名勝「六義園」是個展現詩歌雅韻與情致的和歌庭園。園中大水池上倒影瀲灩,蘊藏詩境的核心,清澈水鏡裡蓬萊仙島明晰在目呼之欲出,回遊的露石小徑迴繞著水池,貫通全園的山丘流瀑、詩亭橋渡、松原林花等各個詩情畫意的情境造景。四時更替,春來冬去倏忽,即景舒心,流連顧盼古今。

庭園命名「六義」來源甚古,跨越綿邈交錯的時空,源自於中國古典文學《詩經》的「六義」。六義園是日本江戶時代將軍幕府率下「大名庭園」——各地藩主建築的庭園之代表作。創造這個庭園的是深受江戶幕府第五代將軍德川綱吉信賴的大名柳澤吉保。

三百年前,深愛「和歌」藝術、深具文學造詣的柳澤吉保在規建六義園之時,心中朗朗映現著一個「和歌世界」。依照和歌詩境為藍本,六義園中造景88境(今天餘有32境),境境皆有詩歌。


六義園和歌庭園每一造景都應和一首詩歌,遙繫《詩經》古詩情。

柳澤吉保「依詩歌造景」,歷經七年的時間,挖池造丘、引水注泉、壘石流瀑、造橋起亭、栽花植樹,將原本二萬多坪將軍賜給的平地,匠造出「迴遊式築山泉水」庭園的優境。


六義園,金秋中的茶屋與楓紅景緻,一景一境皆有詩歌。

園中88景,起園造景的柳澤吉保活用了來自日本古詩歌——和歌與文學的知識,以及古中國的神仙故事,其境、其歌融而為一,詩情、情境與心境交融,渾然成景。


六義園和歌庭園池中有「蓬萊」之島。

中國神傳文化廣泛深植於日本

日本的「和歌」「起於心,感於物,託以歌」。「和歌」的分類與作法,仿效了中國最古的詩歌《詩經》之「六義」。

日本平安時代的和歌名家、宮廷歌人紀貫之奉敕合撰《古今和歌集》(日本最初之敕撰和歌集、醍醐天皇敕撰、成立於西元914年左右),並作有〈假名序〉一篇,記述和歌「歌體論」。

其論曰,仿照中國詩經「六義」,以「風、賦、比、興、雅、頌」(原文排序),作為和歌的六種風體的分類。紀貫之的〈假名序〉是日本史上首篇歌論,也成為日本和歌的作法的範本。

詩以言志,不論是在藝術或是思想範疇,一直是中國文化中的精髓。古代日本向唐朝文化取經的歷史過程歷經幾百年,引入的中國神傳文化已經廣泛深植於日本文化之中,融為大和文化培養土難以割離的基質。

文學藝術對人精神領域的影響不可估量,從古迄今綿遠流長而深透。日本江戶時代的遺產,和歌庭園「六義園」的創造,在情境之趣外,中國神傳文化源深流長的一頁,昭昭然也。可貴乎!可嘆乎!中國神傳文化之菁華,在異鄉得到珍惜、發揚。

「六義園」品味人生之歌的造境


東京六義園和歌庭園秋之「和歌之浦」水岸景緻。

六義園的造景經過詩化的轉化,情景交融巧妙謳歌,這其中也能捕捉到中國的詩情意境。以六義園代表作「和歌之浦」一景之造為例,入園的大池邊岸的「和歌之浦」和池中點在的小島,模擬自八世紀以來風光明媚聞名遐邇的「和歌浦」灣的水岸(在日本今之和歌山縣)。


六義園舉行節慶活動展歌吟古風。

海灣水岸,潮起潮落間,水失津渡、水沒潟洲,日本古代詩人山部赤人寫〈和歌之浦〉(〈和歌の浦〉,《古今和歌集》)一首,描寫此番景象:

和歌水岸
滿滿潮起
水中沙洲渺渺無蹤
鶴鳴渡水 直指葦草邊

這首〈和歌之浦〉可喚起你「蒹葭蒼蒼……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描繪的意境?(《詩經》〈蒹葭〉)

唐朝王維的〈鳥鳴澗〉也悠悠然呼之欲出: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和歌」風體、作法源於中國古詩,看〈和歌之浦〉能聯想到借比、轉興之風致。夢寐追索之情,素樸白描、動靜對比的映襯,托景寄情之境能無見乎?

紀貫之在《古今和歌集》的〈假名序〉中,結論詩歌的風體之重要性切中肯綮:

事去時移,悲喜無常,而此歌文字,仍當永存焉。猶青柳之絲不絕,蒼松之葉不散,真榮之葛長傳,鳥爪之跡久留。知曉歌體、能達其趣者,如見之於大空,未有不仰古戀今者焉。

莫關時移事去,深曉歌體之真趣者,仰古戀今,人生情趣無窮,神傳文化「詩」之真榮長傳,「六義園」就是讓人去品味人生之歌的造境。


莫關時移事去,六義園通詩歌之真趣,引人仰古戀今。

三百多年來,尤其是近代一百年,幾經戰禍、地震、火災的洗禮,六義園倖存了下來,保留了大部分原來的風貌,何其幸運!可能就是老天的心意,將神傳文化的丰采灼輝穿過歲月之頁,展現給今人。

六義園!「回遊庭園」斯情斯景,回蘊華歌,處處流轉;神傳文化跨越中日,不遣時日,通古貫今!◇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