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回顧中國大陸的學術趨向

回顧一下最近中國大陸方面的學術趨向,這個題目當然很大,主要是講人文方面。人文方面最重要的我所看到的是對於中國歷史、文化、文學各方面的研究。只是中國人文學跟中國有關的部分的趨向,我所能見到的。我的看法不一定周全,可是我是有一點感想的。

比如說上海的《中華文史論叢》這類的東西,還有些專門的學報,那上面有具體研究的文章,研究具體的問題。等於中國過去清朝以來的考證學,對一個具體問題的考證,從頭到尾常常看到很有原創性的創作,所以我很高興,但是這是具體方面。問題是我們研究人文學有宏觀與微觀之別,宏觀是指整個大體看法。因為宏觀的建立是許多學者,尤其是第一流的學者提出整體的看法,對整個時代甚至於整個歷史或者一部分的歷史提出整體的看法,那宏觀方面不能空話,從前就是共產黨在毛澤東時代是講論根本不講史,是以論代替史,所以那是很荒唐的,就是馬克思主義那套教條拿來反覆宣傳,與實際上的具體研究配合不上。具體研究也是在大的框架之下勉強提出一些問題。所以宏觀研究受到馬克思主義影響在過去最早的毛澤東時代的30年是沒有進展的。

只有到80年代以後共產黨在鄧小平指導下好像有一種開放的趨向。這個時候學術也趁機而起,好像也開放了,有一度開放還很多,當然到了1989年的六四以後又整個封起來了。但是在封起來期間,學者就轉向一個東西就是研究中國,比如說國學的研究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所以我所說的學術,其實大概就是從20世紀初,就是六四以後不能再講很大的文化問題的時候,提出對中國學問的研究,在這個研究中間就恢復到許多清朝以來的,民國以來的考證之學。這些研究很有進步,可是大的問題上,宏觀方面就不必要談了,所以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許多學報上的成就,專屬的成就從具體上講都是很有用的,在教學研究方面都是可以參考的。可是對於建立整個中國歷史是不是有提出一個馬克思以外的新的看法?這個還沒有任何進展。

國家意識型態介入人文研究

這個主要原因就是共產黨還是以馬列主義為號召,馬列主義為號召之下,它的框架是不能動的。所以大家只能在小的具體事情上做深入的研究,做比較仔細的考察,可是不能講一個很大的歷史的趨向。我現在講的是一般的學術研究,這個學報上所能看到的,各個大學在進行的。許多大學我所知道的像復旦大學、北京大學、四川大學還有南京大學文史各方面都進行很深入的研究,也有好多學者在裡面,可是都是不能正面講這個比較大的問題,因為還是受了馬列主義框架的限制。這個馬列框架的限制看得出來現在還在流行之中,因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院長最近就提出要重新集體地寫一部中國思想史,因為中國思想史大概從是80年代開放以後,大概主要是受了外面的影響,受了港澳、西方研究的影響。所以是完全違背馬列主義的一種研究方式,把馬列主義不當回事了。

所以這個情況之下,在今天社會科學院的院長就提議由一、兩百人要合作來寫一部新的思想通史,我們先不管他的構想將來的成就如何,可是他提出的這個第一個原則就值得注意,就是他們是要回到馬列主義,回到從馬克思回到歷史的五階段論,就是原始共產主義,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然後到社會主義社會這五階段論,這是斯大林欽定的,從馬克思那裡面找出線索來欽定的五階段論。這五階段論還是現在社會科學院院長所提倡的中國思想史的基本架構。我們可以想像在這個基本架構之下能寫出什麼樣的中國思想通史?很大的集體創作?這是一個趨向,這個趨向就表示現在黨對於80年代以來的,比較自由的人文研究有很多不滿,想提出新的方式,然後可以用國家的意識型態來起主要作用。這是一個很明顯的趨勢,這個趨勢是一個相當壞的趨勢。

貶抑民國學術

另外一個趨勢就是過去80年代開創以後大陸學者做的80年代以來把民國時代的大的學者一個一個地做了重新的全集,重印了。包括像王國維、梁啟超再加上民國以後胡適的全集,錢穆的全集,湯用彤、陳寅恪這些民國學者受到極端的重視,甚至於把他們捧到超過於神話的程度。可是民國的成就因此在80年代以後的學者中間認為是不可超過的,是學習的目標。但是現在因為共產黨在經濟上的發展,在黨的方面好像要領導全世界了,所以現在就不甘心對於民國學術這樣尊重了。所以現在就有人提出對民國學術加以貶斥,也不是完全消滅但是覺得也不過如此,認為民國學術甚至趕不上清朝等等。實際上清朝的考證跟民國以來的人文學術發展不可同日而語。

民國以後不但新的資料、新的社會科學觀念、西方的觀念都到中國來了,這是清朝所沒有的。所以以胡適的中國哲學史來講這是第一步,中國哲學史大綱就是超過清朝,在整個整體方面是超過清朝的。但是在考證方面又延續了清朝。所以說民國之學術不及清朝是不可能的。而現在甚至於認為共產黨幾十年在學術上已經超過民國時代了。那換句話說1949年以後的學術成就應該在民國之上,這是現在一個很明顯的新的趨勢。這個趨勢我覺得也是很危險。

有一種誇大狂慢慢進入中國學術,實際上1949年以後的學術我們已經說過了從毛澤東時代講起,從1949年到毛澤東死1976年這是整個的教條主義的時代,當時發表人文研究今天沒一個人看,沒一個人參考。80以後的幾十年當然有進步,我已經說過了現在很多的具體的進步是不少,可是是不是一定超過了民國?那就是很大的問題了。80年代以後有些什麼東西可以傳世的?有什麼東西可以影響到整個世界學術研究的?這是可以具體考察出來的。我們可以說拿西方幾十年所謂漢學研究來講,他們所根據的研究都是民國時代王國維以來陳寅恪、胡適、顧頡剛、錢穆等等的研究。在西方、在日本受到發揮也受到質疑,但他們是學術的中心,影響到全世界。

可是80年代以後我們還沒有看到西方學術界有指出哪些人的東西是他們必須注意的,可以說沒有。我想民國學術還是不能被輕易地貶斥,這是我們注意中國當前學術趨向的時候所必須注意的問題。

(小標為編者所下)
轉自「自由亞洲之聲」◇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