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來鹿港,尋訪古老的洛津

?"
等待遊客的仿古人力三輪車。

鹿港熱鬧的中山路上,一輛仿古人力三輪車載著客人,從掛滿亮麗燈籠的商鋪前,輕快的滑過,座上遊客不時向兩邊商鋪探著頭,他們到鹿港小鎮尋訪古老的洛津(鹿港舊名)來了。

文、攝影 _ 王金丁

店鋪騎樓飄著糕餅香

對街,觀光客穿梭店鋪騎樓間,忙著採購百年流傳下來的糕點小吃。最膾炙人口的是鳳眼糕、綠豆糕、牛舌餅、麵茶及杏仁茶等,整條騎樓空氣間飄溢著芬芳的糕餅香。

臺灣民間早期流傳著「一府、二鹿、三艋舺」的說法。「二鹿」指的就是鹿港,清朝的鹿港是臺灣第二貿易港、中部文風鼎盛的古鎮。鹿港自開港以來,一直沒有火車經過,更沒有現代化的高鐵、捷運等交通工具,缺乏了高度文明開發,卻造就了一個古樸的小鎮。

傳統工藝作坊,代代相傳


師傅正在彩繪燈籠。

昔日鹿港主街的五福大街,就是現在的中山路。一家作坊廊下,年輕師傅正在給燈籠彩繪一對嬉戲的鴛鴦。他一面告訴我,自從幾年前老師傅得了國家薪傳獎後,各地寺廟、商家訂單如雪片飛來。他的彩筆描完了紅色翅膀,才抬頭望著我說:「我們必須趕在元宵節前將燈籠寄出去。」

中山路是鬧中有靜的地方,走過幾個商鋪,漸漸聞到了木材的香氣。這家神轎鋪裡,一位師傅鼻尖垂掛著眼鏡,拿著鉛筆在木板上丈量尺寸,鋪裡置放著幾座完成的神轎、神桌,此外就是滿屋子剖白待用的木材,引得滿室生香。


神桌製作師傅。

街上,還有神像雕刻、金雕錫器、紙扇、製香等傳統工藝商鋪作坊,傳統的製法手藝在這裡一代代傳承著。漫步中山路一家家店鋪,彷彿踏過唐山老師傅一步步的腳印,凹蝕的石砌地板似乎還留著他們的汗漬。

曲巷建築,訴說小鎮百年故事


「意樓」高高的紅磚長壁。

昔日的洛津為防止秋冬強烈「九降風」侵襲,街屋均依循彎曲巷道建築。走進金盛巷內,穿過昔日廈郊「慶昌號」大宅院的「意樓」高高的紅磚長壁,就鑽進了蜿蜒曲巷中,瞬間,彷如置身幾百年前時空裡。雖是冬日仍然靜暖如春,不覺想起鹿港竹枝詞「鹿江曲巷聞茗酒,冬日偷閒識一臨,十月風沙吹不入,九天霜雪凍難侵」的詩句來。


置身曲巷中彷如回到幾百年前時空。蜿蜒曲巷中,雖是冬日仍靜暖如春。

抬頭望去,只見一橋屋橫跨曲巷天空,此樓應是「慶昌號」的宅第「十宜樓」了。「十宜」意指「琴棋詩酒畫花月博煙茶」,竹枝詞有云:「九曲巷中風不到,十宜樓上士閒吟。」眼前,十宜樓雖只剩天橋殘壁,仍引人想像昔日樓臺窗前,詩人墨客吟詩弄月的風流景況。

曲巷深處已聞不到陪嫁「女兒紅」的酒香,然而老街舊巷裡,仍然保留了多院落多層次的長條街屋。走進一家販賣古物的老屋,其屋宅格局仿地小人稠的原鄉福建泉州商鋪建造。我從人群中輕步穿過店面,走進天井時,頭頂透進了一小片陽光,頓覺豁然開朗。屋主說,前人談生意時,若前面商鋪顧客擁擠,可邀批發客人至後院飲茶商議。我走過天井,站在第二進屋簷下,仰望天空微光,空氣裡一片寧靜,體會了長條街屋設計的人情巧思。


悠遊曲巷的遊客。

萬春宮,遙想昔日帆檣雲集

經過一間滿屋古早味的小店鋪時,遠遠看去,幾位騎車出遊的男女學生正駐足「鹿港公會堂」前廣場。這裡就是昔日廈郊興建的「萬春宮」原址,清朝時代,宮前即是鹿港溪畔重要碼頭,因河道淤塞,船運逐漸沒落。站在廣場望去,眼前只見曲巷屋牆,已不見河流,卻彷彿聽到遠處傳來碼頭工人粗獷的吆喝聲。


「鹿港公會堂」即「萬春宮」原址,宮前是清代鹿港溪畔重要碼頭。

想起昔日帆檣雲集的港口,海面風帆爭飛,好像看到了一艘三桅帆船,裝滿了米、糖、樟腦等臺灣土產,正揚帆待發,順著風向將駛往寧波、上海,甚而遠至天津等港灣。碼頭一邊,正在泊岸的大帆船,從泉州帶來了大批木材、布疋、藥材等物資,船底還載滿了紹興酒、花崗岩,兼為壓船艙之用。那時,港城是一片繁華忙碌的景象。

昔日碼頭上,挑夫挑著貨物急步往五福街鬧區奔去,牛車也搖著銅鈴聲,車輪子沿著河邊砂石路碾壓過去。人聲鼎沸中,夾雜著附近鐵鋪傳來的打鐵聲。此時洛津城裡,米市街、金盛巷、暗街仔、車埕、九崁仔與後車站交會的路口,正熱鬧忙碌著。

龍山寺,守護洛津的滄桑歲月


龍山寺的巍峨山門。


龍山寺殿宇恢宏。

黃昏時,我來到了建造兩百多年的龍山寺,巍峨山門聳立眼前,肅穆莊嚴;殿宇雕刻、門神彩繪,鮮麗色彩中蘊含著古樸風韻。走過寺院凹蝕的石板時,從天井篩進來的微光裡,南管古音一波波傳來,絲竹、琵琶聲聲委婉動人,遙想昔日渡海來洛津搬演的泉州七子戲班,當更為風華醺人。


龍山寺前執戟持斧的眾將官石雕依舊守護著滄桑歲月。

回身寺前,微風從簷角徐徐拂來,執戟持斧的眾將官石雕,歷盡風霜雨露,蝕透的紋理已顯露嶙峋風骨,恆古不變的雄姿依舊守護著洛津的滄桑歲月。◇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