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路易十四以藝術舞蹈開創歐洲文明

?"
路易十四肖像圖。法國亞森特.里戈(Hyacinthe Rigaud,1659~1743年)繪。(維基百科)

六百年前的歐洲文藝復興歷經兩百年,因戰亂後走入衰落。在17世紀,再次出現歐洲文明時期。被譽為「太陽王」的法國路易十四,以藝術舞蹈開創了法蘭西文化藝術登峰造極的17世紀,再次復興歐洲文明。

文 _ 文謙

確立芭蕾舞體系 傳播文化禮儀

隨著1715年法國君王路易十四的謝世,也結束了芭蕾舞發展的最關鍵時期。這位國王可以被視為有史以來芭蕾舞最具影響力的贊助人,沒有他的貢獻,也許就不會有芭蕾舞這一藝術形式。
——加州芭蕾California Ballet

23歲親自執政的那年,他在巴黎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皇家芭蕾舞學校,禮聘多位當代的藝術界大師如盧利(Jean-Baptiste Lully)、莫理哀(Jean-Baptiste Moliere)等,專門負責芭蕾舞的創作和演出。在這個時代的芭蕾舞碼皆為男性舞者所創作,表現人體的力與美。此時確立了芭蕾的五個基本腳位、十二個手位和一些舞步,並以法文命名,奠定了芭蕾動作的體系。

在17世紀後,舞蹈在社交上的重要作用空前。路易十四的法國宮廷成為優雅的公民規範,歐洲其他宮廷王室紛紛效仿。舞蹈大師在歐洲傳播的不僅僅是舞蹈技巧,還有社交禮儀和行為規則。國王路易十四透過舞蹈建立的社會禮儀標準,將法國成為當時歐洲文明中心,影響歐洲近兩個世紀。

在當時,孩子們在10歲時開始行為舉止的訓練。舞蹈大師皮爾.拉莫(Pierre Rameau)說:「愉悅和輕鬆的良好教養只能通過舞蹈來獲得。舞蹈被認為可以體現遠古的理想特質,如智慧、寧靜、廣泛視野、勇氣、樂趣以及熱愛和諧秩序、節制過度熱情。法國貴族和紳士都努力自我完善,他們以希臘神話眾神為參照。

宮廷女官莫特維爾夫人說,在公正、仁厚、寬大、自律、嚴明方面,當代與歷代所有的君王都趕不上路易十四;法國貴族學者聖西門伯爵認為,路易的性情是溫和謹慎的,行動與言語都極有節制。

芭蕾理念 有教養的規範


在路易十四引領下,法國當時由舞蹈大師所教授的禮儀,成為「有教養」的規範和潮流。圖為2013年在路易十四財政大臣貝勒島侯爵的子爵城堡,一場重現17世紀古典風尚的活動。(AFP)

在法國當時由舞蹈大師所教授的禮儀,成為「有教養」的規範和潮流——在任何時候都保持平靜和泰然自若,有時也出乎自然。這個基本概念也是芭蕾的基本理念。

許多17世紀的舞蹈技術是古典芭蕾的現代步法的起源。在任何時候,女士們、先生們要意識到自己的身體姿態和儀表舉止。拉莫指出:「一位女士的儀態將要被他人判斷其優雅程度。例如,如果她保持上身和頭直立,毫不做作或不粗魯,有人會稱這是一位有修養的女士。

在有男士在旁的情況下,女士站立姿勢可以參照芭蕾第三位和第四位。芭蕾第三位為:兩腳跟前後重疊放置,足尖向外。如果見到尊貴人士,鞠躬會更低一些,需要更好的平衡時,步法也起源於芭蕾的第四位,即為:兩腳前後保持一足的距離,兩足相對成兩直線,腿向外轉。

被稱為禮儀之邦的中國,在清朝,平級官員和平輩人之間的簡單禮數,有打拱作揖之禮;在上下官員之間有跪拜之禮。在法國路易十四時代,在法國貴族和宮廷生活中,頓首禮儀得以廣泛沿用。頓首禮儀,據拉莫先生介紹,是表現對他人的尊重和良好教養。

在拜訪進入房間時,鞠躬問候,在告辭時遞上禮物,簡單的鞠躬動作展現了人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環境。在現今,在公司看似一種打擾插話時,頓首禮儀也時常出現。Wildebloode and Brinson描述鞠躬的重要性:「如今有教養的紳士的每一行為表達了精緻的涵養,這些代代傳承,成為有禮貌社會的標誌。」

宮廷舞會 精神和體能的訓練

在路易十四時代,宮廷舞會每周舉行,即使在戰爭期間,這些費用仍從財政中得以撥出。很多舞會維持了法國王室的莊嚴和力量。在1708年,據記載,六周中舉行了十個舞會。大臣們不僅要保持風度和優雅,還要擁有敏銳和才華。每年大臣們,要準備十二支舞蹈,每支舞蹈兩三分鐘,要求身法步伐不重複,這要求大臣的精神和體能都保持在良好狀態。在路易十四時期,即使非專業水平,交誼舞的身法複雜程度也近乎高超的舞蹈。

藝術文化的力量

在路易十四王時期,交誼舞達到複雜的高度,這可能是對非專業人士所需要的最複雜的舞蹈技巧。這些舞蹈的表演成為了文明生活的需要,成為那個時代的標誌。

據介紹,路易十四王室是對市民開放的,市民們也可以學習到大臣們的舞蹈風度和禮儀風範。舞蹈運動有巨大的活動能量潛力,控制精準的表演和良好的風度。在面對面舞蹈比賽時,競爭是激烈的,但要求面龐表情謙遜和平靜。所有的表演,從儀式、服裝、舞步,都成為賞心悅目的享受。


路易十四在15歲時初登舞臺一直到32歲,共在26部大型芭蕾舞碼中擔任主角。他演出的《阿波羅太陽王》的形象深入人心。(維基百科)

5歲繼承王位,路易十四童年遭逢過宮廷叛亂,民眾對法國王室失去信心。在馬薩林教父的鼓勵下,路易十四在15歲時,初登舞臺一直到32歲,共在26部大型芭蕾舞碼中擔任主角。他以獨特舞蹈天賦成為舞蹈主角。他演出的《阿波羅太陽王》的形象深入人心,太陽王神的光環環繞著路易十四和法國王室。因為精緻的舞蹈和文明禮儀,法國重新得到了民眾的信任,也得到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尊崇。

禮儀、舞蹈、時尚,使法國成為歐洲文明中心,並主導了歐洲文化近兩個世紀。法國也因此成為精美藝術品和服裝時尚的中心,這些含金量高的物品和貿易也為法國的經濟帶來了新的繁榮。17世紀,法國絲織工業成為優雅奢侈產品生產中心及流行中心。至今在歐、美高端家具店收藏的經典家具中,這些家具的面料,色彩和飾面的頂級絲質面料和經典花紋風格,仍可看出路易十四時代令人驚嘆的工藝。

創音樂院 開啟巴洛克音樂時代

由於喜好跳舞,1672年,路易十四建立了音樂學院。西洋古典音樂中著名的「慢-快-慢」三段對比式的法國風格,便是由盧利所奠定的。路易十四的宮廷舞曲後來被英國的作曲家菩塞爾(Henry Purcell)及德國的巴赫(J.S.Bach)加以運用發展,開啟了巴洛克音樂的時代。各式各樣的音樂就此豐富。音樂會、戲劇表演、宗教儀式、婚喪喜慶、國王出巡及外使來訪、巡獵,還有在戶外進行的餘興活動,如划船、賽馬、遊園等,都產生了音樂伴奏。路易十四的御用樂手總人數約在150到200人之間,分別在軍樂隊、教堂樂團和室內樂團內演出。

藝術鑑賞力高 羅浮宮收藏劇增

除了舞蹈與音樂外,路易十四對贊助藝術的慷慨,也堪稱史上罕見。他以優裕的條件吸引藝術家們定居巴黎,使他們安心創作:1663年他創辦了繪畫與雕刻學院(Academie de Peinture et de Sculp-ture),各地王公貴族也仿效國王,紛紛設立學校,鼓勵藝術創作,使法國成為當時藝術最發達的地方,並奠定此後重視藝術的傳統。

除了創立藝術學院培育人才外,路易十四更不惜重資收購藝術品。專門收購希臘羅馬古典時期及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在路易十四的收集之下,法國皇室的收藏由原來的數百件,急劇增加到數千件之多。他把從各地收集來的藝術品放在羅浮宮,成為今日世上四大美術館之一的羅浮宮的起源。


羅浮宮阿波羅藝廊。(AFP)

鼎力贊助 文學和科學蓬勃發展

文學和科學也由於路易十四的贊助蓬勃發展著。他先後成立了法蘭西文學院、科學院及喜劇院,網羅當代的傑出學者,如文學家高乃依(Corneille)、戲劇家拉辛(Jean Racine)、集數學家與物理學家和哲學家於一身的笛卡兒(René Descartes)、天文學和數學家卡西尼(Giovanni Domenico Cassini)等等。

法蘭西文學院的設立,促進了法文的發展,語法逐漸定型、文法結構也逐漸清晰,成為世界上最優美精確的語言之一。

路易十四想把巴黎建設成第二個羅馬,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開展了重建巴黎的偉大計畫。羅浮宮被改建;舊城牆被拆除,在原址鋪設大道;教堂、橋梁、公園等公共建設在城市各地出現;用許多宏偉的建築和優美的廣場來美化市容。

在基礎建設方面,巴黎的道路被拓寬、路旁植樹並安裝路燈;供水系統進行現代化、開鑿運河、連接下水道系統;成立醫院,為在戰爭中受傷的人提供免費治療。

在路易十四的建設下,巴黎快速發展著,人口超過70萬,是世界數一數二的大都會。由於路易十四大力贊助文化事業,使五分之一的歐洲精英都聚集在巴黎。建設進步加上人文薈萃,巴黎成為歐洲城市競相仿效的對象。

引導歐洲潮流 獨領風騷


路易十四興建的凡爾賽宮。(維基百科)

17世紀的歐洲可說是路易十四獨領風騷的時代。豪華壯麗的凡爾賽宮成為各國君主建設宮殿的模仿對象,例如德國的卡斯魯厄(Karlsruhe)、奧地利的美泉宮(Schloss Schönbrunn)等;法式巴洛克和洛可可的建築裝飾風格,如狂風般席捲歐洲各地;舞曲激發了巴洛克音樂的創作、法語成為通行語言;路易十四的行為舉止、穿著愛好、鞋子的高度,瞬間流行於全歐洲。歐洲各地的王公貴族樂於行法國的宮廷禮儀,視其為高貴優雅的表現。歐洲各地逐漸轉型成近代文明社會,而法國更成為個中翹楚,富強且文明,人民的生活水平居歐洲之冠。◇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