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師法萬物 技藝天成 木雕藝術家藍文萬

?"
沒有師承、沒有深奧的理論基礎,藍文萬以自然生態景物為創作題材,作品傳統寫實。

沒有師承、沒有深奧的理論基礎,木雕藝術家藍文萬以大自然萬物為導師,以自然生態景物為創作題材,作品傳統寫實。他曾受邀於總統府藝廊展出,也曾於2011年應邀澳大利亞大學藝術交流展,對兩國的文化交流多有貢獻。

文 _ 余麗珠
攝影 _ 曾漢東

在木雕界熠熠生輝

來到木雕藝術家藍文萬位於宜蘭頭城的木雕藝術工作坊,小小展覽室中,除了精緻的作品,兩邊牆面上眾多獎狀也是大家注目的焦點,「大大小小的獎有些都忘了,單單獎狀和邀請參展的感謝狀就有八、九十張。」

獲2006年臺灣木雕藝術創作比賽冠軍的作品〈真感謝〉,雕出螃蟹旺盛生命力。(藍文萬提供)

從事木雕創作二十年,藍文萬得過的獎項林林總總,每一件獲獎作品都透著他深厚的創作功力。其中2006年獲「臺灣木雕藝術創作比賽」木雕類第一名作品〈真感謝〉、2001年及2003年獲「臺灣木雕藝術創作比賽」第二名作品〈延生〉與〈鋤出希望〉,目前典藏於三義木雕博物館中。他並於2007年起連續五年獲得臺灣工藝競賽傳統組佳作與入選……

藍文萬作品出色,除了曾受邀於總統府藝廊地方工藝展、總統府藝廊「藝往開來九如薪傳系列展」展出,也曾於2011年應邀澳大利亞大學藝術交流展,對兩國的文化交流多有貢獻。他並曾在2012年第七屆「中國東陽海峽兩岸現場木雕創作表演賽」中榮獲「特別金獎」。雖然成績斐然,藍文萬並未恃才傲物,言談中的淺淺笑容,令人印象深刻,「近年來我專心於創作,不再熱中參賽了……」

在傳統木雕界熠熠生輝,藍文萬有高人指導?抑或曾拜名師學藝?都不是,除了天賦外,大自然萬物就是他師法的榜樣。

「我做過很多行業,從不覺得自己有雕刻的潛力,26歲之前甚至沒接觸過木雕,不知道什麼是藝術,最後很自然地就走上雕刻的路,像是有人安排好了。」在淡淡的檜木香中,藍文萬娓娓道來,往事不斷流轉,時光驟然回到四十年前……

各行各業皆導師

生長在貢寮鄉的偏僻村落,藍文萬小時候每天得步行一兩個小時去全校僅兩班的福連國小萊萊分校上課,回家後就負責放牛,鎮日與大自然為伍。事隔多年再談起童年往事,藍文萬似已忘了山裡生活的艱辛,侃侃而談的盡是無法忘情的青山綠水。而大自然以及鄉土品物,也在他往後的創作生涯中,成了最佳的指導老師。「自然生態景物是我主要的創作題材,也是我堅持的路,因為它能感動人。」

國中畢業後,為了幫忙家計,藍文萬選擇去「學鐵工」,每天「爬高爬低」裝鐵門窗、蓋鐵屋,直到入伍。退伍後,他學過西點麵包,為了學一技之長在餐廳中從配菜、切菜熬到炒菜,也開過早餐店賣小籠包……

這些努力生活的人生經歷,看似與木雕無關,卻都是他和萬物學習的過程。藍文萬說,如今回想起來,這些經驗其實在他往後的創作生涯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賣小籠包時訂做了很多蒸籠,我後來常常將蒸籠作為創作的題材,譬如〈真感謝〉的蒸籠。」

因為太累而結束早餐店後,藍文萬心想,26歲的自己到底還能有什麼發展。後來經朋友介紹跑商展賣藝品。要賣得好就必需知道商品的賣點在哪裡,他開始去了解工藝品,「做生意時有賣到雕刻品,我就到三義木雕館參觀,也曾去拜訪一個雕刻家,看他創作,跟他拿作品來賣。」漸漸地,他對工藝品有了一些認識。

女兒出世後,藍文萬結束了六年來全省到處跑的生活。「剩下一些貨底怎麼辦,來開個店面賣賣看。」此時,內心的創作之火已然點燃,只是他當時並不知道,「為了賺錢,我就把跑商展時在花蓮、台東撿到的雅石雕刻來賣,也撿漂流木(當時尚無管制)來刻茶盤,有人要就買。」

在掌聲中建立自信

「賣藝品時有進貨彌勒佛,我覺得形體不錯,就試著模仿雕刻,慢慢地刻,開始有了成就感。」有天他突發奇想,根據木頭外形,花了約十天時間,雕刻了一個達摩打拳的作品,「鄰居以三千元買走了,我很高興,開始刻很多彌勒佛,把神韻刻出來。」原來自己的雕刻品也能賣得出去,這給藍文萬很大信心,激發了他的創作力。他愈刻愈多、愈刻愈有興趣、愈刻愈有心得。

藍文萬去了一趟苗栗購買雕刻工具,順道拜訪以前進貨的藝品店,告訴老闆自己也在嘗試著雕刻。在老闆的鼓勵下,1998年,僅有木雕創作三年經驗的他,送出了第一件作品參加「臺灣木雕藝術創作比賽」。「沒有入選。說真的我當時並不了解什麼是創作,參觀了獲選作品後,才有了一些心得。」他再接再厲,隔年作品就獲得「臺灣木雕藝術創作比賽」入選……

得獎是個珍貴禮物,帶給藍文萬莫大鼓勵。他在掌聲中建立自信、找到進步的動力,「有比賽就有競爭,它讓我更有衝勁。我在競賽中成長,確立了創作方向。」他雕刻了許多以螃蟹為主題的作品,創造了屬於自己的藝術風格,「在木雕界,螃蟹成了我的品牌。」

作品〈真感謝〉 雕出生命力

「因為沒有拜師學藝,所以沒有基本功,完全靠自己摸索。」模仿實物,或買書來看造型、輪廓,藍文萬以精湛的技藝,精雕細刻出每個作品的細節。尤其他最擅長的螃蟹,甚至連毛蟹上的短毛都雕得非常仔細,雕工細膩,無與倫比。

藍文萬說:「生態景物講求的是逼真,人物就要把神韻雕出來。」例如以螃蟹為主題的冠軍作品〈真感謝〉,他仿實物雕刻,蒸籠裡外的兩隻螃蟹栩栩如生、生命力旺盛,蒸籠與蒸籠布也唯妙唯肖,令人嘖嘖讚嘆。

「以前的人雕毛蟹沒雕毛,看到的人會覺得那是某個較早年代的作品。雕毛蟹很耗工,除了我以外,沒有一個人這樣雕,但我喜歡挑戰這類作品,比較細緻,人家比較不會跟你競爭。」他娓娓而談:「每根毛都要細細地雕,因為太精細了,作品完成後要馬上用櫃子裝起來。」話鋒一轉,他笑著說,取名真感謝,是因為一方面取蟹的諧音,一方面要謝謝欣賞他的作品、買作品的人。

作品〈探索〉 展現力與美


獲臺灣工藝競賽傳統組入選的作品〈探索〉,傳神表達螃蟹想探索福袋的意圖。(藍文萬提供)

隨著藍文萬一一欣賞作品,獲得臺灣工藝競賽傳統組入選的作品〈探索〉,旋即吸引了我的目光。作品刻的是一隻螃蟹想把繫住福袋的繩子拉開。藍文萬說,螃蟹用螯夾住繩子,就是把螃蟹比喻成人,好奇福袋裡裝的是什麼,想解開來看。「一般雕螃蟹只雕出美度就可以,但我這個作品強調的是力度與美感,要把螃蟹用力拉繩子、想拉開福袋的力度雕出來。」他仔細解說:「就像人在拔河一樣,夾住繩子的螯要一高一低,表現出用力的樣子;繩子不能鬆,要伸直,把繫著繩子的福袋快被解開的樣子呈現出來。」

細細欣賞,用力拉繩索的螃蟹活靈活現,繫著福袋的結好似快要鬆落,而繩索有一邊鬆鬆垂下、一邊拉直,傳神表達螃蟹想探索福袋的意圖。整件作品充分展現力與美,無一不令人嘆服!

作品〈分享豐收〉 引人懷舊


獲第十一屆裕隆木雕金質獎優選的作品〈分享豐收〉,雕出舊時生活的簡單趣味。(藍文萬提供)

接著欣賞了分別獲臺灣工藝競賽傳統組佳作與第十一屆裕隆木雕金質獎優選的兩件〈分享豐收〉作品。作品刻的是小雞正在啄食花生。藍文萬解釋說,現實生活中小雞不可能吃花生,「作品呈現的是意境,因為以前家裡有種土豆、養小雞,我對那時的生活存在著感情,所以在作品中表現。」

「刻花生很費工,要一粒一粒刻,要把花生與花生間的縫隙刻出來,才會有立體感,才能表現出花生堆疊的感覺。」雖然費工,因為懷念鄉下生活,藍文萬仍然選擇以花生為題材,用心創作。

獲臺灣工藝競賽傳統組佳作的作品〈分享豐收〉,表達藝術家懷念鄉下生活的心情。(藍文萬提供)

〈分享豐收〉雕出舊時生活的簡單趣味,作品表達的豈止藝術家的心情,那也正是老一輩內心深處的思念啊!我如斯想著。

抽象的東西最後得回歸傳統


獲臺灣工藝競賽傳統組佳作的〈冬戀〉,雕出兩隻蝸牛在冬瓜上戀愛的甜蜜感覺。(藍文萬提供)

〈冬戀〉、〈飄粽香〉……樣樣作品都精雕細鏤,逼真的程度令人瞠目,「有人問我雕刻前有沒有先構圖,我們不是畫圖,先畫個草圖,說我就是要雕刻這種樣子。我都是用天然木,利用木材的天然造型和自然紋理,根據真實的東西雕刻,作品才能傳神。」顯然他對自己作品的逼真寫實也非常自豪,令人感受到他對傳統木雕藝術的熱愛與投入!


作品〈飄粽香〉,粽子正飄香。(藍文萬提供)

然而即便以自然生態景物為創作題材、作品傳統寫實的他,也曾經為了想突破而差點跟隨現代派的腳步「誤入歧途」,「每一個創作的人都希望有自己的代表作,想要有新的改變,想要創作出不一樣的東西。我也不例外,也曾想嘗試做抽象性的東西。」雖然心裡一度掙扎過,但最後總算沒有隨波逐流,因為他領悟到「傳統的作品很多都強調吉利,別人能接受,自己也喜歡」。

他說有人為了應付比賽、為了得獎而創作,作品強調創新、現代,「有一個朋友,想要刻出有創意的作品,竟然把人物刻成眼球突出、心臟挖一個洞。這樣的作品是有機會得獎,但我認為坊間的接受度不高。」他強調:「所有的創作都一樣,就是要傳達美感。抽象性的東西誰會喜歡,到最後還是得回歸傳統。」

雕刻是要耐得住寂寞的行業。幾次造訪,當工作室的捲門緩緩升起,打著招呼的藍文萬依然不浪費一分一秒,埋首工作。沒有師承、沒有深奧的理論基礎,藍文萬只想雕出萬物最真實的樣貌。以大自然萬物為導師,登上木雕藝術創作的頂峰,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技藝天成,是個天生的藝術家!謙虛且順應自然的藍文萬這樣領悟:「木雕這條路好像有人早已安排,我不過是順著路走下去罷了!」◇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