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飲食的智慧

文 _ 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中國曾有一代人非常可憐,小的時候沒有東西吃,歷經了許多社會動盪(三反、五反、文革),以及三年大饑荒,每天辛勤工作,只為了讓自己吃飽,餓得立志要當廚師,認為正常吃上一餐是人生最大幸福;但不幸的又來了,等到自己有能力吃飽喝足的時候,吃出一身富貴病,高血壓、糖尿病、痛風全都來了。現代人的飲食觀念失去了傳承,美好的傳統被破壞,換來所謂現代的生活方式、科學的生活觀念,各種人體保養手冊賣得火紅,急切地在尋求健康之道。

美食不是要大飯店的吃到飽,不必一定是山珍海味,而是要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在家天天可享受美食。如香菇是低熱量、高蛋白、高纖維食物,醣類少,含有多醣類物質香菇多糖(Lentinan),其中有些具有抗癌作用,還有多種酵素,可幫助消化。選些新鮮的香菇,最好是有機無農藥,炸點兒辣椒、大蒜、薑末,再加點雞肉,也就是說,雖然吃得簡單,卻也養生可口。

中國美食琳瑯滿目,對於養生來說,非常重要。現在的人愛吃、好吃,卻不一定會吃,因為好吃不是只是刺激口慾,而是要吃出美味、吃出健康。吃得對,不但長命百歲,還不容易生病;吃得不對,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痛風、結腸炎、胃炎都可能出現,有些還很嚴重,很難治,甚至要人命。

病從口入,就是要會吃,但不要吃出病來。即使吃壞東西,急性腸胃炎,上吐下瀉;或吃到病菌,攻擊人體內部,但在公共衛生條件進步的情況下,這已經是一項小事了。最大的問題是吃了不當的食物,逐漸把身體搞壞了。

飲食的智慧不但要吃出健康,還要吃回健康,把疾病或是亞健康的狀況調整回來,但仍不失美味,吃得香。要如何做到呢?這要想想中國人本來是怎麼吃的。配合中醫的養生原則,恬淡虛無,真氣從之。例如現代人炒菜,一定要放油,否則就覺得吃得不香,但天天油膩膩的,縱然好吃,心血管疾病就吃出來了。因此即使不放油,也可用調味料代替,或用初榨橄欖油,炒完菜再澆上去。吃飽飯,喝點烏梅汁,吃點山楂做的點心,都是飯後的降脂插曲;然後再來一杯清香的七葉膽,可降脂降糖、抑制腫瘤、抗胃潰瘍、消除疲勞與鎮靜。如此搭配吃喝,把健康吃回來。

以前沒有零食吃,吃一點中藥房要來的山楂糖,酸甜酸甜的,吃習慣了,還一直想吃,這樣就把油膩排掉了;還有綠茶也是降脂清血,十分清香,喝多了不會胖,但是寒性體質的不要喝,太涼無益,反而有害。虛胖的人,可以喝桑葉茶,清肝明目,不易頭痛。平常吃飯,用生薑片配飯,若嫌太熱,加一點醋,但秋天也不要一直吃,所謂「秋天吃薑,春天眼傷」,秋天燥金當令,薑吃多了容易引動肝火。

日本人喜歡把馬鈴薯削皮後生吃,榨汁喝,營養不被破壞,抗病延年。但老年人就不適合了,因為老年人火力不足,吃生的馬鈴薯,寒就更重了。總而言之,吃的智慧,在於擅長搭配,不在於複雜,養成良好飲食習慣,才能少生病、多健康。◇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