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一代畫家陳澄波 在228事件的殞落

?"
陳澄波是臺灣早期留日學生,也是首位入選日本「帝國美術展覽會」的臺灣畫家。(維基百科)

陳澄波是首位入選日本「帝國美術展覽會」的臺灣畫家,在1947年228事件後嘉義民眾與軍隊衝突越演越烈,當時身為嘉義市參議員的他被推為與國民軍隊和談的12名代表之一,豈料陳澄波等9人均遭拘捕,並遭到槍決。一代畫家就此殞落。

文 _ 趙芷菱

1947年臺灣發生228事件後,由於嘉義民眾與軍隊衝突越演越烈,為了促進官民和諧,減少流血衝突,陳澄波議員因通北京話、具「祖國」經驗,被推為代表之一,與其他5位議員及地方仕紳等12人,以和平使者的身分前往水上機場議和,豈料僅3人釋回,其餘陳澄波等9人均遭拘捕,於3月25日在無審判情況下,被以「叛亂暴動」罪名遭國民政府軍隊槍決示眾。一代畫家就此殞落,這天恰是中華民國的「美術節」。

陳澄波是臺灣早期留日學生,也是首位入選日本「帝國美術展覽會」的臺灣畫家,之後更多次入選。陳澄波死後,家裡多次被搜查,許多作品遭到毀壞,臺灣也因此失去一位國際級畫家。

至1979年,陳澄波的畫作重見天日。1993年,陳澄波所畫的〈黃昏淡水〉創下蘇富比臺灣、中國拍賣最高價記錄。2002年,作品〈嘉義公園〉在香港以約臺幣2416萬元拍定成交,創臺灣油畫家最高價紀錄。2006年,作品〈淡水〉在香港富比士拍賣會以將近臺幣1.5億元賣出,創華人油畫世界拍賣紀錄。2007年,作品〈淡水夕照〉在香港佳得士拍賣會以約臺幣2.1億元賣出,刷新臺灣畫家油畫拍賣最高價。

這些遲來的榮耀,雖非由陳澄波的家屬所賣出,卻印證了陳澄波曾對妻子張捷講過的話:「以後我這些畫,可以讓你們過好日子」。


2015年為陳澄波的120歲冥誕,這天Google臺灣網站首頁換上陳澄波的畫作〈淡水夕照〉,他是臺灣登上Google首頁的第一人。(網路截圖)

為緬懷畫家陳澄波,臺灣自2012年起將每年2月2日訂為「陳澄波日」。今(2015)年恰為陳澄波的120歲冥誕,這天Google臺灣網站之首頁換上了陳澄波的畫作〈淡水夕照〉,他是臺灣登上Google首頁的第一人。

出使和談 槍下亡魂

1947年,臺北爆發228事件,消息迅速傳至臺灣各地,嘉義市也在3月2日開始響應,臺灣各地方從1945年「光復」以來,對於官方長期累積的不滿,因此事件而爆發開來。

當時,嘉義的青年很快地組織起來,要求政治改革,包圍警局、官舍,廣播電臺也被市民所控制;透過廣播,雲嘉南地區,包括彰化、臺中、埔里等地,都有人趕到嘉義支援;就連臺南工學院(今成功大學)的嘉義子弟與高中學生,也紛紛參與民軍攻打水上機場行列,而女學生及婦女們則負責後勤的餐點補給。

駐紮山仔頂的羅迪光營部和市內的憲兵,則發砲射擊市民,雙方衝突越加激烈。後軍方勢微,包括嘉義市市長在內的許多官員、警員,還有其他外省籍人士,紛紛走避,最後撤到有軍隊駐守的嘉義水上機場,軍民就在機場外展開對峙。

3月3日,嘉義市召開市民大會,組織「嘉義市228事件處理委員會」,負責市區的治安工作,以及協調官民間對抗,希望能以協商達到政治改革的目的。該會並出面請求阿里山鄒族原住民及臺籍日本兵支援。這群原住民青年,除了維持嘉義市區的秩序,也協助圍堵機場,在軍民的對抗中發揮了強大的作用,官方軍隊被逼得節節敗退,在撤退之際,還焚燒軍營物資,恐落入民兵之手。

3月5日,臺灣警備總司令部參謀長柯遠芬,下令空投武器和糧食,有了後援,軍隊又衝出機場,向民軍掃射;隨後因水電斷絕,孫志俊市長答應與「嘉義市228事件處理委員會」談判。認為雙方衝突即將結束的鄒族部隊,因此先行撤退。

但3月10日,孫志俊市長與羅迪光獲知國民軍已於8日登陸基隆,遂開始不理會處理委員會要求。

到了3月11日,嘉義市民派遣和平使者12人,作為談判代表,當時身為嘉義市參議員的陳澄波,由於懂得「北京話」,又曾在上海任教過,因而與其他11人被推選為和談代表,進入水上機場和談。

就在這群和平大使進入機場的同時,機場外的民眾也逐漸撤離。豈料,這場和談結果竟和預想的完全不同。

當他們一踏入軍方的領域,立刻遭到逮捕,雙手被用鐵絲緊緊綑綁,12人被安上「帶頭滋事」、「叛亂暴動」的罪名,後只釋回3人,其餘連同陳澄波等9人均遭拘捕。

原來,就在民眾撤離水上機場之際,在高雄的軍隊,已漸掌控了局勢,便開始北上支援。亦即政府軍隊已擁有了絕對的優勢展開反攻,在大軍集結之後,政府就對嘉義展開了鎮壓,很快嘉義市區便進入了戒嚴狀態。

3月12、13日,陸軍21師進入市區,加強搜捕、槍殺的行動。18日,三民主義青年團分團主任陳復志被槍決;23日,盧鎰、蘇憲章、施珠文、陳容貌、陳陣、林登科、陳庚辛、吳溪水、胡水樹、蔡金爝、薛皆得等11人被槍殺;25日,嘉義市參議員潘木枝、柯麟、盧炳欽、陳澄波也在嘉義火車站前遭槍決示眾。

當時,一路跟著運囚卡車的陳澄波次女陳碧女回憶說,她拉著一個士兵的褲腳,哭喊著說:「這是我父親,他是好人,你們要探聽清楚,探聽明白才能槍決。」但她被士兵一腳踢開。

在嘉義車站,228事件先後槍決了16人,有醫師、畫家、市參議員、警察、鞋店老闆、報社主任等。陳澄波的大體被家屬帶回家後,妻子張捷,請人拍下的遺照,是228事件被槍決,唯存的兩張遺照之一(另一張為臺北地方法院推事吳鴻麒)。張捷將這張照片藏了幾十年,直到她90幾歲,才告訴兒孫,照片藏在祖先牌位後面。

自幼失親 晚學有成

陳澄波(1895~1947年),號慶瀾,誕生於嘉義,這年適逢臺灣割讓給日本。她的母親生下他不久即離世。父親陳守愚為前清秀才、私塾的教師,後被嘉義某望族聘為家塾先生,經年不在家。

父親續絃後,由祖母販賣食油雜糧,撫養長大。13歲時,因祖母老邁不能謀生,他只好轉住二叔家,這時才進了公學校讀書,15歲時,父親即過世。

陳澄波於18歲,考進國語學校師範科(今臺北師院),並得當時堪稱「臺灣畫界導師」的石川欽一郎指導,這位是啟蒙了多位臺灣畫壇重要畫家的老師,鼓勵他去東京學美術,但因必須奉養祖母及三叔的遺子。1917年畢業後返嘉義國小任教,翌年與嘉義南門望族張濟美次女張捷結婚。任教7年後,30歲才決心赴日留學,在妻子張捷的全力支持下,考取東京美術學校師範科。

在東京5年期間,陳澄波自覺年齡較長,程度也不如他人,所以不論白天、晚上總是努力學畫,假日也經常外出寫生。在那時,日本學生多數瞧不起臺灣人,可出乎意料的,1926年31歲時,他以一幅〈嘉義街外〉大油畫,入選日本第7回「帝國美術展覽會」,是臺灣首位入選日本最具權威「帝展」的油畫家;隔年又以〈夏日街景〉入選第8回「帝展」。


陳澄波作品〈夏日街景〉。(維基百科)

陳澄波因此登上報紙頭版,日本的大報《讀賣新聞》評論道:「陳澄波的〈嘉義街外〉,將光線構圖靈活的應用,要表現這一點,必須要有不平凡的才能。」

對美術的貢獻與成就

日治時期臺灣地方自治運動領導者楊肇嘉曾感嘆說,入選「帝展」對提升臺灣人的地位與士氣,比數年的政治運動還有效。他使殖民地臺灣的美術得以與日本美術界平起平坐,從此開啟臺灣畫家以鄉土特色為題材,受到日本畫界賞識的風氣。

旅日求學期間,陳澄波仍心繫故鄉臺灣的美術發展,他參與草創時期的臺灣新美術運動,在石川欽一郎的推動與鼓勵下,1924年與陳英聲、陳承潘、陳植棋、陳銀用、藍蔭鼎、倪蔣懷等共7人組成臺灣第一個畫會,並以臺北七星山命名為「七星畫壇」。

1929年,35歲陳澄波從東京美術學校畢業後,曾想過回臺灣教畫,但因臺灣尚無美術學校,缺乏職業畫家發展的空間,於是轉進上海,身兼三所美術學校的教職,創作達到顛峰,屢屢獲選重要美展;他把家眷也接往上海,這是一段屬於他們家的甜蜜時光,許多幅畫都呈現出其一家和樂的景象。當時縱使經濟拮据,但仍克儉還接濟學校的校工。


1929年,陳澄波從東京美術學校畢業後,轉進上海,身兼三所美術學校的教職。圖為陳澄波於上海新華藝專校園。(資料圖片)

1931年,陳澄波以作品〈清流〉代表中華民國參加芝加哥世界博覽會,受國民政府委派為日本工藝考察團委員。1932年松滬之戰(128事變)發生後,因陳澄波一家持的是日籍身分,自然遭到與日交戰的中國人仇視,故於1933年告別了生活5年的上海,返回嘉義。

39歲重返故鄉,陳澄波仍感覺謀求繪畫教師職不易。40歲時他以〈西湖春光〉入選臺展及帝展,後因不滿臺展獨霸的情形,他聯合7名畫友,又組成了「臺陽美術協會」,從此每年春天舉辦一次臺陽美術展覽會,除太平洋戰爭末期之外,從未間斷過。他主張:「現在的臺灣美術好不容易有這點發展,不必強要模仿東京方面的大作品。我想只要盡可能琢磨我們純真的心理狀態便可以了。」

從政使命 子女的肯定

「光復」後,又為臺灣的美術發展,決心投入政治。他擔任嘉義市自治協會理事,並向中國國民黨臺灣省黨部申請入黨,成為第一位國民黨籍的臺灣畫家。1946年,順利當選嘉義市第一屆參議員,希望透過民意代表的身分,為臺灣畫壇爭取更多權益。


陳澄波的長子、現任嘉義市228紀念文教基金會的董事長陳重光。(李擷瓔/大紀元)

陳澄波的長子、現任嘉義市228紀念文教基金會的董事長陳重光回憶:「父親擔任市參議員期間,我常聽他說起政府官員貪污不法等情事,他都會站在正義的立場加以指責,不知是否造成後來受難的理由之一。他是很有正義感的人,戰後許多人忙著去占日本人的財產,他擔任臺灣學產管理委員,負責接收日產,有很多機會可以占一些房子土地,但他依然住自己的舊房子,除原有祖產外也沒有土地,從不曾想非分索取或對人做非分的要求。」

而陳澄波的次女陳碧女,是5個子女中唯一從父親習畫者。她不負父親的期望,在18、19歲時作品入選臺籍畫家所籌辦的「臺陽美術展覽會」第8、9回洋畫部,並被推薦參與獻納(獻給當局)畫活動。19歲時又入選日殖民政府主辦的「臺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表現傑出。

但父親的橫死,成為陳碧女生命中不可承擔的痛。父親是她的繪畫導師,而她的繪畫生命也因父親的死亡而中斷。縱使繪畫曾使她綻放藝術光彩,但她也不願再繼續經營。

陳澄波生前已看出陳碧女的繪畫天分,父女倆曾經一同出門寫生,對於相同的主題,卻畫出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詮釋。1997年,陳碧女的大兒子為她辦了一場紀念畫展,有油畫、素描、手札詩集,當時報章評論為「虎父虎女」,也算是對陳碧女繪畫生命的肯定。◇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