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習邀儒家學者政治局講課 儒家治國引關注

?"
2015年12月30日習近平邀儒家學者陳來到中共政治局講課。儒家治國理念引人關注。(新紀元合成圖)

習近平掃除執政障礙後,2015年底中共政治局在中南海進行「集體學習」, 習近平邀請儒家學者陳來講課。

儒家「德治仁政」的治國理念與中共一黨專政是截然不同的, 習近平將把中國帶向何方?習的施政方式是舉世關注的動向

文 _ 唐青、秦越

2015年12月30日,清華國學研究院院長陳來教授在中南海懷仁堂為中共政治局講課。大陸媒體的相關報導不多。人民網在事後對陳來的人物特寫中報導了一些情況,指陳來講解的內容為「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起源、形成、發展、內容和特點。

報導稱,陳來在講課中通過提取古代格言、警語等方式來提煉愛國主義的內涵,並列舉林則徐講過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語出《左傳》的「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陳來還認為,愛國主義是一種情感,這種情感可以表現為愛鄉戀土敬祖、守護中華文化、維護國家統一、憂國憂民、抵禦外侮、追求民富國強等幾個層次。但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基調是和平的、開放的。

講課大約1小時,還有20分鐘問答。講課結束,習近平稱讚陳來「做了很好的講解」。習近平強調,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尊重和傳承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

陳來長期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他擔任院長的清華國學研究院2009年才建立。80年前的清華國學院「四大國學導師」——王國維、梁啟超、趙元任、陳寅恪,皆名譟一時。

習近平為什麼邀請儒家學者去中南海講課?

旅美學者、原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吳祚來接受採訪表示,「他們希望借助傳統的一些方式,對當代中國進行一些治理,比如加強國民的道德教育,因為現在中國是一個缺德的社會。」

但吳祚來認為,中國現在不講法治,不講正義,不講道德,政府腐敗,貪官污吏、司法腐敗、買官賣官,主要都來自共產黨內部。「如果沒有三權分立,沒有社會公民、真正的議員、多黨競爭,沒有現在文明基本的要素,僅僅講道德是一點力量也沒有。」

吳祚來表示,中共是一個外來政權,而今馬克思主義已經破產,沒有老百姓會相信馬克思那一套。「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已經瓦解了,現在他們唯一的辦法,就是講一下傳統和道德,共產黨已經沒有前途了。」

儒家治國與中共專政大不同


陳來在懷仁堂的講課中是否講到儒家治國的理念?人民網沒有具體提到。倒是2015年7月31日中紀委網站專訪陳來,聯繫反腐等時局,專談治國理政,觸及不少敏感話題。大陸一些官網還以〈執政黨要中國化,要更自覺地傳承中華文明〉為題刊登了這篇專訪。


儒學專家陳來教授2015年7月31日接受中紀委網站採訪表示,儒家「以德治為本」的治國思想與中共一黨專政截然不同。(新紀元資料室)

專訪一開篇就問,儒家的治國思想主要有哪些?對今天的治國理政有哪些啟示?陳來回答說,中華傳統文化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以德治為本」,這種思想主要針對當時「以刑法為本」。孔子認為,「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不是理想的治國方法,只有「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才是理想的社會。

孔子這兩句話的意思是:以政令來教導,以刑罰來管束,百姓會因求免於刑罰而服從,但不知羞恥;以德行來教化,以禮制來約束,百姓會知道羞恥並且可以改正回歸到良善的境界。

陳來表示,實踐中儒家強調德治、禮治、法治相結合。

中紀委網站專訪還提煉出陳來的諸多觀點,都與中共一黨專政的思路不同,比如:

■「作為從政者,不是每天想著怎麼去糾正別人,而是首先想到怎麼糾正自己。」

■「今天的好多問題,包括幹部的腐敗,應該說都跟我們忽略了傳統文化的作用有關係。」

■「我們傳統文化裡有自己獨特的一套監察體系,對權力的制約、對官員的監督,有制度性的要素。」

■「中國歷史上的官僚制度體系,在世界歷史上是最為長久的,應該好好總結,看看哪些今天可以利用。」

旅美學者吳祚來對記者表示,「傳統社會講道德,講法治。」「中國古代是皇家、儒家再加上家庭,三家分治,是超穩定的結構。」

「傳統文明就是一個農業社會的文明,上面叫做皇帝,儒家的思想是國家的指導思想,然後所有國家的管理人員都是讀書人,通過各種考試來參與治理國家。」吳祚來解釋說:「底層是自治的。但共產黨既沒有底層自治,又有沒有選擇優秀人才的機制,只能通過中組部、組織部任命,這樣就容易買官賣官。古代的科舉考試很難作弊,大量的道德、文章優秀之人,社會精英進入國家的高中低層,它是很先進的制度。共產黨的制度就是腐敗的制度。」

一般認為,「德治仁政」是儒家治國思想的重要內容,與中共一黨專政截然不同。

傳統文化和中共「哲學」截然相反


從陳來教授在大陸公開發表的演講和文集內容,可以看出,傳統文化和中共意識形態格格不入。在談到儒學與當代中國社會的關係,陳來講了10句話,其中至少4句可以說和共產黨的專政論、唯物論、鬥爭哲學、階級論相反:

1. 道德比法律更重要

2. 精神比物質更重要

3. 和諧比鬥爭有價值

4. 家庭比階級有價值

「和諧」一詞中共用得較多,儒家講的是「和為貴」,但決不崇尚「鬥爭」。共產黨講唯物論,物質是第一位的甚至是唯一的,精神是次要的甚至被否定的。

《九評共產黨》更指出:共產黨的「哲學」可以說和中國真正的傳統文化截然相反。傳統文化是敬畏天命,是有神論的,孔子認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共產黨不但信奉「無神論」而且「無法無天」;儒家重視家庭觀念,而《共產黨宣言》中明確表示要「消滅家庭」;儒家文化重視「仁者愛人」,共產黨主張階級鬥爭;儒家主張忠君愛國,而《共產黨宣言》卻倡導「取消祖國」。

「去中國化」的悲哀

習近平上臺以後,在多個場合表態「絕不可拋棄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2014年9月9日,習近平在北師大參觀教師節主題展時說,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

《人民日報》兩天後發文把「去中國化」的批評指向廢除漢文的日本、韓國、越南,以及「臺獨」等。殊不知,去中國化最徹底的正是中共自己。

紐約資深報人李勇在2004年5月《黃花崗》雜誌撰文說,中共統治中國大地半個多世紀,一切表現是徹底的去「中國化」。他們否定中國傳統,摧殘中華文化,分裂中國文字,破壞中國大地,屠殺中國人民。他們為了「去中國化」曾經喊出「工人無祖國」,並以蘇維埃作為他們的國號,把中國人的倫理道德破壞得蕩然無存,把中國人溫和謙恭的傳統消除得乾乾淨淨。

中共政權一向奉馬列為祖宗,共產黨人死後「去見馬克思」,而不是去見中國人的「列祖列宗」。

文化大革命更是史無前例、鋪天蓋地的「去中國化」運動,從歷史文物、古蹟到文化典籍,中共恨不得一把火把中國的傳統文化消滅殆盡。


文化大革命時期拋棄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大規模批判儒家思想的群眾運動。圖為文化大革命時期所貼的大字報。(AFP)

陳來教授2013年對《時代周報》談到學術氣氛時說:「軍閥時期的戰爭、國共的幾次戰爭、抗日戰爭,不同程度地對學術都有影響。最後到『文革』,雖然不叫戰爭,但這種革命運動更不得了。」

中共「中國化」意味著什麼?


文革30多年後,中紀委網站發出「執政黨要中國化,要更自覺的傳承中華文明」的呼籲。旅美學者吳祚來撰文稱,這提出了一個當代中國面臨的重大政治問題,與前不久王岐山提出的執政黨合法性問題一樣奪人眼球、引發思考。

吳祚來認為,其一,它意味著中共政權沒有中國化;其二,它促使人們思考,中共政權如何中國化?如果中國化是要求中共放棄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換成儒家思想指導,那共產黨就不叫共產黨了。

關於共產黨的結局,毛澤東有先見之明。互聯網上有一篇流傳甚廣的文章,題為〈毛澤東談歷史:如果再請回孔子 說明共產黨快完蛋〉。這篇文章根據毛遠新的談話整理而成,真偽尚待考證,不過對共產黨和孔子的關係說得一針見血。

毛澤東認為歷代農民「起兵造反的時候都是批孔」,「要不然師出無名,造反無理」,取得「統治地位以後,又要把孔子請回來」,「用他那套理論管理國家」。

「共產黨人,是從批孔起家的,但是我們絕不能走前面他們的路,批了再尊。」毛澤東說,「如果共產黨也到了自己沒法統治或者遇到難處了,也要把孔子請回來,說明你也快完了。」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認為,中華傳統文化和共產主義是水火不容的,中共如果真的中國化,意味著共產黨的消亡,二者是不可能並存的。

作為中國的掌權人,習近平是否意識到這一點,他究竟想走一條什麼樣的路?

習近平想走什麼樣的路?

吳祚來在採訪中分析,習近平的心裡應該非常清楚,他的父親,他整個家庭在文革也受到迫害。「這個理想或者以前這種制度,肯定是沒有生命力的,肯定是個邪惡的制度,他應該拋棄。能不能拋棄,就看他的造化,看他的智慧了。」

那麼習近平是否會拋棄中共的一黨專政?

「如果他一直繼承的話,那他就是政治失敗者。」吳祚來說:「如果能夠革命性地改變中共的體制,習近平還是能夠做一個歷史的偉人的。這一切全憑他的掌控或改變,必須要有革命性的變化。」

吳祚來表示,現在習近平在內鬥之中,還沒有改變司法腐敗,經濟困局。現在是亂局,困局,無法表現他的想法。只有把對手都擺平了,才能看出來他是想回到傳統社會,還是想實現文明制度。

吳祚來不但讚賞中華文明,還讚賞臺灣的民主憲政。

吳祚來說,「中華文明畢竟有幾千年的文明,怎麼也比馬克思主義要偉大得多。如果用中華文明來一步一步地作為過渡,可以使中國正常地過渡到一個文明世界。」

「臺灣通過民主憲政,繼承了中華文明又融入了世界,這種方式是必走之路,中華文明的多元文化傳承下來,但是政治結構必須按照世界的文明規則來制定。」

臺灣民主化道路會在中國大陸重現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