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暴利超過毒品 大陸藥價潛規則揭底

?"
在大陸,因為醫藥系統利益鏈所造成的藥價虛高,使看病貴的問題一直深深地困擾著大陸民眾。(大紀元資料室)

看病貴一直是大陸民眾頭痛的問題,藥價虛高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而造成藥價虛高的根本原因是醫藥系統的利益鏈。從中國藥品有18萬種,但老百姓常用藥僅500多種,就能看出藥品暴利驚人的嚴重性。

文 _ 周慧心

看病難看病貴,是中國一大怪現狀。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崔海榮表示,中國藥品已達18萬種,但老百姓基本常用藥僅500多種。藥價的虛高和重複藥製作的問題非常驚人。他建議在進口藥盒上標示報關價,國產藥盒打印出廠價。但有媒體評論稱,遏制藥價虛高,標註出廠價遠遠不夠。

評論:藥盒標示出廠價治標不治本

看病貴的問題一直深深地困擾著大陸民眾,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藥價虛高。國家發改委曾數十次下調藥品價格,但藥價卻越調越高。東方網刊登評論文章表示,針對藥價虛高的問題,崔海榮建議進口藥標明報關價,國產藥標明出廠價,雖具有一定的遏制作用,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文章稱,藥品出廠價也是可以造假的。另外,藥品與其它商品不同,藥品的消費者即患者,手中沒有用藥的選擇權,選擇用什麼藥的權力在醫生手裡,因此其價格不可以靠市場調節。而造成藥價虛高的根本原因是醫藥系統的利益鏈。

文章認為,基本藥物制度與集中招標制度,是藥品流通環節臃腫、腐敗的死穴。不少藥廠和藥商,藥商與招標人員、醫生之間,儼然已經結成頑固的利益同盟,整個行業形成無形的大利益同盟。

藥商、醫生不願意接受暴利縮水,不願採購低價藥品,最後把這種暴利訴求傳遞到藥廠,藥廠為了迎合藥商、醫生,導致某些低價藥停產,或者改頭換面高價「復活」。中國藥品種類達到18萬之多就頗能說明問題。

鳳凰網3月7日評論文章表示,由5000家製藥企業延伸出的醫藥利益鏈條堪稱龐大,左右著醫藥價格的最終形成。說白了,藥價改革的癥結在於,巨額利益難以均衡,加上地方保護主義、壟斷與腐敗構築的暴利空間等因素,使得多年來的藥價改革如同霧裡看花,越看越糊塗。

大陸醫藥暴利


大陸藥價的暴利空間,使得多年來的藥價改革如同霧裡看花,越看越糊塗。(AFP)

大陸官媒曾曝光,天津藥業集團新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2毫升4毫克的氫溴酸高烏甲素注射液,出廠價為每支0.52元(人民幣,下同),中標價為16元,醫院零售價為18.4元,中間利潤超過3400%。

山東方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2毫升20毫克的鹽酸奈福泮注射液,出廠價為每支0.32元,中標價為18.49元,醫院零售價為21.26元,中間利潤高達6500%以上。

而在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產自山東聖魯製藥廠的「葡醛酸鈉注射液」零售價格為7.39元,而其生產價只有0.08元,利潤高達9137.5%。

醫院「以藥養醫」是公開的祕密,但是這些醫藥單價的曝光,還是引起不小的震動,指大陸藥品價格比販毒還暴利。一網民坦言:「曝出的問題讓人大吃一驚!如屬實,則有白粉的暴利,無白粉的風險,超級潛規啊!」

醫藥中標價格遵循「潛規則」

按照中國現行的藥品集中招標辦法,所有公立醫療機構使用的藥品必須競價採購,價格由當地的省級藥品集中採購管理辦公室審定公布。這個審定公布的價格也叫中標價,中標價是醫院採購藥品的最高限價,因此競標價的制定成為影響藥價的決定性因素。

據大陸媒體報導,一家藥廠的負責人透露,藥品投標和定價工作並不由藥廠運作,而是由專業的醫藥代理公司負責。這家公司生產的一種治療婦科病的常用藥出廠價為7元,中標價高達56元,這一過程遵循了行業「潛規則」。


據報,某藥廠婦科常用藥出廠價7元,中標價高達56元,這一過程遵循了行業「潛規則」,差價49元分別被醫藥代表、醫藥公司、醫院和醫生抽走。(AFP)

該負責人說:「(代理公司)去競標以後,醫藥公司要掙多少個點,醫院要扣多少個點,給大夫多少點,最後人家是多少錢,這就像是一個行業規定似的。」

據這位負責人介紹,雖然這種藥品的中間利潤超過了800%,但藥廠僅掙約1塊錢,從7元到56元之間的差價49元分別被醫藥代表、醫藥公司、醫院和醫生抽走。

報導稱,從2001年開始中國全面推行藥品集中招標。為了遏制藥品虛高定價,發改委也為每一種藥品制定了最高零售價,要求醫院零售價不得超過,被業內視為「天花板價」。然而,即使不少藥品的中標價比出廠價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但根據這樣的中標價計算出來的醫院零售價,依然低於發改委公布的最高零售價。

業內專家稱,制定藥品的最高零售價,目的是為了限制藥價,防止藥價虛高,但現實情況是,被稱為「天花板價」的藥品最高零售價更是高得離譜。該媒體記者多方聯繫價格主管部門,沒有得到正面回應,成為繼中標價之後的又一個巨大問號。


中共發改委將藥品最高零售價制定為「天價」,其利潤空間之巨大,讓民眾瞠目,這背後的黑幕、貪腐可見一斑。(fotolia)

中共官員抬高藥價十罪狀

發改委將藥品最高零售價制定為「天價」,其利潤空間之巨大,讓民眾瞠目,這背後的黑幕、貪腐可見一斑。

2014年8月和9月,中共發改委價格司司長劉振秋等5名官員先後落馬,令價格司一度被形容為「國務院落馬貪官最密集單位」。這5名官員為中共發改委價格司原司長曹長慶、中共發改委價格司現任司長劉振秋、中共發改委價格司副巡視員郭劍英以及兩位副司長周望軍和李才華。

這5名官員都曾直接或間接管過藥品價格。2016年1月10日,大陸微信上熱傳一帖子,羅列這5名官員的10條罪狀,揭開了大陸醫藥行業藥價飆漲、回扣泛濫、濫開藥成災等大量黑幕。

罪狀一、藥價虛高 百姓受累

大陸的藥價虛高,百姓負擔沉重。僅中共央視曝光的案例就有:蘆筍片價格虛高1300%,恩丹西酮價格虛高2000%,克林黴素價格虛高2100%,奈福泮價格虛高6600%,葡醛酸鈉注射液價格虛高9137%。

罪狀二、倒逼藥廠提價

中國大陸自1999年起推行藥品集中招標。帖文稱,為了部門權力和他們個人的利益,發改委價格司的劉振秋、郭劍英於2006年強制推行「順價加價15%」政策,即由他們主持招標,藥廠按中標價向醫院出售藥品,而醫院則可將藥品價格調高最多15%,再供應給病人。此一政策讓低價中標的藥品無人問津,藥品生產企業再也不敢低價投標,不得不找價格司尋求高定價。

罪狀三、醫生收回扣越演越烈

藥廠為醫生提供回扣成普遍現象,且越演越烈。例如:跨國藥企葛蘭素史克的賄賂成本已占藥價的20~30%。以福建漳州醫療腐敗案為例,全市73家公立醫院100%涉案,95%醫生涉案,藥價50%用於賄賂。

罪狀四、過度用藥泛濫成災

帖文稱,據統計,由於醫生收入90%來源於藥品回扣,在回扣的刺激下,大陸每年過度用藥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數,占在醫院死亡人數的25%。中共發改委稱,2009年大陸醫療輸液104億瓶,相當於13億人口每人輸了8瓶液,遠遠高於國際上2.5至3.3瓶的水準,反映抗生素、中藥注射劑等回扣藥品的濫用極為嚴重。


大陸回扣藥品的濫用極為嚴重。2009年大陸醫療輸液104億瓶,相當於13億人口每人輸了8瓶液。(Getty Images)

罪狀五、激化醫患矛盾 暴力頻發

帖文稱,在加價率管制政策倒逼下,藥企必須豢養大量醫藥代表為醫生提供回扣。醫生斂財的現象,導致醫患衝突甚至砍殺醫生的案件經常發生,且越演越烈。每年醫患衝突案件高達9萬宗,世界罕見。

罪狀六、政府巨額投資付流水

2009至2013年,大陸財政醫療衛生支出累計3萬682億元,年均增幅24.4%。但資金都流進了藥廠、醫生及醫藥代表的腰包。

罪狀七、大量廉價良藥消失

在「順價加價15%」政策下,有回扣的藥品淘汰掉無回扣的藥品,回扣大的藥品淘汰回扣小的藥品,致大量安全有效、價格低廉的經典老藥在市場上消失。

罪狀八、「偽新藥」大行其道

為提高藥品定價,藥企想盡辦法搞「創新」,但這些藥品絕大多數是改頭換面的「偽新藥」,只是「高定價、大回扣」模式下的產物,真正新藥寥寥可數。

罪狀九、藥企逃稅洗錢 收買高官

上游的藥品生產企業為套取用於回扣的現金,普遍通過虛開原料、包材、餐飲、差旅、廣告宣傳、交通、會務等費用發票偷逃所得稅。這些企業甚至買通省長、書記和物價部門。至於下游的藥品分銷行業,倒買倒賣稅票、逃稅洗錢,也極為猖獗。

罪狀十、官場腐敗成風

藥企瘋狂與眾多政府官員打關係,包括發改(物價)機構官員、藥監部門官員、衛生部門官員、人社部門官員、工商稅務部門官員,甚至紀委和檢察院官員。

公立醫院是中國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然而,近年來由於其公益性的淡化,「看病貴」成為公立醫院一道揮之不去的陰影。業內人士認為,造成目前公立醫院看病貴的主要原因在於多方逐利造成藥價虛高,「以藥養醫」模式大行其道。如果不改變制度,藥價只會越降越高。◇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