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中醫的發展

文 _ 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中醫是道家的醫學,自《黃帝內經》以降,醫道逐漸發展,出現了許多醫學經典與中醫專著。

《黃帝內經》可說是中醫的濫觴。之後出現了《神農本草經》,是中醫第一部藥學專著,收錄藥物365種;而後南朝時大醫家陶弘景編《名醫別錄》,收藥數目在730種以上,是《神農本草經》的兩倍不止。南北朝劉宋雷斅著《雷公炮炙論》三卷,總結了揀、篩、簸、揉、拌、磨、搗、洗、淘、漂、泡、飛、去心、烘、焙、炒、燙、煅、炙、煨、煮、蒸、燀、淬等等方法。唐代時官修《唐本草》,蘇敬等撰於659年,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頒布的藥典。

東漢末年張仲景被後世尊為「醫聖」,他的《傷寒雜病論》是中醫劃時代的巨著,創立「八綱辯證」與「六經論治」的中醫診斷治療體系,《傷寒雜病論》也成為內科方書之祖。

東漢末年華佗一生行醫濟世,精通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針灸等。他給病人酒服麻沸散,飲後有如麻醉,然後施手術,縫合傷口,擦下藥膏,四、五日後創愈,一月就已平復,是醫史上公認第一位使用麻醉藥進行外科手術的人。

針灸的第一部專著《針灸甲乙經》成於晉初,著者皇甫謐將古代著名三部醫學著作──《素問》、《靈樞》及《明堂孔穴針灸治要》纂集起來,加以綜合比較,「刪其浮辭,除其重複,論其精要」,結合自己的臨證經驗而成,是現存最早針灸學專著,被稱為「中醫針灸學之祖」。

晉朝葛洪,號抱朴子,人稱葛仙翁,是陰陽家、醫學家、博物學家和製藥化學家、煉丹家、道教人士。他的道書《抱朴子》內篇「神仙方藥、鬼怪變化、養生延年、禳邪卻禍之事」,並具體記載了煉丹方法;外篇「人間得失、世事臧否」以神仙養生為內、儒術應世為外,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

西晉王叔和整理編輯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重新編次成書,又撰寫了中國第一部專門講求脈法的著作《脈經》,對中國醫學產生深遠的影響。

隋代醫學家巢元方,曾任太醫博士、太醫令,奉詔主持編撰《諸病源候論》五十卷,是中國第一部專論疾病與病因、證候的專書。

唐代最傑出的醫家應屬孫思邈,他的《千金方》是理法方藥俱全的醫學巨著,繼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後中國醫學的又一次總結,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臨床醫學百科全書。

中國古代的中醫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歷代都有名家,張仲景有「醫聖」之譽,華佗為「神醫」,孫思邈是「藥王」,葛洪是「仙醫」,鑒真是名揚日本的「僧醫」,還有許許多多著名的醫家,讓中醫熠熠生輝,如扁鵲、倉公、涪翁、郭玉、楊上善、王冰、楊玄操、王燾等等,共同讓醫道趨於完善,中醫更加發揚光大。◇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