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醫道成熟時期

文 _ 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明清時期,醫道已趨成熟,就像穀稻成熟一般,可以收穫了,雖然沒有什麼大的新的進展,像隋唐時代的發展銳氣,讓人感覺一股凌風,但醫道開始總結,也出了不少醫學巨匠,如李時珍、葉天士等。總體而言,明清醫家注重總結前人的成果,也編輯了不少醫學巨著。

李時珍作《本草綱目》,集本草學大成,完稿於明萬曆六年(1578年),萬曆二十三年(1596年)於金陵正式刊行。李時珍用約27年的時間編寫完成,過程中參考了800多種書籍,多次去各地進行實地考察,採集樣本。《本草綱目》以宋朝唐慎微的《證類本草》為資料主體增刪考訂而成。清乾隆三十年趙學敏撰《本草綱目拾遺》,補正《本草綱目》,新增716種藥材,補充161種藥物內容,也糾舉了一些錯誤。

《本草綱目》共52卷,載藥1892種,附圖1109幅,方劑1萬1096首,約190萬字,除了對藥物的敘述,還在生物、化學、天文、地理、地質、採礦乃至於歷史方面都有一定的記載。

《外科正宗》是明朝醫家陳實功所著,成書於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陳實功專攻外科40年,總結自唐代以來外科學的研究成果。書中認為外症必根於內,既重外治,又需內治;強調手術,又反對濫施刀針。還發展了截肢、壞骨剔除、鼻息肉摘除、引流手術等,也記載了氣管外傷的縫合術。

《證治準繩》,又名《六科證治準繩》,明王肯堂撰,刊於1602年。全書闡述臨床各科證治,包括雜病、類方、傷寒、瘍醫、幼科、女科等,收羅廣博,編輯嚴謹,持論平正,是當時流傳最廣的醫學著作之一。書中〈醫家五戒〉、〈醫家十要〉,提出醫德、醫術等方面的行為準則,給醫師提出行為規範,對中醫大夫醫德行為頗有影響。《四庫提要》稱讚「其書採摭繁富,而參驗脈證,辨別異同,條理分明,具有端委,故博而不雜,於寒溫攻補,無所偏主。」

《普濟方》,朱元璋第五子朱橚主編,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方劑書籍,它載方61739首。全書大致分為12部分:方脈、運氣、臟腑、五官、內科雜病、雜治、雜錄和符禁、外傷科、婦科、兒科、針灸、本草。編次條理清晰,內容豐富。資料除取之歷代方書外,還兼收史傳、雜說、道藏、佛典中有關內容。

《景岳全書》,明代張景岳所著,刊於1624年,是其畢生治病經驗和中醫學術成果的綜合著作,將中醫基本理論、診斷辨證、內外婦兒各科,臨床、治法方劑、本草藥性等囊括無遺。有人認為,是除李時珍《本草綱目》與王肯堂《證治準繩》外,無可與之匹敵的大部頭著作。

葉桂,字天士,清代名醫,溫病大家,確立了衛氣營血辨證。《溫熱論》一書反映了他的學術見解,也為溫病學打下基礎,其一生忙於診務,無暇著述,逝世之後,其學生和門人整理其文稿、醫案,彙編而成《溫熱論》、《臨證指南醫案》、《葉氏存真》等書。◇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