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黨校教授公開批馬毛 左派談民主轉型

?"
近期,中央黨校教授王長江(左)公開在課堂上批評馬克思主義,左派的社科院政治所所長房寧(右)也開始談右派的話題,顯示北京高層正在發生變化。(新紀元合成圖)

2016年8月,中央黨校教授公開在課堂上批評馬克思主義,社科院政治所的左派頭面人物也開始談民主轉型,這在過去是不可能發生的。

在上行下效的中共體制內,敏感人士從中嗅出了北京高層的變革跡象。

文 _ 王東東

王長江在黨校課堂的「反動言論」

8月11日,「毛左」網站烏有之鄉發文,「批判」中共中央黨校黨建研究室主任王長江日前在集訓5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黨政官員的講課內容。毛左們稱,王長江的反共言論「絕非」孤立事件,連美國《華爾街日報》等很多大媒體也介入此事;聲稱有人「積極密謀策劃顏色革命」。

王長江在全國黨校教師培訓班上究竟說了些什麼?以下引號內為王長江的部分講話摘要。

社會主義制度是不民主的制度

「我們所在的制度不是一個民主的制度,是一個不民主的制度……發展到民主制度,而且要發展到代議制民主,這個時候你才應該建立政黨。從這個角度說,共產黨建的隊伍有點早了。」

共黨鬧革命是為私利的破壞、搗亂

「你看我們剛建(黨)的時候絕對不是幫助老百姓怎麼掌權,不是這樣,它就是為了把老百姓弄到自己身邊,跟當時掌權的鬥,說老實話,你幹的事就是破壞就是搗亂。……」

政黨須幫助老百姓當家作主

「但是一旦取得了政權,國家回到了人民的手中,人民成了公共權力的主人,黨就自然回到這樣的位置上,幫助老百姓當家作主這個位置上,這個位置就是政黨的常態,我們把它叫做執政黨。」

馬克思主義中看不中用

「我們老說我們黨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如果用我今天的評價,那就一句話,因為它中看不中用。啊,可能大家都是黨校的老師,一聽,怎麼王教授這麼說呢,怎麼說馬克思主義中看不中用,這評價太低了吧,這不是我評價,這就是當時的事實。」

共產制度使中國落後世界幾十年

「所以當我們關起國門來的時候,我們不了解外面的情況,於是我們自我感覺良好,我們覺得我們這個制度有無比的優越性……這會等著打開國門一看,壞了,又比別人落後了幾十年。」

權力管束 三權分立

「我給你一份權力就加上一份約束,我給你兩份權力就加兩份約束,這就是西方人的思維,這樣一弄真的有了管束權力一系列的方式方法。……最典型的是三權鼎立,司法權、立法權、行政權三個分開,分開給你劃定邊界。」

中央黨校在探尋國學和解體共產黨

2015年8月,中共中央黨校內啟動中共官員「學國學全國行」活動,並高度讚頌國學是人生智慧之學,從中領悟做人、處世為官為政、治國理政之道。

專門研究馬克思理念的學者紫電當時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表示,儘管中共還在宣傳馬列,但他們也感到了中共末日已經到了,所以要轉向國學,用國學方式重新給其填充一點「生命力」。

但中國的傳統文化和馬列是格格不入、完全是兩個對立的理論。紫電說,「馬列崇尚的是鬥爭哲學,而中華傳統文化是仁義禮智信。」「中華文化和馬列是水火不相容的。」顯示中共已步入了死胡同。

《金融時報》2013年曾報導,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已在討論中國的共產主義崩潰問題。共產主義,與納粹一樣,成為人類20世紀的兩大災難。

政治所所長談民主和平轉型三要素

8月13日,總部在北京的海外中文媒體多維網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研究所所長房寧在接受專訪時談到,亞洲國家民主轉型成功,從「威權體制」相對平穩地轉化到多元體制,主要具備了三個重要條件:

第一,社會結構的變化。社會結構從原來的比較簡單的結構變成比較複雜的結構。而且這個結構是各得其所,這是所謂的結構的穩固。

第二,精英集團的整合。不同背景的權力精英乃至整個國家的精英階層能夠達成一定程度的共識,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原有的意識形態和派別利益,則可以保證政治轉型的成功與平穩。

第三,社會保守意識。社會政治轉型要成功的一定條件就是要對所謂的民粹主義有所抑制,反對繼續變革的激進主張。在這種情況下,政治轉型才能比較平穩。

房寧還提到,在城市化率超過65%的情況下,實現轉型的國家是比較平穩的。

房寧在體制內的思想屬於偏左類型,曾吹捧過薄熙來的「唱紅」,2009年還講過「中國特色政治制度是世界最好的民主制度」等言論,2012年習近平上臺前,還提出「三統一」、「四制度」、「五不搞」等反對中國搞西方的多黨制、三權分立等民主化政治改革。

在北戴河會議前,前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等,多名體制內學者都發表民主言論,還提及總統制。作為社科院政治所的所長,房寧這位左派也開始談右派的話題,說明北京高層正在發生變化。◇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