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龍井茶虎跑泉 西湖雙絕相得益彰

?"
除了江山風月,西湖也以茶與泉聲名遠播。(Getty Images)

在四、五世紀時,西湖僧人就已經種茶了。至今,杭州山茶處處皆清,龍井為最;杭州名泉眾多,「虎跑」翹楚。虎跑泉和龍井茶相得益彰,留得好茶、好泉、好光景在人間。

文 _ 任采真

西湖雙絕 龍井茶、虎跑泉

西湖的山水與風月攫獲許多人的心,除了江山風月之外,西湖也以茶與泉聲名遠播。杭州產龍井茶,以西湖龍井最佳。清代才子袁枚的《隨園食單》中就讚賞西湖龍井冠杭州,「杭州山茶處處皆清,不過以龍井為最耳」。

唐代茶神陸羽在《茶經》中就有記載錢塘(杭州古稱)產茶,「錢塘天竺靈隱二寺產茶」,天竺、靈隱二寺院皆隱於西湖的西部低矮的山丘中。宋代大文豪蘇東坡一生所到之處,只要有名泉佳茗他必作詩以配之。在龍井獅峰山腳下壽聖寺他與高僧辯才法師品龍井茶,留下讚美的詩句:「白雲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穀雨春。」經蘇東坡考證杭州天竺寺之茶,應是南北朝時的南朝詩人謝靈運從天臺山帶到杭州的。可見在四、五世紀時,西湖僧人就已經種茶了。


西湖畔的中國傳統建築。(Fotolia)

提到西湖龍井茶,誰能不想起虎跑泉?「龍井茶,虎跑泉」人稱「西湖雙絕」。在杭州眾多名泉中,以西湖西南邊大慈山下的「虎跑泉」為翹楚,歷史悠久。虎跑泉的典故由自唐代高僧。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高僧寰中禪師雲遊來到杭州,喜愛西湖的靈秀益於修行。據宋人的《武林西湖高僧事略》,記載了西湖虎跑泉和寰中禪師相繫的源由。

惟德斯彰 虎跑以濟

寰中(姓盧,蒲阪人)生有異相,其聲如鐘。早年出家於并州(今太原市)童子寺,結茅於南嶽。後來,寰中行腳到西湖大慈山修行,教人履踐實踐,聽學者眾。但大慈山當地素來缺水,寰中禪師擬往他處雲遊。夜裡夢到一神人告訴他不要他往,將移泉來:「勿他之。我移南嶽小童子泉就師取用。」明晨,禪師見到二虎以爪刨地,泉自地下湧出。這泉就是今人熟知的「虎刨泉」,後改今名「虎跑泉」,味甘如飴。

虎跑泉所出之泉水來自地下石英和砂岩的斷層湧泉,終年不絕,石英釋出的雜質少,泉水晶瑩、甘醇、清冽,古來享有天下第三泉之譽。


虎跑泉水來自地下石英和砂岩的斷層湧泉,終年不絕。圖為虎跑泉的泉眼。(維基百科)

龍井茶美 無味至味

西湖龍井茶「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口耳相傳。清代茶人陸次之則以太和清氣「至味」形容龍井茶之美妙。所謂的「至味」,美在「無味之味」,在淡然之間品味「龍井茶」,太和之氣充滿口齒頰間,宛然體會了天人和合之境。


西湖龍井茶「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口耳相傳。(大紀元資料室)

北宋時期,西湖周邊群山生產的寶雲茶、香林茶、白雲茶都已成為貢茶。到了明代,龍井茶開始嶄露頭角,名聲逐漸遠播。明代的《錢塘縣志》記載「茶出龍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與他山異」。清代,西湖龍井茶不管在種植或採製上都有長足的發展而名列前茅。

乾隆皇帝六次巡幸江南體察民情,六次都駐蹕杭州,看到「吳民生計勤自然」採茶製茶情景,寫下〈觀採茶作歌〉、〈烹龍井茶〉、〈雨前茶〉、〈再遊龍井作〉、〈坐龍井上烹茶偶成〉等等與西湖龍井茶相關的茶詩多首,御墨欽題「龍井八景」。獅峰山下胡公廟前有十八棵茶樹被乾隆皇帝親封為「御茶」,此後,龍井茶一直成為清朝皇室的貢品。

龍井茶老傳說

這十八棵「御茶」也有個古代傳來的善德馨香的故事。

在宋代時,茶村山中住著一個孤老太太,家中清貧簡陋,家裡的好東西該屬門外土地裡長著的十幾棵茶樹。每天老太太都要燒上一大鍋水煮茶。她家門口擺著兩張長板凳,給上山、下嶺路過她家門口的行人歇歇腳、喝口茶止渴。有一年天候不好,天氣寒冷,那十幾棵茶樹幾乎都枯死了。

寒冬裡的一天,一個老叟經過她家,在她院裡看到了牆角擺著的破石臼,想要買下。老太太心想茶樹死了,碾茶用不著了,雖然心中有哀戚,卻爽快地把石臼送給老叟,也不要收他的錢。

來年春回大地,奇蹟發生了!那十幾棵茶樹長出新枝、冒出嫩芽,茶葉又嫩又潤,沏出的茶甘潤、香馥若蘭持久不散。茶樹復活傳奇傳遍了西子湖畔。

龍井茶鄉配得虎跑好泉,茶添泉香、泉益茶甘,上天賜予人間好禮,相得益彰。

清明穀雨 茶鄉香傳


每年清明、穀雨節氣前後,春茶萌發舞出人間好風景。(Getty Images)

每年清明、穀雨節氣前後,春茶萌發舞出人間好風景。乾隆皇帝的〈觀採茶作歌〉細細描寫西湖龍井炒茶景象:「地爐文火徐徐添,乾釜柔風旋旋炒。慢炒細焙有次第,辛苦功夫殊不少。」這般的苦工作底薰焙出好茶香!可惜,這樣的清香好品味也被遺棄了。據報,現在的西湖茶家以手工炒茶的僅餘一人堅守傳統,卻苦後繼無人找不到學徒。另外,茶農追求珍稀的明前茶好價,也紛紛改種早發的茶樹品種。

時空更迭,白雲西湖任去留!半空神氣怡,龍井茶樹舞春景,一濯龍潭碧,虎跑泉水清骨肌。願虎跑泉和龍井茶樹的老故事,惟德斯彰,常在人心,保得好茶、好泉、好光景常在人間!◇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