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遁入歷史的一騎絕塵

?"
楊門女將穆桂英(大紀元)
無標題文件 後晉石敬塘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人後,大宋朝自開國始,就失去了北方的屏障。此時,不僅遼人窺覷中原之心一刻未忘,大夏國亦雄起西北。然而無論是遼人,或是西夏人都沒能再如當年遼太宗滅後晉那樣捲土重來,蓋因天佑大宋,遂有楊家將滿門忠烈,世代守衛邊疆,是為中原之藩籬。

但是關於楊家將的事蹟,在正史中的記載卻是少之又少。除了楊業、楊延昭、楊文廣於《宋史》有傳外,關於楊家將第三代楊宗保,以及楊門女將們,竟無一言及之,以致今人竟以之為虛構。不過,楊家將的事蹟雖為歷史塵封而班駁模糊,但歷史還是留下了諸多痕跡有待我們去發現,連綴,與還原。

讓我們回到楊家將第三代登場的一千年前。自真宗朝澶淵之盟後,宋遼息兵,天下承平。然而,雄據西北的黨項人卻勢力日盛。宋仁宗寶元二年(西元1039年),黨項人,定難節度使李元昊稱帝,建大夏,以至緒端又起,於是自仁宗至徽宗朝,宋夏戰火時斷時續。期間,北方遼朝亦趁亂而動,每有南侵之意。而此時在大宋朝的邊疆上,楊家將的第三代,第四代又繼續子承父志,如當年的楊業、楊延照那樣,擔負起捍衛大宋朝的歷史使命。

關於楊家將的第三代,《宋史》有載楊延昭歿後,朝廷「錄其三子官」,而這三子的名字卻沒有一一提及。不過在山西代縣《楊氏族譜》、山西原平《楊氏宗譜》中,於楊延昭名下,都分別記有宗保、宗政、宗勉三子之名。元代徐大悼《燼餘錄》中亦載「延昭子宗保」。明人王世禎《宛委餘編》引市人俚歌所云亦同。此外,《楊氏族譜》中還收錄了北宋皇帝封楊宗保為征遼上將軍的誥敕,說他「年方沖幼,英氣過人;摧堅斬敵,破陣平北,威聲大震,不負父志,忠勇足嘉,屢建奇勳。」足補正史之闕。

除楊宗保外,楊家將第三代中另一位耀眼的人物則是宗保之妻穆桂英。雖然正史中未見穆桂英之名,但湖北黃梅《楊氏宗譜》中,明確記載「宗保妻穆氏,生子文廣,同信。」而更多的關於他們的事蹟從仁宗朝時就一直盛傳於民間,正如歐陽修所說「天下之士,至於里兒野豎,皆能道之」,此外,歷代又有依據這些事蹟創作而成的話本小說和戲劇。人們世代相傳的穆桂英總是一騎桃花馬,一桿梨花槍,不僅武藝高強,且精於兵法戰略。她曾徜徉於穆柯寨中嫣然一笑,也曾馳騁於百萬軍中所向無敵。

此外關於楊家將,還有極為絢爛的一筆,即是以佘太君為首的楊門女將。佘太君是楊繼業之妻,亦是宋朝名將折德扆之女,在民間傳說中,她化名為佘太君、又佘賽花。《保德州志》中,有多處關於佘太君的記載,如「折太君墓在州南四十里折窩村」、「楊業娶府州折式,稱太君。」又云「折太君,宋永安軍節度使鎮府州折德扆女,代州刺史楊業妻。」此外,《保德州志》中還記載了佘太君的事蹟。說她性警敏,曾輔佐楊繼業立下戰功,楊業在陳家谷為潘美所迫陷於遼人,他慷慨赴死後,佘太君上書宋太宗,澄清楊業戰死的本末。最後潘美被「降三官」,與之沆瀣一氣的監軍王侁、劉文裕則被除名流放。

至於民間世代流傳的楊門女將事蹟中,從穆桂英大破天門陣,到佘太君掛帥,十二寡婦征西,這些故事可謂家喻戶曉。雖然由於正史之闕,事蹟的原貌已不可追溯,雖然小說情節未免誇張或演繹,但正所謂公道自在人心,如此大量而豐富的文藝作品的世代流傳,所見證的正是楊家將的忠義精誠,感天動地,不可磨滅。

時至今日,中華大地上仍有諸多楊家將的遺跡。穆柯寨已如世外桃源般隱遁,但北京密雲水庫附近的穆家峪,山西繁峙、渾源、山東肥城等地都有當地百姓聲稱此地保留有穆柯寨遺址。而山西離石西崖底村猶有穆桂英之墓。至於穆桂英與幾位楊門女將戰死於滴淚崖的事蹟則廣傳於甘肅寧夏。據說穆桂英戰死後,西夏兵將穆桂英與另外幾位女將的首級割去,又將無頭屍體拋到滴淚崖下。從另一路進攻的楊門女將率領援兵趕來,將穆桂英等人的無頭屍體收殮安葬,這就是楊門女將墳。後來佘太君聞訊趕來祭奠,追悼亡靈,悲慟而哭,聲震山嶽,連鷹嘴山崖的山神也為之流淚不止,山神淚滴化作石子沿崖滾下。此後,這個懸崖就被人稱作「滴淚崖」。如今,古浪峽中猶有滴淚崖與楊門女將墳的遺跡。

展讀宋朝歷史,雖然大宋朝邊患不斷,卻是國家昌盛,人民富庶,特別是仁宗、神宗、英宗、哲宗四朝,北宋經濟之發達,文化之開拓,無不令人驚歎。這一方的太平,萬姓的安危,全賴邊疆九死無悔的忠勇義士執干戈而衛社稷。而他們之中,竟然還湧現出過驍勇不讓鬚眉的楊門女將。雖然楊門女將的事蹟於正史有闕,令人遺憾;雖然,我們從民間的傳頌與模糊的遺跡中,只能偶然一見她們於亂軍中閃過的驚鴻之影,只能間或相遇著她們立馬回望的星眸,然而,這未嘗不是一種特別的安排,使這些消失在沙場盡頭的巾幗英雄以如此生動的方式被記錄下來,而她們的英姿不僅躍馬於疆場之上,更馳騁於一個民族的記憶之中。 ◇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