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轉變

?"
(Pixabay)
無標題文件

企業家的孩子,不知從哪兒聽來的,「商人都是貪婪的」這句話,為此,他遠離了出生的家庭,長年與基層人員一起工作,他的工作非常基層,大量的體力活,收入不高,接觸了大量清潔員與保全員,在那段時間,他學會了如何用不高的收入生活。

他覺得那是他生命的亮點,清高、不貪婪,久了,卻沒有人知道他來自何處。每一個階層有每一個階層的思想行為特點,久了,他的思想行為特點與他們無異,幾乎忘了原來的生活方式。在工作中,接觸到自己雇主的客戶,在生活中,也會認識一些新朋友,這些新朋友有白領的上班族、有教師、有校長夫婦、有老闆、有街上擺攤的……。他們見他這樣生活,時常將家中用不著的東西,直接轉送給他,有衣服、背包、手提袋、碗筷、小型傢俱、儲物櫃等,也將家中買多的食物,都打包給他,麵包、零嘴、放了很久但未過期的奶粉、雞、鴨、魚、壽桃、甚至有米,有菜、有堅果類的食品……。時常有突如其來的驚喜。

或許因為福分在,他也收過許多二手的名牌衣物或有牌子的包包,有些只穿過一兩次,有的連吊牌都沒剪掉,十分保暖,是老闆階層的人送的。他們認為他們用不到了,因此,打包來轉送這個他們心中的可憐人。

雖然出生於生意家庭,但這個孩子並沒有做生意的概念,至少在當時,不會想到開個二手商店或找通路將這些二手商品賣出,而是將它們再整理,轉送給更需要的人。他心裡知道人們對他好,而有許多人,常常是拿不到這些的,錢只要夠用就好,他畢竟有個工作,雖然收入不高,然而,為了怕自己貪婪,他不願去想錢的事情。

商道的另一樣貌


基層的生活,就這樣過了許多年,直到有一天,他因受傷無法再勞動而止。

雖然肢體受傷,但腦力還在。這時,家族企業的長輩,強制的將他帶離基層,並以盤商的身分,供應他一至兩樣產品,幫助他建立成本概念,助他創業。

是啊,受傷不適合再做勞力工作,但腦力還在,那就試著做生意吧!他開始見到商業的力量,另一條道路,在他眼前展現。

從找店鋪、問廣告、打通路做起。這位曾遠離商業的孩子也開始洽談家族企業產品以外的產品,過程中,發生了幾件有趣的事。

盤商其實也有買錯貨的時候。有一位盤商錯買劣等貨銷售給他,造成顧客對他不信任,他只好不斷的賠禮又退費又補償,開始以為是被蓄意欺騙,後來才發現,原來這位盤商真的自己不知道。雖然經營多年,多樣產品在市場上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企業家的孩子批的這個產品對盤商而言也是新產品,公司也在了解當中。在他退費並補償他的客戶時,盤商也對他退費又補償,使他深深感觸一句古老的諺語:「無知等於欺騙。」

另一位老字號的盤商看他憨憨厚厚的來批貨,什麼都不懂,不敢賣給他,第一次他吃了閉門羹。第二次,裡頭的老太太對他說:「我這產品內含的金屬很貴,且需要組裝,你會組嗎?如果不會的話,買回去等於浪費,我批給你,你以後會罵我的。」

企業家的孩子說不會,但他知道這個東西要怎麼組裝,而老太太仍然拒絕他的批貨,只答應先讓他帶兩條回去,組裝成成品後,先帶來給她看,等她看可以了,再來批。

東西帶回來了,也組裝好了,但孩子始終沒將成品帶回去給老太太看,即使經過那兒。
他終於知道老太太是對的,他算了算成本,知道進價成本太高,不是一個初始創業的人能夠這樣負擔的,因此,至今,他仍感謝那位老太太。

先前一位多年好友介紹了一個個人工作坊給他,工作坊的負責人有些貨物可供批發,但規模小。負責人十分率性,常找不到人,每每透過好友傳達,結果好友因不懂產品,傳來傳去,常常表達不清,令負責人與他都搞不清楚對方的需求。幾個月後,企業家的孩子已沒有耐心了,想放棄。可就在他放棄不久,終於負責人向好友要了電話,直接打電話過來,負責人也發現好友雖牽了線,有些事情也需買賣雙方直接談,這是半年來兩人第一次通話。負責人電話中十分客氣,口氣中帶點歉咎與不好意思(一直找不到人……),談過之後,直接給他批發價,無論他拿多少,且告訴他剛開始做生意,不要批太多,賣出去了再批。

商譽建立不易

在這過程中,他總結出自己的商譽不夠,因為工廠不認識他,不會放貨。且他在創業中,初始能夠向工廠購買的貨量不大,拿不到優惠的折扣,如果要大量下單,他的資金又吃緊了。而店面的每月租金,如果租得有規模一點,是比他過去在基層工作時一個月薪水還高的,他的腦子「噹」的一下,做生意要先累積一筆為數可觀的資金,還要押貨、租店面、要承擔貨物賣不出去的風險,而這些資本,都是投入在賺取利潤之前,商場如海,即使投入鉅額資金,一個不小心,也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

那麼,「商人都是貪婪的」這句話對嗎?會不會是不明真相的人,霧裡看花的話?

父輩也是白手起家,也是從基層做起,沒有任何背景,每個月所賺的收入一點點一點點的存,比別人更省吃儉用,好不容易存到了一筆可買貨的錢,可租店面與公司,開展生意,這需要多少刻苦耐勞才能達到的。而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因前人的辛苦,後輩得享福蔭。

而自己,現在正走在長輩所走過的路上,他們是怎麼走過來的呢?

雖然他手上的產品在既有的圈子裡口碑不錯,可是,當販賣人變成是他——這個曾經遠離家族企業的孩子,他從前在基層工作所認識的人們,有許多人並不相信,雖然不是全部,但確實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他拿到的是假的,因為在他們看來,他過去給他們的印象只是一個需要幫助的可憐人而已,他能拿出什麼好東西來?就像一般人認為的,一個乞丐怎麼可會擁有夜明珠,那一定是假的。再加上肢體受傷,人們對他什麼態度都有。大多數人認為他賣東西是幌子,跟他們接觸希望借錢是真的,在這種想法的趨使下,好心的人們已準備一筆錢等他來借,也有人避之惟恐不及。還有的則用非常瞧不起的語氣來對待這個他們認為會來借錢的人。等人們知道他經濟沒問題時,都非常訝然——原來不是來借錢的。人們原來只道他在基層工作時,十分節省,認為他生活困難,卻不知這麼多年,他一點一滴的省出了一筆可觀的儲蓄,即使沒有家族,他的儲蓄也足以支持至他幾年後康復,再找新工作。而家族給他最大的禮物,就是精神上的支持,也終於在他肢體受傷這段期間,成功的將商業的概念帶到他的腦海中,擴展他既有的心胸與眼界。他猶記他這個脫離家族的孩子,第一次代替長輩出席某開幕式時,竟不敢去。那裡政商名流都會出席,而他是從哪裡冒出來?他沒見過這種場合啊!這都是在基層工作時不會有的經歷。說出來,以前認識他的人也不會相信,他也就只讓人們知道他有儲蓄,不用借錢,當年收二手物品只是捨不得那些還能用的物品。對家族的事依然絕口不提。

給人的印象,即代表一個人的商譽,他知道扭轉形象需要一段時間,所謂「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可喜的是,經過這次受傷,他給人的形象漸漸在轉變,想法也在變。至少,和他接觸的廠家、店鋪與客戶,已漸漸將他視做一個廠商來對待。


給人的印象,即代表一個人的商譽。(Getty Images)


一日,他接到了一通朋友打來的電話,用虛弱的聲音說他在醫院裡,剛開完刀,知道企業家的孩子最近受傷,無法以勞力工作,希望他能來為他做看護。

友人怕他沒工作生活困難,自己躺在醫院全身插管之際還惦念聘請他,並支付薪水讓他有收入。

這是一位從前他在基層工作出車禍時,曾照顧過他的友人,當時的車禍沒讓家裡知道,是這位朋友留他在家中住下。

他答應做看護,卻不收費。友人急了,這怎麼可以呢?

「我怎麼能平白無故拿你東西?」友人說。

「那你覺得當年我車禍時你留我在家中住下,我就不是平白無故嗎?」企業家的孩子答。

兩人僵持不下,但一個重病又開刀又插管的人能講話已不錯了,怎麼能壓得過一個僅僅是肢體受傷的人,最後也只得先依他的意見。

企業家的孩子在醫院裡看著友人的友人來、友人的家人與友人的孩子來,看見友人的孩子,因家中經濟支柱倒下,收入頓減而不敢吃東西的景象。他感慨萬千,朋友在這種情況下,還在想著他會不會生活困難。他到底從前是給人多深刻的印象,又接受了多少這樣的幫助?

他不汗顏嗎?汗顏啊……。

刻板觀念限縮應負責任

長輩一直告訴他,放下「商人都是貪婪的」的刻板印象,否則他是學不會如何管理企業的。而他當時沒那個意願,也沒考慮過,企業的存在本身就是在提供工作機會。若多年前願意學習經營企業,那麼曾經於車禍時幫助過他的友人,今日的處境,對他來說回報是輕而易舉的事,至少經濟上的支援不會是問題,也較有機會安排友人未成年的孩子半工半讀,進而長期栽培。

一個刻板的觀念,使他放棄了這個機會。多年來,他不能照顧、也沒負起他這個身分地位應盡的責任,反而最後給人的印象卻是,別人在困難中還在想要如何幫助他。

他在醫院裡思考,一個企業能夠穩定多少戶人家的生活?龐大的資金又能夠救助多少人?為什麼不做呢?只是為了怕被人說成貪婪,就這麼害怕觸碰財富。可是,這顆貪求美名的心,不正是另一種形式的貪婪?

倒臥在病床上的友人沉沉睡去,他則心中百感交集。父輩當年曾對他說,人生出來,是有自己的使命的。如若他的使命,是運用財富,創造工作機會,安定他人的生活,以至救濟,那麼,這麼多年來,他不是逃避了使命?

「我不執迷於錢財,我不執迷於財富」,從來是他的驕傲,他曾經覺得自己真的做到了。連在收入不高時收到的二手物品,大部分都再打包轉送了更需要的人,可是他卻沒想過,怎麼不好好的待在他應該在的位置上,運用財富,直接購買人們所需要的東西相送,而不是轉送二手物品給他們。甚至可以照顧員工的生活,讓員工們也有餘力幫助別人。

而不是像現在……。

他突然覺得,自己從前的想法有著更深的隱蔽而不為人知的一面:

「我不執迷於錢財」——其實有「我貪戀名聲」之意。

「我不執迷於財富」——其實是「我害怕被仇富」。

曾誤以為遠離財富能得到真心對待,不被人排斥。其實,哪裡都有真心,哪裡也都有不真心;哪裡都有接納,哪裡也都有不接納,端看自己與周遭人的內在心境,不在於擁不擁有財富的本身。

於是,在朋友甫將出院之際,他輕輕告訴:「我這裡有貨可批,你拿一點去,和孩子賣賣看,你不用出成本,貨賣出再給我貨款,你看如何?」

收下樣品的友人表示會和孩子討論,卻在出院不久後某一天相約的飯局上,將樣品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塞回企業家孩子的隨身袋中,隨後以最快的速度搭車離去。

企業家的孩子將塞回的樣品打開,哪裡只是樣品,裡頭還有他的看護費用,友人還是覺得不能平白無故拿他的東西,因對生意無概念,只答應將來為他做商品型錄與保證卡的設計。

這時,一個景象在他眼前出現——在那凜冽的寒風中,冬梅傲霜雪。他這個朋友,宛如一剪寒梅傲立在風雪之中。依稀記得一個故事,古時有個君王帶著隨從尋訪賢人,終於訪至賢人的住所,在見到賢人的那一剎那,王說:「賢人啊,你上前來。」而那賢人回道:「王啊,你上前來。」初閱時只覺得這賢人未免太沒禮貌,怎對君王如此說話,而友人傲霜雪的舉止讓他明白了這個故事為何會被流傳記載的原因。是啊,如果他真是君王要尋訪的人才,像友人這樣德性的人才,他確實必須再向前一步,才延攬得到。

坦然面對人生的使命

生意上的智慧與管理開始微量微量的在他身上累積,他決定承擔自己的使命,如果這使命還願意屬於他,即使是機會已經消逝了那麼多。現在,累積財富對他而言,僅僅是一個幫助別人的工具,但在大面積幫助別人之前,必須先讓自己的財務穩健且永續,以免還沒幫助別人之前,就將自己耗盡,是甫創業的他,必須過去的挑戰。所謂是福不是禍,在人生的轉折處,一艘意想不到的,名喚「生意」的船帆,正在逐漸啟航。

而在初登船帆的那一剎那,遙望海上,一幕更驚人的景象出現在他眼前:在海的那一端,浮現了一座島嶼,島嶼上浮現了一個人像,是那島國的國家元首,而在島嶼不遠處的幾塊陸地上,也浮現了許多人像,是陸地上各國的國家元首,多位有德的國家元首,在為國務整日煩忙。


(Pixabay)


企業家的孩子輕輕長嘆,他知道國家元首和官員們繁忙的國事中,包含著減少貧窮、照顧低收入戶。他基層許多年的收入都曾達不到課稅的最低標準,在當時,他也是他們擔心的對象吧。

不應該是這樣的,他應該是要反過來去照顧那些低收入戶才對啊。可為了一個清高的美名,就這麼害怕被仇富而遠遁,直至幾乎什麼都失去。但是,出生在富有人家,如願意,以他這樣能千金散盡又甘之如飴的個性,愈居高位,愈能為國家帶來好處。他可以領養窮困家庭的孩子,供他們讀書上學,他可以參與文化教育,出版刊物,內容盡寫互助合作的故事,以讓社會維持在善良淳樸、互相幫助的風氣;他可以在自己所及範圍之內,為國家減少失業率,減輕元首及官員們的壓力;他甚至可以做國際救援,且默默的不留名聲。

「我心中曾經那麼害怕人們知道自己是富人,怕被仇富的人瞧不起、妒嫉與訕笑,順著他們的想法變成了窮人,卻逃避了自己的社會責任。但反過來看,仇富的人,如今想想也是需要被幫助的人。對需要幫助的人,說什麼去發洩自己的不平與憤憤,又幹嘛在意呢?但願有一天我能成長到有能力去幫助他們,且不讓他們知道。我在基層待過,知道怎樣去幫助別人又不傷人的自尊。」

企業家的孩子終於放下多年的觀念,期盼在人生的下一步,默默的成長茁壯至幫助更多的人,以成為潛在的、協助安民定國的、不為人知的力量。

(小標為編者所下)◇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