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華佗的神奇醫術

文 _ 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縣人,大約生活於東漢沖帝永憙至漢獻帝建安年間,是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

華佗是醫道的承傳者,年少幸得名醫傳授,在《黃帝八十一難經序》中,作者王勃寫道:「昔者岐伯以授黃帝,黃帝歷九師以授伊尹,伊尹以授湯,湯歷六師以授太公,太公授文王,文王歷九師以授醫和,醫和歷六師以授秦越人,秦越人始定立章句,歷九師以授華佗,華佗歷六師以授黃公……」華佗承傳了自黃帝以來醫道的正統。

華佗年輕時即一邊遊歷、一邊做「走方醫」,活躍於蘇、魯、皖、豫地區。漢獻帝初,沛相陳珪薦其為孝廉,太尉黃琬徵他為幕僚,皆不就,樂於在民間懸壺濟世。陳壽《三國志》記載了華佗的一些醫案:

故甘陵相夫人有娠六月,腹痛不安,佗視脈,曰:「胎已死矣。」使人手摸知所在,在左則男,在右則女。人云「在左」,於是為湯下之,果下男形,即愈。

縣吏尹世苦四支煩,口中乾,不欲聞人聲,小便不利。佗曰:「試作熱食,得汗則愈;不汗,後三日死。」即作熱食而不汗出,佗曰:「藏氣已絕於內,當啼泣而絕。」果如佗言。

府吏倪尋、李延共止,俱頭痛身熱,所苦正同。佗曰:「尋當下之,延當發汗。」或難其異,佗曰:「尋外實,延內實,故治之宜殊。」即各與藥,明旦並起。

又有一郡守病,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迫捉殺佗。郡守子知之,屬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數升而愈。

這段的意思是,某郡守患疑難症,百醫無效,其子來請華佗,陳述病情,苦求救治。華佗來到病人居室,問訊中言語輕慢,態度狂傲,索酬甚巨,卻不予治療而去,還留書謾罵。郡守原已強忍再三,至此大怒,派人追殺,蹤跡全無。憤怒之下,吐黑血數升,沉痾頓癒。原來這是華佗使用的一種心理療法,利用喜、怒、憂、思等情志活動調理身體,以癒其疾。

又有一士大夫不快。佗云:「君病深。當破腹取。然君壽亦不過十年,病不能殺君,忍病十歲,壽懼當盡,不足故自刳裂。」士大夫不耐痛癢,必欲除之。佗遂下手,所患尋差,十年竟死。

太祖聞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頭風,每發,心亂目眩,佗針鬲,隨手而差。

對於華佗的剖腹手術,《三國志》記載:「若病結積在內,針藥所不能及,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洗,縫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間,即平復矣。」

華佗還培養了弟子多人,如彭城的樊阿、廣陵的吳普、西安的李當之。還有諸多醫書,雖非華佗真傳,卻也不排除包含了華佗的學術思想與醫療實踐,如《中藏經》、《枕中灸刺經》、《華佗方》、《青囊方》、《脈訣》、《脈經》等。◇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