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美戰艦緣何重泊臺灣


2017年6月13日巴拿馬與臺灣斷交,臺灣外交人員6月14日在臺灣駐巴拿馬大使館舉行召回儀式。(AFP)

2017年6月13日中共拔掉臺灣在中南美洲的邦交國巴拿馬。

美國為平衡其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將對臺灣進行軍售,並公布《2018國防授權法案》,同意美國海軍軍艦例行停靠臺灣高雄,以持續穩定臺海局勢,並重塑其在全球戰略中的霸權地位。

文 _ 明居正(臺大政治系教授)

近日有媒體報導,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提出草案,未來將會允許美國海軍戰艦停靠臺灣的港口。消息一出,中共官方媒體數日內立刻放話,一方面要求華盛頓懸崖勒馬,一方面揚言要對臺北升高壓力。

然而追本溯源,此事始作俑者還是中共自己。

巴拿馬與臺灣斷交激怒美國

2016年臺灣大選,民進黨蔡英文當選總統。一年多來,中共有意藉降低兩岸關係對臺灣施壓。其中最明顯的包括:大幅減少大陸遊客到臺人數、誘使聖多美普林西比與臺灣斷交、阻止臺灣參加2017年度的世界衛生組織會議、以國家安全罪名逮捕臺灣公民李明哲等等。更令人意外的是,6月13日,中共竟然拔掉了臺灣在中南美洲最重要的邦交國──巴拿馬。在巴拿馬與中共所簽署的《聯合公報》中提及「即日斷絕與臺灣的外交關係,並承諾不再與臺灣發生任何官方關係,不進行任何官方往來」。措辭之嚴厲為過去所罕見。

對北京而言,巴拿馬事件可能只是在另一個小國家上的勝利,但是對於臺灣甚至美國卻十分嚴重。對臺灣來說,失去巴拿馬的邦交,一方面意味著失去在中南美洲的重要據點,另一方面更意味著邦交國數目下降到只剩下20個。這是一個重要的心理關卡,臺灣內部的臺獨聲浪因此而有所升高。

對美國來說,中南美洲一向被視為自己的後院,即便在冷戰期間蘇聯都無法深度染指。但是近年來,中共憑藉雄厚的經貿實力一點一點地將其勢力深入該區,頗有凌駕當年蘇聯的態勢。據說這次巴拿馬與臺灣斷交,美國事先並非不知情亦曾企圖出手斡旋,然並未奏效。這個現象從美國看來不啻為一重大警訊。

尤有甚者,巴拿馬的外交轉向還在亞太地區激起了想像不到的波濤。雖然從表面上來看兩岸對比差距極大,然而多年來美國一直因為意識形態與價值觀的緣故而與臺灣更為友好。而且當中共近年來聲勢崛起後,美國更加看重臺灣所能起到的平衡作用。幾十年來,不論美國與臺灣之間是否有表面上的同盟或是邦交關係,美國對於兩岸的政策基本上不超過「不統不獨、不戰不和、動態平衡、謀取利益」的16字方針。所以針對臺海問題,美方多次宣告,絕不贊成兩岸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如今巴拿馬外交轉向固然有其自身內政與外交之考量,然而若非中共出手,此事最終不可能實現。在華盛頓看來,中共的動作已然衝擊到臺海兩岸的穩定。

因此,被激怒了的美國勢必要採取動作以重新穩定臺海局勢,並進而重塑其在拉丁美洲以及在全球戰略中的霸權地位。

華盛頓出手穩定臺海

巴拿馬案的背後既然如此複雜,美國的動作力度必須足夠,方能有效平衡其所帶來之不利影響。


美國國務院6月29日證實美國政府已通知國會將要對臺灣進行軍售,包括臺灣申購多年而一直不可得之HARM反輻射飛彈。(Getty Images)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諾爾特(Heather Nauert)6月29日證實美國政府已通知國會將要對臺灣進行軍售,其總金額約14億美元,包括早期預警雷達的技術協助、標準二型(SM-2)飛彈零件、聯合距外武器(JSOW)、MK48魚雷以及臺灣申購多年而一直不可得之HARM反輻射飛彈等七個項目。諾爾特並指出,此項軍售符合《臺灣關係法》的規範,表明美方支持臺灣維持足夠自衛能力的一貫立場。

和過去歷年的軍售案相比,本案的總金額並不算大。但是它有兩個看點:第一,這是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上任後的首次對臺軍售。第二,雖然此案早在奧巴馬總統後期即已提出討論,然而川普總統卻於此時加以批准,其時間點上之拿捏難免不引人推敲。

另外,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6月28日公布了《2018國防授權法案》(NDAA),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即是同意「美國海軍軍艦例行停靠臺灣的高雄或其他任何適當港口,並允許美國太平司令部接受臺灣提出的進港要求」;此外委員會還要求美國國防部協助臺灣發展「自我水下作戰能力,包括載具和水雷」,並加強雙方的戰略合作。


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6月28日公布了《2018國防授權法案》,同意「美國海軍軍艦例行停靠臺灣的高雄或其他任何適當港口」。圖為臺灣高雄港。(Getty Images)

北京的動機

中共外交部、國防部、國臺辦以及駐美大使一起發聲強烈譴責美國政府的這一政策。最激烈的當屬官方媒體《環球時報》,它表示如果美國海軍軍艦未來重新停靠臺灣港口,即意味著美方打破了當年和中共建交時所同意的美軍撤出臺灣的承諾。對於美國,「中方必須要讓華盛頓清楚其一旦邁出這一步前所未有的嚴重性,它也一定會為此付出相應的沉重代價」。而對於臺灣方面,《環球時報》則主張需加強施壓的力道,包括考慮修改對臺優惠政策,例如減少臺灣水果進口;升高軍事壓力,如:增加軍艦越過臺灣海峽中線、行駛時貼近臺灣海岸,甚至戰機飛越臺灣上空、在臺灣空域例行巡航等,「把對臺一般性施壓轉變為極限施壓」。

面對華盛頓的作為,北京方面必然相當震驚。重點是,北京領導人在巴拿馬問題上為何要這麼做呢?

一般的說法是:由於民進黨蔡英文執政之後,一直拒絕公開承諾「九二共識」與「一個中國原則」。北京等待了一年後,為加大力度壓迫蔡英文,出手拔了巴拿馬。這種看法相當普遍,其背後出於一個十分簡單的假設:中共政權是鐵板一塊,目前主政的習近平完全大權在握,所以這是他的決定。但是如果這是實情,那麼美國的強烈反應應該超出他們原來的預判。也就是說,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共領導班子錯估了形勢而為自己造成了麻煩。

這種分析未必一定不正確,然整件事情的發展或許還有另一種可能。五年來,《新紀元》周刊對於大陸局勢的基本估計為:習近平在18大上臺後與江澤民集團發生激烈的政治鬥爭。習近平利用反貪腐的手段,在幾年內將江澤民與曾慶紅龐大的政治勢力摧毀過半。江曾垂死反撲,務求於2017年19大之前將習近平、李克強及王岐山拉下馬來。目前江曾在外交、軍事甚至港澳臺等領域所布置的人馬依然相當綿密,保有可觀的影響力。在當前政治搏殺的關鍵時刻,江曾的人馬常在多個不同領域作亂生事,以達將習鬥倒奪權的目的。而習當局在19大前後,將大力清洗外交系統,加大力度打擊江曾殘餘勢力,以確保自己的執政地位不受威脅。

直至目前,「美軍戰艦停靠臺灣港口」只是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的一項草案,尚須經參議院甚至兩院聯席會議才能成為正式法案。即便是正式法案,行政部門在執行時仍有一定之裁量空間。亦即,除非正式法案確實明文規定美國海軍必須如何「定期」停靠臺灣的港口,否則此法案之相關條文完全有可能備而不用。不過即便如此,它仍然反映了美國對於中共乃至臺灣海峽的戰略判斷。

在中共方面,此事件之牽涉面向則遠較複雜。由於中共將於2017年底之前召開19大,是故從現在起到19大之間所發生的大小事件,應當會更多地折射出中共高層政局的內幕。◇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