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心如砥柱劉禹錫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以調素琴,閱金經。」劉禹錫篤信佛理妙義,誦經書,修持心性,洗去塵機。圖為清朝黃應諶〈陋室銘〉圖軸。(資料圖片)

中唐詩人劉禹錫,少負雋才,志切兼濟。他奮力投身改革大業,卻換來二十三年貶居蠻荒。

顛沛困阨中,他堅持昂首闊步,捍衛一身傲然風骨。任憑宦海浮沉,他一秉報國初衷。

他的一生,宛如一首高亢激越的詩歌。

文 _ 皇甫容

劉禹錫(西元772至842年),出身儒學世家,自幼博覽群書,胸懷濟世之志。他不僅精研儒家經典,旁通諸子百家,更兼擅詩文辭賦。在中唐文壇,他是傑出的詩人、散文家;躋身乎廟堂,他更是參贊機要、銳意革新的政治家。

唐德宗貞元九年(793年),劉禹錫與柳宗元同榜高中進士,同年再舉博學宏詞科;兩年後,又經吏部考試合格,被授予太子校書職務。他年紀輕輕,連登三科,又幸得淮南節度使杜佑的賞識,薦舉入京為監察御史。初入仕途,他平步青雲,意氣風發。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順宗即位,改元永貞。為了抑制藩鎮割據,革除宦官專權等多重弊政,順宗起用王伾、王叔文、劉禹錫、柳宗元等人進行改革,史稱「永貞革新」。新政推行百餘日,頒布一系列去佞除弊的詔令,包括懲辦貪官、罷除宮市、取消進奉等。一時市里歡呼、人心大悅。

遠謫荒陬 心如砥柱

順宗因為中風失音,難以親理朝政,在位五月,被迫禪位。太子李純即位後,新人新政悉遭罷黜。王叔文被處死、劉禹錫等人貶官,改任地方。此去二十餘載,劉禹錫一路從朗州、連州、夔州到和州,輾轉奔波於千里流放之路。

近二十三年的逐臣生涯,劉禹錫創下了中國文官貶期之最。其間所到之處,他詢訪疾苦,留心治道;退則參禪學佛、寄情翰墨。歷經人生風雨的淬鍊,潛沉的智慧從他的詩文中汩汩流淌而出。其詠史之作,每每傾注了憂國感時的豪情壯志。


近二十三年的逐臣生涯,劉禹錫創下了中國文官貶期之最。其間所到之處,他詢訪疾苦,留心治道;退則參禪學佛、寄情翰墨。(Gisling/維基百科)

〈詠史二首〉之一云:

驃騎非無勢,少卿終不去。
世道劇頹波,我心如砥柱。

此詩直陳,漢朝的驃騎將軍霍去病出擊匈奴,立下顯赫戰功,受到漢武帝的器重,因其顯貴權盛,跟隨他出征的將領也都封侯拜將。為此,大將軍衛青的幕僚紛紛轉改門庭,投靠霍去病。府中只有少卿任安堅定如故,不肯趨炎附勢。

劉禹錫藉著前朝故事,表達他不屈權勢、堅持初衷的心志。作為「永貞革新」的核心成員,面對新政停擺,世道如急流奔騰直下。他的志節卻如中流砥柱,在跌蕩的激流中屹立不動。

劉禹錫遭貶後,奉命到朗州任職。這期間他寫了〈摩鏡篇〉:

流塵翳明鏡,歲久看如漆。
門前負局生,為我一摩拂。
癙開綠池滿,暈盡金波溢。
白日照空心,圓光走幽室。
山神礙氣沮,野魅真形出。
卻思未摩時,瓦礫來唐突。

詩文寫道,明鏡因為被塵垢遮蔽,被人當成了瓦礫,後經打磨擦拭而光芒四射。詩人感悟到,人生也像一面鏡子,原本高潔明亮,因被滾滾紅塵所掩,終致失去了光芒和神采,甚或被視為瓦礫,任人侵凌踐踏。但他相信,如能堅持心中的信念,蒙塵黯淡的鏡子,終會重放光芒。

劉禹錫正值三十而立,一腔報國赤忱,卻屢遭貶抑挫折。他自比為塵封的寶鏡,困居於寂寥荒涼之地,但隨著閱歷的遞增,他心中的信念愈益堅定,詩文也融入風雨歲月的慧悟,猶如珠璣,圓潤晶瑩。

憑弔八陣圖 詠懷述志


劉禹錫藉詠八陣圖,表達一己心跡,期待有朝一日,能夠像諸葛武侯一樣指點江山,救助黎庶。(大紀元資料室)

貶謫朗州十年,劉禹錫奉召還京,欲任南省郎。未料隔年春天,他偕友遊賞長安玄都觀,觸景興懷,當即寫了〈戲贈看花諸君子〉一詩,因「語涉譏諷」,引起「執政不悅」,再遭外放連州的噩運。

貶謫如果是劉禹錫既定的命運,詩歌則是他淡泊明志的見證。一路貶官,一路詩歌,二者交匯成詩人寵辱不驚、鐵骨錚錚的人生畫面,詩文已然成為他畫卷上的題跋,鐫刻了一個時代的名流心跡。

劉禹錫從連州轉任夔州,參觀了三國時期諸葛亮建造的八陣圖,寫下名作〈觀八陣圖〉,其詩云:

軒皇傳上略,蜀相運神機。
水落龍蛇出,沙平鵝鸛飛。
波濤無動勢,鱗介避餘威。
會有知兵者,臨流指是非。

詩中講到,軒轅黃帝傳下千古上謀,蜀相孔明據以推演無窮的神機。八陣圖布展之時,雖不見波濤湧動,陣圖餘威卻讓海中魚鱉退避三舍。據史載,諸葛亮完成八陣圖後,出兵再無敗績。諸葛亮輔國安邦,功蓋天下,八陣圖的威力功不可沒。

劉禹錫藉詠八陣圖,表達一己心跡,他雖然身處困境,卻仍壯志未泯。任他世事人情澆漓,他絕不屈從附和,而跌入是非不辨、進退失據的歧路。他期待有朝一日,能夠像諸葛武侯一樣指點江山,救助黎庶。

離欲心定而得境──敬信神佛

唐代文化繁榮,儒、釋、道三教鼎盛,人們普遍敬信神佛,深信因果。唐代文人的思想信仰,雖各有所宗,卻多帶有出入三教的特點,因此文人中有的既有儒家的君子人格,又有道家的仙風道骨,有的依佛法修煉。劉禹錫也常與僧道交往,研習經書,他曾說:「能離欲則方寸地虛,虛而萬景入……因定而得境,故翛然以清;由慧而遣詞,故粹然以麗。」

劉禹錫被貶至安徽和州時,只有一間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斗室。他因此寫下了〈陋室銘〉,其中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以調素琴,閱金經。」他堅守心靈的那份寧靜,篤信佛理妙義,誦經書,修持心性,洗去塵機。在給白居易的贈詩中寫道「處身於木雁,任世變桑田」、「終期大冶再熔煉,願托扶搖翔碧虛」。他晚年時表現出一種更高境界的人生態度,在〈酬樂天詠志見示〉中云:「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一代詩豪 人間真仙

敬宗寶歷二年(826年),劉禹錫從和州罷歸洛陽,在揚州與白居易相遇。筵席上,白居易寫了一首詩送給劉禹錫,其詩曰:

為我引杯添酒飲, 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 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 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 二十三年折太多。

劉禹錫為白居易頻頻添酒,二人開懷暢飲;白居易也趁著酒興,為好友擊節高歌。眼看同僚都已升遷,生活過得風光,唯獨劉禹錫接連被貶,謫居荒陬之地。白居易感嘆好友為才華盛名所累,致屢遭坎坷和挫折。他為朋友的處境大抱不平。

席間,劉禹錫也即興寫成〈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酬謝好友的安慰和讚揚。詩曰:

巴山楚水淒涼地, 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 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 暫憑杯酒長精神。

劉禹錫坦承,謫居巴山楚水二十三年,自己像被世界拋棄了一般,其間幾多艱難,幾多辛酸!而今卸任歸來,但見人事全非,恍如隔世,只能吹著笛曲聊思故人。

詩人領悟到,置身宦海,雖如沉舟病樹;面對未來,他並不絕望消沉。從古至今,縱使孤舟翻沉,江海千帆猶自競渡;一樹病衰,萬木依然欣欣向榮。

劉禹錫的詩作,傳達了卓然不群的豁達與硬頸。他反過來勸慰白居易,莫為個人際遇而感傷,直須笑看仕宦浮沉和世事變遷。他以為,在這廣袤的大千世界,個人得失不足掛齒。能在有生之年,堅守信念,惜時惜節,努力仰望蒼天,才是重要。

遷謫期間,劉禹錫安居陋室,唯求德馨,不因自己的困頓而悲傷,但為他人的成就而謳歌。他一代詩豪的堅毅高潔、傲骨嶙峋,翩翩躍然紙上。挫折使他越挫越豁達,越挫越明朗,越挫越自信。

太宗大和二年(828年),劉禹錫返京入朝,出任禮部郎中兼集賢殿學士,後因朋黨傾軋,再度外放。開成元年(836年),改任太子賓客,加授檢校禮部尚書。武宗會昌二年(842年)辭世。臨終前,他撰寫了自傳,為自己及新政辯護,表明至死不渝的氣節。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人有人品,花有花格。劉禹錫磊落風骨足以光耀大唐。圖為清惲壽平〈牡丹〉。(公有領域)

綜觀劉禹錫的一生,雖挫折不斷,卻一本初衷,勇往直前,其磊落風骨足以光耀大唐。品味其詩作,精煉含蓄,沉鬱中見豪氣,堪稱名篇典章百世流芳。他於顛沛困厄中,篤守善良天性,昂揚樂觀,宛然大隱於朝、不計榮辱悲歡的人間真仙。◇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