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醫師的稱謂

文 _ 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中國古代把醫師稱為「治病工」,工是有技藝的勞動者,因此將醫師歸入「方技門」。根據技藝的高低良莠,可稱之為上工、中工、下工;庸工、粗工、賤工、俗工;國工、良工、善工等等。例如漢代著名的醫家淳于意可以「國工」譽之。

現在的稱謂「醫生」實源於南北朝,因當時在國家習醫的人以「生」稱之,當時有醫生、針生、按摩生、禁咒生等,而到今,醫生已不是指習醫的學生,而是指已有一技之長的從業者了。

古時醫師有朝野之分,如供職於宮廷的稱為侍醫、御醫、醫師、太醫、國醫、國師,而服務於民間的則稱為走方醫、江湖醫、遊醫、草醫、草澤醫、鈴醫、走醫等。

古時對醫師有褒貶,褒稱有如妙醫、高醫、奇醫、國醫、國手、神醫、醫仙、名醫、巧醫、大醫、賢醫、良醫、聖手等;貶稱有如庸醫、俗醫、凡醫、拙醫、愚醫、下醫、奸醫等等。三國華佗有神醫之譽,東漢張仲景有醫聖之譽,唐代孫思邈有藥王之譽。

醫師也有泛稱,如醫者、醫人、醫家、醫匠、醫士、方家、醫術家、中醫等等。

醫師稱大夫源於宋代,當時的醫官設有「和安大夫」,是宋代醫官中最高的職稱。後世相沿成習,將醫師稱為大夫。

醫師稱為郎中亦源於宋代,當時的醫署設郎中一職。大夫和郎中都可以作為醫生的別稱。但兩者仍有一些區別;一般設館醫病的醫師稱大夫;至於草藥店或上街高喊,或走街串巷醫治的醫師稱為郎中;現在的郎中一般指的是不具合格醫師資格的密醫。地方習俗上北方人稱大夫的多,南方人稱郎中的多。

還有特殊的別稱,隱者為醫,稱為隱醫;儒者為醫,稱為儒醫;道士為醫,稱為道醫;和尚為醫,稱為僧醫;婦科醫師,古稱乳醫;盲人為醫,稱為瞽醫;受過刑罰,稱為黥醫;巫者為醫,稱為巫醫。

醫師還有一些特殊的代稱、美稱與尊稱,如《黃帝內經》是中醫著名經典,以黃帝與岐伯問答的方式行文,因此「岐黃」也作為醫師的代稱,如歧黃家、歧黃之術、術精岐黃等。刀圭是中藥的量器名,因此後世也稱醫師為刀圭家。

蘭臺是宮廷圖書館代稱,《素問.靈蘭祕典論》稱黃帝將岐伯之言藏之「靈蘭之室」,後世也以之代稱醫師及其行業,如有些中醫典籍的書名《蘭室祕藏》、《蘭臺軌範》等均含此義。

神醫扁鵲傳說是盧國人,因此也有將「盧醫」作為名醫的代稱。《後漢書.費長房傳》中記載:「費長房者,汝南人也。曾為市掾。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於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唯長房於樓上見之,異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長房之意其神也,謂之曰:『子明日可更來。』長房旦日復詣翁,翁乃與俱入壺中。唯見玉堂嚴麗,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飲畢而出……」這位賣藥的老人掛一壺於腰中作為醫門的標誌,因此「懸壺濟世」用來形容醫師救死扶傷的功德,懸壺指行醫,而高明的醫師稱為壺公。

神醫華佗在臨死前曾將裝滿醫書的青囊交給看守的獄吏,華佗死後,部分醫書靠青囊傳於後世,青囊也成了醫術的代稱,如明代沈繹詩曰:「白髮至親惟叔嬸,青囊傳世有兒孫」。◇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