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捐飛機的豫劇皇后常香玉文革劫難


「豫劇皇后」常香玉在藝術上頗有造詣,政治上緊隨中共,卻在文革中險遭不測。圖為常香玉(中)與弟子合影。(新紀元資料室)

「豫劇皇后」常香玉演出上百豫劇劇碼,在藝術上頗有造詣。中共建政後,她聽信中共謊言,對「新生活」充滿熱情,甚至為「抗美援朝」捐贈一架飛機。然在政治上緊隨中共的她,卻在文革時被指「反動戲劇權威」,挨批鬥、下鄉勞改。

文 _ 林輝

提到「豫劇皇后」常香玉,很多人馬上會聯想到豫劇《花木蘭》,其高亢、有力的唱腔和端莊美麗的扮相,將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花木蘭時而英姿颯爽、時而柔情似水,展現在無數觀眾面前。然而,這樣一個藝術上頗有造詣,政治上緊隨中共的藝人,卻在文革中險遭不測。


《花木蘭》(圖)為常香玉代表作之一。她開發豫劇現代戲《朝陽溝》跟上中共戲曲改革,仍難逃中共發動的文革。(資料圖片)

走上藝術之路

常香玉1923年出生在河南鞏縣一個貧苦人家,原名張妙玲,其父張福仙是當地有名氣的豫劇藝人。常香玉幼年時跟著母親靠要飯度日,父親為了不讓她做童養媳,在她9歲時即讓她學戲、搭班,在父親嚴厲的督促下,11歲時常香玉即開始登臺表演。

1935年,常香玉隨戲班闖蕩開封,不久便在戲班裡唱起了壓軸戲;15歲成為豫劇三鼎甲之探花。

為什麼常香玉要改名換姓呢?據說是族長覺得家族中的女子出了個唱戲的,很丟人,因為那個時候戲子的地位很低,所以不准她姓張,死後也不准她進張家祖墳。後來常香玉遇到一位常老大,便拜為義父,開始姓常。常老大對待常香玉如同自己的女兒一樣。

走上唱戲之路的常香玉非常勤奮好學。按照外界的說法,她廣泛吸收京劇、評劇、秦腔、河南曲劇,以及墜子、大鼓等藝術之長,以豐富自己的唱腔和表演,同時把風格不同的各種豫劇唱腔──豫東調、祥符調、沙河調等,融會於豫西調中,獨創新腔,成為豫劇中的一支主要流派。她的演唱熱情奔放,有剛有柔,揮灑自如;做功剛健清新,優美大方。

藝術上有剛有柔的常香玉,在生活中也非常倔強。1943年5月的一天,常香玉被槍桿子押著,去為娶小老婆的青幫頭子李越林唱堂會。他們叫常香玉唱了一段又一段。氣憤不已的常香玉於是選唱充滿悲情的《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尋死〉那段戲。這惹得青幫頭子和手下大怒,常香玉遂吞下金戒指自殺,所幸被救了回來。

在住院的日子裡,常香玉結識了一位幽默且懂得其演唱的河南籍知識分子陳憲章。當時陳憲章已婚,不過常香玉提出了結婚的三個條件,一是她不嫁當官的人,二是不給別人當小老婆,三是不能因為她是個唱戲的就看不起她。

陳憲章一一答應,並在離婚後娶了常香玉。婚後,陳憲章乾脆辭去工作,專為常香玉量體裁衣,寫作劇本。他們合作創作演出了上百個豫劇劇碼,《花木蘭》即為代表作之一。

捐飛機給中共幫助侵略者


中共建政後,包括常香玉在內的戲曲界人士聽信中共謊言,對「新生活」充滿熱情,常香玉甚至為中共「抗美援朝」捐贈一架飛機。(維基百科)

中共建政後,包括常香玉與陳憲章在內的戲曲界人士最初都對「新生活」充滿了熱情,演出不少劇碼。然而隨著中共提出了戲曲改革,要禁毀和改造以「才子佳人」和「帝王將相」為主的傳統京劇等戲曲,創造符合時代要求更「有意義」的新編歷史劇後,各個戲曲都遇到了困境。彼時任中共官方戲曲研究院院長、京劇院院長的梅蘭芳剛表示不同意,就差點被中共批判。當時,他在家裡說:「敢情49年後咱還是不能隨便說話。」

不隨便說話不等於中共會放過這些戲曲表演家。他們自覺或不自覺的捲入了中共的政治漩渦中,如常香玉就聽信中共謊言,決定為所謂的「抗美援朝」捐一架飛機。

除了賣掉自己的一部卡車,拿出多年的積蓄外,常香玉還帶領劇社到全國一些大城市巡迴演出。經過半年巡演,她實現了為中共捐贈一架飛機的願望。1953年,常香玉還隨團赴北韓慰問演出。

如果常香玉了解中共是在幫助一個侵略者,是否會意識到自己捐贈飛機所為也是在助紂為虐呢?

緊隨中共批胡風

1955年中共掀起了批判胡風運動,文藝界名人紛紛表態,常香玉也在當年5月的《人民日報》上發表文章,稱「完全認清了胡風的問題絕不是思想問題,而是一個嚴重的政治問題。這是一個重大的反革命案件」。

文章還說:「胡風集團的政治目的是:取消共產黨的領導,希望反革命的政權復辟,要人民政權垮臺。」「胡風集團的反革命活動是採取陰險惡毒的隱蔽方式和偽裝進步的兩面派手法,混進革命的隊伍中進行反革命的活動!」

常香玉還表示支持中共撤銷胡風在中國文聯、中國作家協會的一切職務,撤銷其人大代表資格,「同時要求政府,依法堅決鎮壓反黨反人民的胡風」。

上述表態,如果不是被中共洗腦洗得非常徹底,就是常香玉迫於形勢,考慮到自己的處境,選擇了與中共妥協。

為了跟上中共的戲曲改革,常香玉還開發了豫劇現代戲,如全國都熟悉的《朝陽溝》。1964年,她還在中南海表演了該劇碼,並受到毛等中共高層的接見。不過,這樣的妥協和緊跟並沒有讓其逃過中共發動的文革。

文革挨批鬥 下鄉勞改


1966年文革爆發,政治上緊隨中共的常香玉卻被批判為「反動戲劇權威」,挨批鬥、下鄉勞改。圖為文革「破四舊」運動的大字報。(AFP)

1966年文革爆發後,在「破四舊」運動中,河南豫劇團幾乎所有的老藝人、名演員,全部遭到批鬥、侮辱,常香玉自然在劫難逃。她首當其衝的被造反派批判為「大戲霸」、「反動戲劇權威」,遭剃頭、畫臉、掛大牌子遊街,而且在她經常演出的鄭州人民劇場前開批鬥大會,當場燒毀包括《木蘭從軍》、《紅娘》在內的珍貴的古戲裝行頭。

那時,常香玉還被定成中統特務。有一天,她被四個人五花大綁的架出去要槍斃,後來等了兩個鐘頭也沒見動靜。就在常香玉驚恐不安的時候,一個炊事員走過來說那是鬧著玩的,給她鬆了綁。也因為被長期批鬥關押,常香玉連父親臨終前都未能見上最後一面。

1968年,常香玉和其他豫劇演員統統被趕到鄉下進行勞動改造,而她下放的地點就是中共前高官萬里的兒子萬伯翱當知青的地方,他後來寫的一篇文章還原了當時常香玉的處境。

因為常香玉的名聲,當地人並沒有為難她,也沒有開大會批判過她,只是在她被分配到果園看守果實時,有個老工人跟著監護。後來看管慢慢鬆了,常香玉也和大家打成了一片,有時也在果園沒人處,練練腰腿、喊喊嗓子。

至於常香玉的丈夫陳憲章,在其被批鬥時,也被抓起來進行「群眾專政」。

文革後,中共給常香玉、陳憲章「平反」。常香玉又開始活躍在舞臺上。2000年陳憲章去世,四年後常香玉隨其而去,而他們在中共治下經歷的磨難不過是廣大藝人被中共迫害的縮影。事實上,在文革中,有不少藝人被迫害致死,而簡單的將罪惡歸結於「四人幫」又能欺騙多久呢?◇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