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污染大國的碳交易獲利

作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家,中共積極參與碳減排,換取國際的巨額投資。圖為內蒙古一家未經授權的鋼鐵廠。(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作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家,中共積極參與碳減排,換取國際的巨額投資。圖為內蒙古一家未經授權的鋼鐵廠。(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中國大陸是全球公認污染最嚴重的國家,碳排放量全球居冠。中共把低碳經濟定為國策,習近平在全球氣候峰會上主動承諾在2060年碳中和,第一污染大國瞬間變身「保護環境」的重要推動者。

中共如此積極參與碳減排,主要原因是,有通過碳減排,中共才能從國際上獲得巨額投資。

在過去的十多年裡,碳排放權交易已悄然成為全球企業獲得融資的重要途徑。中共在八年的碳排放權交易嘗試中獲得了114億元人民幣的投資收入。

在碳排放權交易中,中國大陸得到的最大好處是,將獲得數千萬歐元的投資、得到歐洲投資技術。圖為2018年2月17日,陝西韓城鋼鐵廠排放的污染物。(Fred Dufour / AFP)
在碳排放權交易中,中國大陸得到的最大好處是,將獲得數千萬歐元的投資、得到歐洲投資技術。圖為2018年2月17日,陝西韓城鋼鐵廠排放的污染物。(Fred Dufour / AFP)

文•王淨文

3月18日,海南國際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獲批設立,預計今年下半年開業運營。這是中國兩個計畫以碳排放權交易吸引外國投資的交易市場之一,另一個是粵港澳大灣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海南省當局宣稱要通過藍碳產品的市場化交易,在海洋碳匯研究上搶占國際制高點。

中共把低碳經濟定為國策,今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努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進行第36次集體學習。一年多前的2020年9月,習近平在聯合國上承諾,中國爭取在2030年前碳排放達到頂峰後下降(碳達峰),在2060年前達到排出和回收的碳相同,從而達到淨零排放(碳中和)。

在2021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中共也把「碳中和」作為「十四五規劃」的重要內容。中國也是第一個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憲法》層面的國家。

上海股交中心2021年4月14日正式上線碳中和指數,中國碳排放權交易也已於2021年7月16日開市。然而由於這個市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行政權力的控制,並沒有完全市場化,因此價格也沒有任何指導意義。

什麼是碳交易

碳交易是指溫室氣體排放權的交易,一般以二氧化碳當量(每噸為一個單位)來定價,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在市場上進行交易。

按交易標的物的不同,碳市場可分為基於配額的市場和基於抵消信用的市場。

配額市場是基於總量控制機制下的排放配額,中國的全國碳排放交易平臺,基本是基於這種機制。上線交易的第一批中國電力企業,都是中共當局無償配給的排放額度。企業根據自己的實際碳排放情況,決定購買不足的、還是出售多餘的。

另一種是基於抵消信用的核證減排量,是政府基於減排或者吸收溫室氣體專案而生成的核證減排量(CERs,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中國目前採取企業自願減排申請制度。

碳金融

碳金融是指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相關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動,主要包括碳排放權交易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資,低碳項目開發的投資、融資,以及其它相關的金融仲介活動。

簡單講,就是把碳排放當作一個有價格的商品,進行現貨、期貨交易等的一系列金融活動。

綠色金融包括哪些領域

根據畢馬威(中國)在9月份發布的報告,目前全球發展較成熟、規模較大的五個綠色金融領域,包括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碳排放權交易市場、ESG投資和綠色保險。

報告說,截至2020年末,中國綠色信貸餘額近12萬億元,為全球最大存量規模。

ESG投資,是指有關企業環境、社會、治理(Environment, Social, Governance)的投資。

試行碳排放權交易獲利 中共積極碳減排

1997年聯合國氣候大會通過了《京都議定書》,規定發達國家可以建立碳排放權交易機制,向發展中國家購買碳排放額。這樣做,一方面減輕了富裕國家的減排壓力,另一方面也讓貧困國家可以通過賣出碳排放額度從而獲得資本。這就是碳排放權交易的最基本原則。

從2005年以來,歐盟、美國、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相繼建立了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僅歐盟一個市場,2020一年的交易額就達到了2010億歐元。在中國,從2013年起的八年的碳排放權交易嘗試中,也獲得了114億元人民幣的投資收入。

在過去的十多年裡,碳排放權交易已悄然成為全球企業獲得融資的重要途徑,在將來它可能還會成為人人可參與、可投資的市場,成為與股票債券等並行的金融市場。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預測,將碳排放量下降70%的變革將累計拉動110兆美元的新增投資,相當於每年3.2兆美元的投資。太陽能、風電、電動車、電化學儲能、電力電子、生物燃料等行業,以及碳捕捉技術和建築節能領域,都是未來幾十年的投資熱點。

2021年10月23日,河北省保定市曹庄村,一名農民在風力渦輪機附近放羊。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風力渦輪機和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國。(Greg Baker / AFP)_
2021年10月23日,河北省保定市曹庄村,一名農民在風力渦輪機附近放羊。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風力渦輪機和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國。(Greg Baker / AFP)

中共看清了這一點,覺得有利可圖,才打著「保護全人類生存環境」的口號參與其中,並想從中牟利。當然,從國家安全以及產能優勢等方面來看,中共想藉機彎道超車的目的也很明確。

中國大陸是全球污染最嚴重的大國

在2020年環境績效指數中,中國在180個國家中排名倒數60,排在中國後面的主要是非洲窮國小國。

中國大陸的污染主要體現在水、土和空氣中。約有7億人(約占人口的一半)的飲用水污染物含量超過了允許的水平,其中超過86%的農村人口只能獲得高度污染的水。過度使用農藥也是一大污染原因,超過70%的海灘受到污染。這會導致大量人口患病。

中國大陸約有7億人的飲用水污染物含量超過了允許的水平,其中超過86%的農村人口只能獲得高度污染的水。(Liu Jin / AFP)
中國大陸約有7億人的飲用水污染物含量超過了允許的水平,其中超過86%的農村人口只能獲得高度污染的水。(Liu Jin / AFP)

在長江流域的水和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例如鎘、銅、鉛和鋅。這些污染物的來源是工業排放物、污水和固體廢物。中國的東部和南部海岸,汞排放量驚人,成為地球上汞污染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中國大陸也是東亞空氣質量最差的15個國家之一,其PM2.5含量高於65µg/m³。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水平是10µg/m³,高於35µg/m³被認為是不健康的空氣。

然而,中共沒有在治理水土污染以及陰霾空氣微粒上下功夫,而把絕大多數環保資金用在降低二氧化碳上,原因就是國際上主要關注的就是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這可能會對其他國家帶來空氣污染;而侷限在某個國家內部的水土污染等,國際上的關注度就很低。

另一個主要原因是,中共只有通過碳減排,才能從國際上獲得巨額投資。

中國大陸是最大碳排放國  煤炭最多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就是中國,占全球的31%,其次是美國、歐盟、印度,但美、歐、印等加起來才等於中國大陸的排放量。

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341.7億噸,其中前三名是中國98.26億噸、美國排放49.65億噸、歐盟排放33.30億噸,即中國排放量是美國的二倍、歐盟的三倍。2010年到2019年中國碳排放增速為21%,比同期GDP增幅高出許多。

由於中國貧富分化嚴重,絕大多數民眾的生活質量低下,所以從人均排放的角度來看,中國人均碳排量為7.1噸/年,是美國的44%、韓國的59%,而印度僅為中國的26%。

美國人平均住房面積65平方米,在住宅領域的人均能耗(取暖、降溫、照明等)是中國的3.2倍,是印度的5.4倍;在交通領域的人均能耗是中國的8.7倍,印度的27.4倍。

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大陸的能源特徵是「富煤、貧油、少氣」,煤的碳排放量是所有化石能源裡最高的,這導致中國單位能源的碳排放強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倍、歐美國家的2.1倍。

中國大陸的能源特徵是「富煤、貧油、少氣」,煤的碳排放量是所有化石能源裡最高的,致使中國單位能源的碳排放強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倍。圖為2015年,一名工人在分揀煤炭。(Greg Baker / AFP)
中國大陸的能源特徵是「富煤、貧油、少氣」,煤的碳排放量是所有化石能源裡最高的,致使中國單位能源的碳排放強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倍。圖為2015年,一名工人在分揀煤炭。(Greg Baker / AFP)

一邊減排一邊新建燃煤廠多排

讓外界困惑的是,在中共做出減碳承諾之後,還在國內外興建了很多燃煤發電廠。比如聯合國官員指出,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已經在各地展開總產能達300吉瓦的燃煤電廠建設,這將大大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中國大陸做出減碳承諾之後,還在國內外興建了很多燃煤發電廠。圖為2021年,河北省張家口發電廠。(Greg Baker / AFP)
中國大陸做出減碳承諾之後,還在國內外興建了很多燃煤發電廠。圖為2021年,河北省張家口發電廠。(Greg Baker / AFP)

在國內,據陸媒報導,2020年中國新建造的煤電產能是世界上其他國家總和的三倍多,上百座新建的煤電廠被國家能源局批准,並成功納入「十四五規劃」中。

中共官方的解釋是,首先要保經濟發展,要振興國內經濟,本來中國就電力短缺,一旦降低煤炭發電,能源短缺的困難就會加劇,這會直接降低經濟發展速度。而且中國有約500萬人受僱於煤炭行業,在新能源沒有產業化之前,大量人口失業將直接影響民生和政局的安定。

也就是說,中共的減排是說在口上的,那畢竟是幾十年後才需要兌現的承諾,而在實際行動中,卻在不斷增加碳排放。西方國家的人往往被中共的表面承諾所迷惑。

中國大陸碳減排受益多

雖然中國大陸碳排放的減排難度大,然而一旦轉型,收穫也會最多。《易碳家》期刊早在2014年6月就舉出「中國企業能從CDM項目中得到什麼好處和實惠」。

按照《京都議定書》,簽署的發達國家必須在2008年至2012年間將溫室氣體排放水平,在1990年基礎上平均減少5.2%。發達國家履行減排義務可選擇三種機制,即聯合履行、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清潔發展機制)和國際排污權交易。

CDM是一種跨國貿易投資機制,即發達國家通過提供資金和技術,在發展中國家進行既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又有助於溫室氣體減排的項目投資,換取投資項目所產生的部分或全部減排額度,從而履行減排義務。

當時,CDM的一個項目能夠幫助中國企業拿到幾百萬歐元的額外資金支持。比如由荷蘭和內蒙古自治區輝騰錫勒電場簽署的「輝騰錫勒風電場項目」,以每噸二氧化碳5.4歐元的價格,簽訂了10年50多萬噸的減排量合同,而投資該項目的中國企業將從中獲得2.7億元的收益保證。

中共利用黑河水能發電的小孤山水電項目,向世界銀行碳匯基金組織進行了申報。世界銀行先後四次派出考察團,最終簽訂協議,確定小孤山水電站預期年淨發電量3.6億千瓦,年產生二氧化碳減排量32.73萬噸,世行將以每噸4.5美元的價格收購小孤山水電站產生的二氧化碳減排量,從2006年至2016年,收購總量300萬噸,收購總價為135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1.1億元。

這些CDM項目,中國大陸不僅減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改善了環境,而且還能在國際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換回資金和技術。文章最後說:「對於中國來說,CDM無疑就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中國大陸靠減排的CDM項目,不僅減少碳排放量,還能在國際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換回資金和技術。圖為2021年,冰島的雷克雅未克,climeworks工廠的收集器正在吸收空氣,以淨化二氧化碳。(Halldor Kolbeins / AFP)
中國大陸靠減排的CDM項目,不僅減少碳排放量,還能在國際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換回資金和技術。圖為2021年,冰島的雷克雅未克,climeworks工廠的收集器正在吸收空氣,以淨化二氧化碳。(Halldor Kolbeins / AFP)

其實,像寧德時代、小鵬汽車等新能源公司,很多都是靠減排的CDM項目得到最初的天使投資。

中共發現有利可圖  早已部署

1988年聯合國成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時,表面上是歐盟在推動,但是,中共利用金錢賄賂和投資,控制著亞洲、非洲、拉丁美洲近百多個國家的投票,假如沒有中共的支持,歐盟提出的所有關於碳減排的國際公約,都無法在聯合國通過。

早在那時中共就發現,碳減排是不利於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的,但是歐盟想先用CDM等規則讓亞非拉的發展中國家受益之同時,無形中也把世界各國都納入了碳減排公約中,只是前面的時間是發達國家碳減排,以後是所有國家都必須碳減排。歐盟等於是用甜繩子把所有國家都綁進了碳減排的迷宮中。

最後的結果是逼得所有國家都必須從歐洲購買先進的碳減排技術,即新能源技術,只有購買了這些技術,他們才有可能完成碳減排目標,而歐盟也會因出售節能技術而賺得盆滿鉢滿。

但這只是歐盟的計畫與夢想,當中共參與其中時,想的可能是如何先從歐洲拿到投資,然後利用各種手段,如剽竊、偷盜或購買、仿造等,從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得到先進的節能技術,最後研發出自己的節能高科技,並爭取取代歐盟來賺其他國家的錢。

中共政府和地方企業發起綠色金融的真實目的並非為了綠色,而是融資能夠帶來大量利益。圖為2019年1月15日北京街頭的綠色發展標語。(Wang Zhao / AFP)
中共政府和地方企業發起綠色金融的真實目的並非為了綠色,而是融資能夠帶來大量利益。圖為2019年1月15日北京街頭的綠色發展標語。(Wang Zhao / AFP)

因此,中共為了實現其「解放全人類」,實際是控制全人類的企圖,很早就參與到全球氣候治理。據臺灣社會風險與政策研究中心歸納,早在2009年,中國於第15次全球氣候大會(COP15)就宣布其減排目標,即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較2005年減少40%至45%;後來中共宣布他們實際減排48%,超過了目標。

2011年3月,在「十二五規劃」中,中共不僅明列出「2015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減少17%」的量化減量目標,更將探索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列為重點施政項目。

2011年10月29日公布《關於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擇定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和深圳等七個省市作為碳排放權交易試點。2013年6月18日由深圳率先啟動碳排放權交易,其他六個省市也陸續啟動後,2016年再新增四川、福建兩個省加入碳交易試點。

2014年12月10日,國家發改委首次公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2017年12月18日公布《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

2021年1月5日,中國生態環境部正式公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確立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等管理機制,以及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核查等技術規範。

2021年7月16日,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