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歷史情結】 兄弟之邦兵戎相見 俄烏兩敗俱傷


俄烏戰爭造成巨大災難,雙方流血犧牲,家破人亡,寧靜和平生活一夕崩裂。圖為2022年4月17日遭受俄軍襲擊後的基輔附近小鎮Borodianka飄揚著烏國國旗。(Sergei Supinsky / AFP)

俄烏戰爭造成巨大災難,雙方流血犧牲,家破人亡,寧靜和平生活一夕崩裂,數百萬烏克蘭人淪為難民流離失所;俄國人民的生活也發生了巨變,邊境關閉、盧布大幅貶值,物價飆升,蘇聯解體後出現的新生事物似乎在一夜之間消失了。

文•李天韻

俄羅斯與烏克蘭有許多共同的歷史和文化,俄烏兩國在歷史上一直被看作是同根同源的兄弟鄰邦。俄羅斯5500萬家庭中,約有1200多萬有烏克蘭血統,而有俄羅斯血統的烏克蘭家庭更多,全國約一半人在家主要說俄語。烏克蘭首都基輔曾是俄羅斯文明的搖籃,有「俄羅斯城市之母」的稱號。烏克蘭曾是俄羅斯帝國和蘇聯的一部分;烏克蘭的領土和邊界在蘇聯時代經歷過幾次重大變化:在1922年和1954年,蘇聯政府分兩次將盧甘斯克、頓巴斯盆地內的頓涅茨克及克里米亞畫分給了烏克蘭。

蘇聯解體後的烏克蘭

烏克蘭始於1991年蘇聯解體後獨立建國,是世界公認的獨立國家,擁有獨特的文化、語言和歷史,一直奉行不結盟中立政策,而且這個政策早在2010年就被烏克蘭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了。但是,烏克蘭國家內部始終存在向東或向西發展的矛盾。烏東部的親俄派多主張推行俄語教育,維持東正教信仰;而中西部的居民在生活方式和信仰上卻更傾向歐洲。烏克蘭領導層希望在經濟上能夠向更加開放富裕的歐盟靠攏,讓民眾過上更好的生活,所以奉行與西方建立更加緊密關係的政策。


烏克蘭始於1991年蘇聯解體後獨立建國,是世界公認的獨立國家,擁有獨特的文化、語言和歷史。圖為位於基輔的聖索菲亞大教堂。(Sergei Supinsky / AFP)

俄烏紛爭的很多問題源自蘇聯解體,1991年宣布建立獨聯體的《別洛韋日協定》,不僅標誌著蘇聯作為國際法主體和地緣政治現實的終結,也進一步保證了作為蘇聯創始國之一的烏克蘭在獨立後成為一個主權國家。1994年簽訂的《布達佩斯備忘錄》使烏克蘭放棄核武器,並以無核國家身分加入《核不擴散條約》。蘇聯解體後,2010年簽訂的《哈爾科夫協定》推動了烏俄兩國關於黑海艦隊及基地問題的解決,但在2014年俄羅斯合併克里米亞之後被廢除。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文化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烏克蘭民族的獨立意識和俄羅斯的帝國思維是俄烏紛爭的主要思想根源。烏克蘭人民渴望建立獨立國家的願望和選擇國家發展道路的權利應該得到尊重。

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

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經濟轉型快速。從傳統的國家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開始進入全面的私有化過程;從原先的計畫經濟和命令經濟,轉入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普京2000年上任後,提出明確目標:強國富民、建設強大的俄羅斯。當時,國際石油價格反復拉升,使俄國經濟快速增長,史稱「黃金八年」。俄羅斯雖然人均收入不高,但社會福利待遇好,醫療、教育都是免費的。人們到手的工資或者收入除了用於生活用品和廉價住房開支外,基本上可以存起來;生孩子另外還有補貼,所以俄羅斯人的幸福感比較強。這或許是普京支持率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但是,2012年之後,俄羅斯經濟進入其經濟史上最長的停滯期,內部原因是經濟對資源的高度依賴、製造業發展滯後、國家對經濟高度壟斷;外部原因是地緣政治競爭,導致環境惡化等。

蘇聯解體後,傳統社會主義體制隨之終結,開始走上社會政治的轉型之路。俄羅斯轉型後的政治體制,既不是專制,也不是民主,是「威權政治」。實質就是一個強權總統加一個相對弱勢的政府;總統把政府、議會、各聯邦主體、主要政黨和媒體完全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俄羅斯統一黨在議會中占有多數,一黨獨大的多黨議會可以修憲。一位著名的俄羅斯問題專家指出:「普京治下俄羅斯的政治體制,或者說垂直管理體制,是繼承自沙王(沙皇)或史達林時期,這是俄國的傳統,只不過用西方民主的表面形式來加以包裝。」俄羅斯政治不是西方民主模式,而是民主普世價值與俄羅斯歷史文化傳統有機結合的特殊民主形式。

俄羅斯沒有發動全民「去共化」運動,沒有對蘇共罪惡歷史進行深刻揭露和徹底的批判,因為蘇聯解體是蘇共統治集團中的主體部分背叛了自己藉以統治的體制。普京最早任職於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KGB),蘇聯解體後進入俄羅斯聯邦政府工作,並在1999年中獲得時任俄羅斯總統葉利欽任命為總理。1999年底葉利欽請辭,時任總理的普京受命成為代理總統。因為普京在俄羅斯的民調支持度相當高,所以在2000年和2004年贏得了總統選舉。之後,他通過修改憲法以及連任、替任等形式,使他的威權統治持續下去,變成了一個「民主」國家的終身總統。

蘇聯解體後,列寧墓仍然留在莫斯科紅場,邪惡的共產主義幽靈陰魂不散。2009年4月1日,一夥不明身分者把炸彈安放到位於聖彼德堡市芬蘭火車站附近的列寧銅像上,並將其引爆,導致銅像後部被毀壞。銅像經修復後又放回原處。當地警方對此案件進行了刑事立案,但罪犯目前仍未找到。曾有俄羅斯媒體稱,列寧非常受中國共產黨推崇,也備受中國共產黨歡迎,所以應該把已經不需要的列寧遺體送給中共。


蘇聯解體後,列寧墓仍然留在莫斯科紅場,邪惡的共產主義幽靈陰魂不散。(Kirill Kudryavtsev / AFP)

與俄羅斯情況完全相反的是,前共產黨國家捷克和波蘭將共產獨裁政權和平轉型為民主體制後,一直在推動「去共化」。捷克斯洛伐克最後一任總統及捷克共和國第一任總統——瓦茨拉夫.哈威爾,在捷克共產黨統治時期被囚禁。他在捷克共和國恢復自由、解散共產主義軍事華沙條約、推動捷克共和國加入歐盟以及加入北約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捷克起訴了多名迫害異議人士的前共產黨官員,並指出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清算共產主義罪行不受時間限制。

2021年10月9日的捷克議會大選中,捷克和摩拉維亞共產黨(簡稱捷摩共)未達5%的門欄得票率,無緣議會眾議院席位。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捷克選民首次成功將共產黨趕出議會。

波蘭前總統瓦文薩(Lech Wałęsa)是木匠的兒子,在造船廠當過電工;1980年工潮期間,任格但斯克聯合罷工委員會主席。1983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他一直致力於「去共產主義化」,也一直進行「去除共產餘毒」的運動。撤掉公共場所中與共產主義有關的各種命名、象徵物或雕像等,清除共產意識形態的一切有害留毒。

俄軍入侵烏克蘭的時代背景

蘇聯解體後,以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集團隨之解散,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則乘勢東擴,俄羅斯處於東西兩大文明體系的中間地帶,因受地緣政治格局變遷的影響,它必須在「歐亞主義」和「大西洋主義」之間保持必要的強大的軍事實力。過分強大的俄羅斯總統權力不斷銷蝕著俄羅斯的民主,政治上仍然對內專制和對外霸權,這可能就產生了俄國歷史上彼得大帝的構想和勃列日涅夫對阿富汗發動戰爭的實踐,以阿富汗為跳板,進而直指伊朗和巴基斯坦地區,然後南下印度洋,走向廣闊的天地。但是,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吞併烏克蘭,走向稱霸東歐的傳統霸權主義道路。

俄羅斯於2014至2015年期間襲擊烏克蘭,奪取了克里米亞半島,並利用親俄勢力與烏克蘭政府軍在烏東的頓巴斯持續交戰,造成大量平民傷亡。儘管在2016年之後,烏東戰火平息,但實事上衝突仍不斷發生,俄烏矛盾日益加劇,這才導致了烏克蘭被迫放棄中立,而尋求加入北約確保安全,並將加入北約的目標寫入了憲法。

烏克蘭現任總統澤連斯基在2020年不僅關閉了親俄羅斯的電視臺,而且嚴格拒絕俄羅斯的要求,並使烏克蘭走向了與「歐洲-大西洋一體化」的道路;這是烏克蘭遠離俄羅斯的戰略政策。同時,美國和歐洲都承諾:如果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將採取更加嚴厲的制裁措施。普京認為,烏克蘭與美國和北約的日益融合是無法容忍的,對俄國安全構成威脅,是所謂的「戰略安全空間被擠壓」,這是普京對烏克蘭採取軍事行動的理由。

俄國人強烈抗議俄烏戰爭

自2月24日俄烏戰爭開始後,給俄羅斯人民和烏克蘭人民造成巨大災難,雙方流血犧牲,家破人亡,打破了寧靜和平生活,很多烏克蘭人因戰亂流離失所淪為難民;而且俄國人民的生活也發生了巨變,邊境關閉、盧布大幅貶值,物價飆升;蘇聯解體後出現的新生事物似乎在一夜之間消失了。戰爭與國際制裁重創俄羅斯經濟與民生,大批外資企業撤離,帶來更多的失業、更少的收入以及更艱難的生活;俄國在過去三個月內,物價已經上漲10%。白宮估計,今年會讓俄羅斯的經濟規模萎縮10%到15%左右。同時,也重創俄羅斯的國際地位,讓俄羅斯更孤立、更邊緣化。許多國家紛紛驅逐俄羅斯外交官,國際組織也喊出要驅逐俄羅斯的聲浪。像美國等國,已經主張要把俄羅斯踢出G20、也就是二十大工業國組織;聯合國也要把俄羅斯逐出人權理事會。

俄烏戰爭爆發後,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聖彼得堡等61個城市的民眾紛紛走上街頭抗議,表達對克里姆林宮發動戰爭的不滿。俄羅斯獨立抗議監測機構「OVD-Info」網站2月25日發布的消息顯示:普京打壓國內反戰的聲音,有1849人因參加反戰集會或抗議活動而被拘留。俄國其他各大城市也連續爆發大規模「反戰」抗議集會,高喊「不要戰爭!」等口號。


2022年2月24日,莫斯科警察在俄羅斯民眾反戰抗議現場,拘留了一名婦女。據非政府組織OVD-Info稱,當天俄羅斯至少有1849人因參與抗議活動而被捕。(Kirill Kudryavtsev / AFP)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25日講話中表示:「對於所有出去抗議的俄羅斯聯邦公民,我想說:我們看到了你們。這意味著你們聽到了我們的聲音。這意味著你們開始相信我們了。為我們而戰,為反對戰爭而戰。」

3月1日,俄羅斯牧師和其他新教領袖們簽署的公開信說:「我們呼籲我們國家的當局停止這種無意義的流血!」「任何政治利益或目標都不能成為殺害無辜者的理由,戰爭不僅摧毀了烏克蘭,也摧毀了俄羅斯——其人民、經濟、道德和未來。」他們說,他們沒有政治影響力來阻止戰爭,但是「戰爭是可以被上帝制止的。這就是我們向祂呼求的原因。」 

3月2日「OVD-Info」網站報導:在過去的七天裡,俄羅斯有七千多人集會參加者被拘捕。路透社於3月6日報導,俄羅斯再次爆發全國範圍的抗議活動,反對總統普京下令入侵烏克蘭。數千名抗議者在活動中高呼「不要戰爭!」、「你(普京)真可恥!」3月6日,俄當局在全國拘留的反對烏克蘭戰爭的抗議者超過3500人。 

3月14日,俄羅斯國家電視臺員工瑪麗亞.奧夫斯揚尼科娃舉著反戰標語闖進了直播間,抗議俄羅斯發動侵略烏克蘭的戰爭,打斷了這家俄羅斯主要國家電視臺黃金時段的新聞節目。標語牌寫道:「不要戰爭。停止戰爭。不要相信他們在這裡告訴你的謊言。」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表示,「我個人也要感謝那個拿著反戰海報走進第一頻道演播室的女子。」他感謝那些敢於說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真相」的俄羅斯人。


2022年3月14日,在俄羅斯第一頻道晚間新聞廣播中,該電視臺員工瑪麗亞.奧夫斯揚尼科娃舉著反戰標語闖進了直播間。(AFP)

根據「OVD-Info」網站的記錄,自2月24日俄羅斯發動入侵以來,俄國當局逮捕的反戰抗議者總人數超過了一萬人。雖然民眾的反戰抗議行動遭到員警和特種部隊的暴力驅趕,無數抗議者遭到警方毆打,每天都有數百人被拘捕。但是,在一批抗議者被抓走之後,新一批民眾繼續站出來,高喊「不要戰爭!」等反戰口號。據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報導,一些莫斯科市民稱,這次入侵是「一場悲劇」,並為身在烏克蘭的親屬友人感到擔心害怕。

布恰大屠殺加劇世界兩陣營對立

距離基輔市中心大約20公里的一個小鎮布恰(Bucha),4月3日爆出了震驚全球的大屠殺畫面。根據烏克蘭方面的報導,布恰一個小鎮中,發現了兩百具平民的屍體,有的被集體掩埋,有的是零零散散地直接陳屍街頭。電視上展示的畫面中,死者有男有女,有的街上行走時被槍殺,有人在騎自行車被擊中,還有人身邊散落一地的馬鈴薯。

布恰大屠殺事件震驚全球,令烏克蘭人更加憤怒,抗俄意志更強烈。這一事件可能形成中俄專制陣營和美歐自由陣營的對立局面。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沒能深入批判共產黨文化,沒能清除共產黨統治的遺毒,使俄國成為戰爭溫床,這是沉痛的歷史教訓。這次俄烏戰爭被政治經濟學家視為專制資本主義和自由資本主義之間的戰爭。戰爭的破壞、殘酷,對人道的摧殘舉世震驚。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痛苦是巨大的:烏克蘭數百萬人流離失所淪為戰爭難民;西方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且力度不斷加大,俄羅斯民眾生計嚴重受損。

戰爭造成的經濟後果也是可怕的。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的評估報告稱,俄烏戰爭將導致這兩個國家的經濟今年分別萎縮約10%和20%。俄羅斯面臨長期制裁,使其無法獲得西方技術等,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者可能外流。烏克蘭因基礎設施大面積遭受破壞,短期內恢復經濟更加艱難。◇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