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台灣政策法》的立法前景

文•王赫

9月14日,在二度延審後,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通過《台灣政策法》。該法案事關美國對台實質定位與台美關係的重大變化,例如,將台灣等同於「主要非北約盟友」,在四年內向台灣提供45億美元的國防援助(第五年再加20億美元),建立制裁制度以懲罰北京對台灣的任何敵對行動等等。 這被視為1979年以來,最全面重整美國對台政策的法案。當前,中共對台威脅大幅提升,台海陰雲密布;美、台內部在如何應對上頗有分歧,《台灣政策法》的立法前景尚存變數。本文就此做三點分析。

第一,國會內部以及國會與拜登政府就《台灣政策法》達成一致,困難猶存。

《台灣政策法》應屬兩黨共識,其主要發起人分別是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民主黨議員梅南德茲(Bob Menendez)和共和黨參議員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兩人是中共的長期批評者,今年4月訪問台灣後,6月即提出該法案。

現在的問題是,議員在幫台灣方面比白宮走得更遠。拜登政府仍希望維持對台政策的「戰略模糊」,其中包括顧慮到中共的反應。白宮也一直在做國會的工作。

第二,本屆國會行將結束,《台灣政策法》不一定能及時立法,相關內容或納入2023年《國防授權法》。

當前國會(第117屆)任期為2021年1月3日至2023年1月3日;並且,國會11月8日還將舉行期中選舉,10月和11月有一半時間休會,開會時間有限。立法的時間壓力很大。

而美國國會立法程序較長。《台灣政策法》在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通過,下一步是參議院審議;同時,也須聯邦眾議院支持通過;參眾議兩院通過的法案版本還須一致,才能送交總統簽署成為正式法律;而總統亦有否決權,被否決之法案須經國會兩院再分別以三分之二多數通過,方能推翻總統之否決。若本屆國會來不及完成立法,則屆期不連續,須重走立法流程。

當然,本屆國會若考量時間已來不及,亦可考慮將《台灣政策法》相關內容納入《2023年國防授權法法案》,在年底前由總統簽署生效。

第三,拜登政府立場是《台灣政策法》立法及其發揮應有效能的決定因素。

雖然《台灣政策法》立法是在國會,但拜登政府的立場是個關鍵因素。而拜登政府對台海形勢、對中共的政策立場,卻看似有所矛盾、猶疑不決,顧慮這會惹怒中共。

中共看穿了拜登政府的心理弱點,對拜登政府搞極限施壓,使《台灣政策法》的立法進程大受影響。

2021年初,中共趾高氣揚高喊「東升西降」;當時拜登剛剛就職,壓力很大。不想一年多過去了,形勢逆轉,美中綜合國力對比態勢明顯向美傾斜。拜登政府完全有條件調整對華政策立場,更加積極進取,深入區分中國和中共,協助中國人民解體中共,為海協兩岸共享和平、發展與繁榮創造前提,從這個角度就可視《台灣政策法》為一個良好的機會。現在的問題是,拜登政府抓住了嗎?(摘自大紀元,文長有刪節)◇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