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專訪臺灣十大神農獎得主方福在

?"
方福在(左四)榮獲2015臺灣十大神農獎,宜蘭縣長林聰賢(左三)3月12日致贈匾額。

懷抱與生俱來的農業興趣,熱中農業的專業稻農方福在,使用先進農機耕作,率領有機夢田越光米產銷班獲選102年臺灣20大優良產銷班,帶領大吉社區推廣「有機村」,榮獲101年度宜蘭縣農糧類模範農民、2015臺灣十大神農獎……

文 _ 余麗珠
攝影 _ 曾漢東

凜冽的寒冬臘月,溫暖的被窩裡人們好夢正酣。清晨四點,有一個種稻人,已摸黑在田裡幹活,開始了忙碌的一天。

他,就是宜蘭五結鄉種植有機夢田越光米、榮獲101年度宜蘭縣農糧類模範農民、甫獲2015臺灣十大神農獎殊榮的方福在。

今日和方福在有約。來到大吉村,車子行經一片片剛插好秧的稻田,遠遠即望見田裡的他用力揮著手,宏亮的招呼聲令人倍感親切。他正在使用空中輸送廊道卸取秧苗。

首先恭賀這位新科狀元,他卻謙虛地說:「金字塔不是一個人可以建造出來的。有好的老師,才可以教出好的學生。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除了感謝花蓮農改場、農糧署東區分署、宜蘭縣政府和五結鄉農會的鼓勵與支持,方福在把獎項當成進步的動力:「得到這個獎項不是終點站到了,只是起點而已,擔子越來越重了。」

一旁的方太太看著靦腆的先生,笑著說:「很高興大家的肯定,我們也還在學習中,只是一步步實實在在地做。至於做得好做得壞,還要看老天爺幫不幫忙。」

與生俱來的農業熱情

生長於務農世家,61年次的方福在,對耕種有著與生俱來的興趣。聊起種田,他眼睛發亮,熱情感染了周遭的人,氣氛頓時熱絡起來──

因為在困苦的家庭中長大,看到父母親為供給四個孩子讀書過著艱辛的日子,方福在小小年紀就懂得體恤父母,主動幫忙田裡工作,減輕父母負擔。十三、四歲時,他即拜師學藝汲取老農民的智慧,跟著專業稻農陳章楠(目前擔任育苗協會總幹事)學習管理田間事務,每天寫生產日誌,觀察、研究影響農作物生長的因素,累積實務經驗;國中畢業後,五結鄉農會推薦他就讀宜蘭農工(現宜蘭大學)農場經營科,豐富專業知識。

退伍後某一天,他口中的「師父」陳章楠鄭重對他說:「我不能把一隻牛一直牽在身邊,你自己出去打拚奮鬥吧!」鍛鍊成熟的方福在,穩穩邁開腳步,自此成為專業稻農,以農業為職志。

民國78年,父親在家裡設置育苗中心,培育秧苗。至今,方福在除了耕作50公頃(自有土地及代耕)稻田,也培育秧苗。他運用育苗土消毒機殺死土壤中的有害病菌,不必使用農藥即可育苗,培育出有機秧苗。育苗面積有二百多公頃,育苗盤子超過14萬盤。


方福在運用育苗土消毒機消毒育苗土壤,殺死土壤中的有害病菌,不必使用農藥,培育出有機秧苗。

從慣行到有機 一連串的培育

從小承襲老一輩的慣行農法,方福在對「有機」並不熟悉。踏進有機米的領域,得從近幾年來臺灣屢屢爆發食安問題,促使消費者健康意識抬頭說起。

民國99年的一天,方福在和五結鄉農會推廣股股長聊起食安問題,股長興起組成有機米產銷班的念頭。「你是要玩真的還是玩假的,半途而廢就不行。」方福在說,必須先了解整個有機過程,「什麼都不懂就要投資下去,會很悽慘的。」

農會請了花蓮農改場的專業人員來上課,為期10天、40小時的「有機水稻栽培管理研習班」是首次的課程,接著一連串的培育課程,包括農業經營管理、有機米品質及驗證訓練、有機村休閒農業導覽……「幾年下來,我參加農業研究機構的課程,總共上超過300堂課。因為要鼓勵班員,幹部一定要多上課,不然人家一問都不會。就像老師的學問一定要比學生強。」

方福在的用心及對農業的熱中,不只是表現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上。方太太說,方福在做事很「頂真」,長期合作的花蓮農改場和代耕的「田主」,常常誇讚他認真負責,只要一通電話他就可以把約定的事情完成,「田主說事情交給我們很放心。我們覺得大家互相配合,約定什麼事一定要做到。」

密集的課程讓方福在對「有機」有了深入的認識與堅持的決心。當時參加培訓的七、八十人,後來只剩下21位,組成一個有機米產銷班。身為班長的方福在總是與班員們互相加油打氣;勤勞、凡事戮力以赴的生命特質,不斷地推動著他,也帶領班員們努力往前邁進。

聊著聊著,方福在突然笑了起來,說了解「有機」後決定要種什麼米時,農友曾跟農會「討價還價」,想要種植較好管理的台中秈10號,「有機夢田越光米不好種,產量少,一甲地只能收成4200臺斤,比起以往慣行的12000臺斤真的差很多。但是夢田越光米很有特色,香Q好吃,涼了更Q。」幾經討論後,大家決定要走跟別人不一樣的路,先種植夢田越光米看看。

提前插秧出好米 推廣有機村

「從慣行到有機,大家都在摸索,有一些困難要克服。」方福在說,不知道的事就是班會時提出來討論,比較專業的問題就請教農改場派來的專業老師,有機會也到苗栗與花蓮等地觀摩學習同業,精益求精。

大家的努力被看見了,有機夢田越光米產銷班榮獲102年臺灣20大優良產銷班。以產銷班為主體的大吉社區,經由宜蘭縣仰山文教基金會甄選為宜蘭縣有機示範社區。方福在說,民國99年夢田越光米產銷班剛成立時,只有十多公頃面積,如今已達50公頃。因為大家慢慢了解到慣行農法噴灑農藥、使用化學肥料,不但對人體健康有害,也影響土質,「土地不要在我們這一代就把它搞壞。」

帶領大吉社區推廣「有機村」、推動宜蘭地區水稻「全面有機栽培」,如此重責大任,方福在不敢稍有鬆懈,「盡我們的本分,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大家一起來做有機,保護地球,留給下一代一個好的環境。」透過甄選,他和其他人員隨著仰山文教基金會創辦人游錫堃到日本須賀修行有機農業。

他觀察到日本農夫也和臺灣的做法一樣,每天撰寫生產日誌,從中研討、改進。另外,日本農夫把種植時間拉長,方福在覺得值得學習,「日本的天氣較冷,種植時間拖長,稻米轉成澱粉,食味質會比較低,米的黏度比較高,比較好吃。」產銷班今年仿效日本的作法,提前在黃曆年前尾牙時插秧,「年前天氣比較冷,提前插秧讓稻子慢慢長大,不但口感好,也比較不會白堊化。」

使用先進農機 節省人力物力

由慣行逐漸轉型有機,目前方福在個人包括自有土地及代耕的耕作面積廣達50公頃,涵蓋慣行、無毒與有機,再加上培育二百多公頃秧苗,真夠忙的。雖然訪談中已感受到他渾身活力,「用生命經營農業」,仍不免好奇,除了太太與兒子幫忙,沒有僱人是怎麼忙過來的?


方福在向貴賓解說:運用稻種溫湯消毒機消毒稻種,不必使用農藥,事半功倍又可保護自然環境。

身為現代的專業稻農,方福在認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好的機器設備,才能節省人力物力,提升工作效率。認定了對的事,他就全力以赴,計畫性地陸續採購、設置全新農機設備。


水稻育苗空中輸送廊道每小時可輸送一千箱,約可節省十位臨時工的工資。


方太太和兒子使用水稻育苗空中輸送廊道收集育苗盤。

隨後,他帶我們參觀了先進的農機設備。在他的解說下,令人不得不佩服他過人的智慧與前瞻眼光。例如他在民國92年與宜蘭大學合作,設置水稻育苗空中輸送廊道,經過不斷改良後,每小時可輸送一千箱,約可節省十位臨時工的工資;民國99年在花蓮農改場、農糧署東區分署的輔導下,設置全宜蘭縣唯一的稻種溫湯消毒機,運用此機消毒稻種,不必使用農藥,事半功倍又可保護自然環境;另外還有全宜蘭縣唯一的育苗土消毒機,以及曳引機、割稻機……


方福在夫婦把秧苗放到插秧機上準備插秧。


方福在夫婦插秧中。

這麼多先進的設備,所費不貲,「這些機器算算也要兩千多萬。所以要算好,要有計畫,不可以把賺的錢都全部投進去,不然年底要用時,錢要從哪裡來。」

回想當初為了打平割稻機三百多萬的費用,在農暇時(宜蘭稻作是一期,年底孕穗期時,高雄、屏東已經準備割稻),帶著割稻機遠赴南部幫別人割稻,「就像游牧民族般沿路割回宜蘭。一趟下來就要兩個多月。」將近十年的時間,他重複著同樣的生活,直到孩子上了小學。

「考慮到親子關係,賺多賺少無所謂。再怎麼累,回家一定要和孩子聊聊天,關心他在學校的情形。」雖然忙碌,對於「有機」有深刻體悟的他,仍不忘時時教育孩子要愛護土地,隨手把垃圾帶回家。

談到對有機夢田越光米的期許,拙於言談的方福在聲音高亢了起來,臉上散發光芒:「我一直在等待機緣打開國外通路。未來如果有國際展覽,就可以把我們的米推出去……」或許終有一天,臺灣的有機米也可以走向世界。◇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