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方洪
if (trim(substr("00".$vLocalIssue,-3))<=substr("00".(intval($vNewsIssue)),-3) || isset($_SESSION['UserName'])){
?>
埃及的吉薩大金字塔,它是旅遊者的聖地,電影編導的寵兒。在一部份科學家眼裡,它是古埃及人智慧的展現;而在另外一些科學家眼裡,它仍然是個謎。
古人是如何將那麼多的巨石運到這裡?又是如何將它們鑿成規則的石塊?並且最後將這些幾十噸重石塊構建成今天人們看到的輝煌建築?
對此科學家們提出了許多解釋,但是至今沒有一個能夠完全令人信服。甚至有人還提出了更具挑戰性的議題:金字塔的建造者真的是埃及人嗎?
巨石搭建或混凝土澆築?
據網絡科學雜誌《每日科學》2006年12月份報導,最近美國費城爵碩大學(Drexel
University)材料學工程師巴所姆(Michel Barsoum)經研究後表示,大金字塔在建造過程中採用了混凝土澆築技術,從而可以減少大量的搬運巨石的工作。不過這個觀點一提出,便遭許多科學家,尤其是埃及學者的反對。
其實,關於混凝土澆築技術用於金字塔建造的說法並不新鮮。上世紀70年代末,法國化學家約瑟夫達維多維茨就已經提出這樣的看法,當時曾遭到大部份學者的反對。直到最近,地質學家們才能夠區分開自然石灰石和通過溶解石灰重鑄的混凝土石塊的細微區別。
巴所姆(左到右)同合作者哈格(Gilles Hug)和戴維多維茨(Joseph
Davidovits)2006年11月30日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研究結果。(法新社)
巴所姆用了3年的時間,研究了超過1,000張金字塔石塊樣品的顯微照片,最後,他提出埃及吉薩高原上的金字塔是由兩種石頭建成的:一種是來自採石場的天然石灰石,另一種卻是「人造石塊」。
巴所姆認為金字塔大部份結構確實是由鑿製的石塊構成,但是關鍵部位卻可能是混凝土澆築成的。這些部位包括內外兩側的石灰石塊,很可能還有金字塔上部的石灰石結構。
持反對意見的人則認為,要澆築這種混凝土石塊,需要大量的石灰石白堊和焚燒大量的木頭,而在當時,這麼多木頭的來源可是個大問題。另外他們堅信,古埃及完全可以通過人力運送和抬升自然界的石塊。
爭論還將繼續,或許雙方都有對的地方。但是其背後還是那個老問題,搬運、抬升那麼多巨大的石塊,埃及人是如何做到的?對此,沒有人能給予全面的解答。
而且,即使埃及人真的採用了澆築法,仍然不能解釋一些最關鍵的疑問。例如,橫貫王墓室有一條重達70噸的花崗石上梁,這不可能是混凝土澆築的。那麼是如何鑿成的?難道用青銅器嗎?又是如何放上去的?
幾乎不可能的工程
其實埃及的大部份金字塔都比較小,人力完全可以建造。真正堪稱世界奇蹟的是胡夫大金字塔、卡夫拉王金字塔,和較小些的卡拉王金字塔。
其中胡夫大金字塔高146米,四面底邊長分別為230米,佔地5萬2,900平方米,共用了230萬塊石材。這些石塊最小的也有一噸多,最大的達一百多噸。
學界一直認為,埃及人先用銅製的工具,在附近的採石場將石灰石鑿成規則的石塊,用滾木運到現場,再拖上斜坡,最後用楔子和槓桿等將石塊吊到塔體上。
且不說為運送巨石建造斜坡本身就是巨大的工程,僅僅運送石塊和將石塊放到合適位置,就令人不可思議。一般埃及學家認為,建造大金字塔需要10萬人,歷時20年。不過學者們承認,所謂的建造,並非從年頭做到年尾,而只在一年中的3個月期間,就是在尼羅河氾濫無法農耕的期間進行的,否則在當時的埃及是無法承受的。
那麼這就意味著,以每天工作10小時計算,工人們必須每分鐘將數塊平均數噸重的石塊運送、提升並準確無誤的放好,才趕得及。無論對於管理還是人力,這都是惡夢。
其實,埃及學者們前後推測了30種以上建造的方法,然而經過分析、檢驗,發現以當時埃及人的技術與能力,這些方法都難以實現。
大金字塔出自誰手?
如果說,建造方法上的爭議僅僅是如何再現古埃及人智慧的問題,那麼關於大金字塔的歸屬的爭議和獅身人面像的年代分析,則導致了更具挑戰性的假設:大金字塔可能並非出自古埃及人之手,而是來自於一個更古老、更偉大的史前文明。
首先,大金字塔的各項數據太精確了。例如因為其各個稜線都極為正確的面向東南西北,各方位的誤差也都在五分(一分是一度的六十分之一)以內。建造者竟然能在這樣龐大的建築物上保持超高的精確度。
要造出大金字塔這樣高技術的水準,至少要經歷數千年的進化,然而翻遍埃及歷史,卻找不到這類技術發展的過程和紀錄。目前正統的觀點是,大金字塔建於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第四王朝。難道埃及一夜間出現了一大批神人般的工程師和巨人般的工匠?
其次,埃及人為了紀念與稱頌法老,向來將王墓內部裝飾得極為華麗,並擺設豐富的陪葬品。然而在西元820年,大金字塔首度被挖出通道,發現裡面卻是非常樸素的房間,連一件陪葬品、珠寶、雕像都沒有,甚至連碎片都找不到。牆壁也是光禿禿一片,毫無裝飾文字。
史學家們用「遭盜墓」來作解釋。然而,實際研究指出,盜墓者想從其他通道口進入大金字塔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常理下,盜墓者也不可能偷到一個碎片都不剩,更不可能將牆上描述法老的碑文全數抹淨。這麼看來,大金字塔的主人究竟是誰還真是個問題。
最令人難以理解的是靠近大金字塔的獅身人面像。科學家們從它身上似水侵蝕的溝渠研判,它曾經歷了一段潮濕的氣候,然而從公元前3000年以來,基沙高原一直沒有足夠的雨水造成獅身人面像的侵蝕痕跡,而必須追溯到公元前一萬年才有能造成這樣大規模侵蝕痕跡的壞天氣。因此,推測它很可能在公元前一萬年以前就已存在。
但是,史前文明的說法同樣遭到了許多歷史學家的懷疑。其中最重要的理由是,如果獅身人面像來自於一個更古老的文明,這個文明存在的證據在哪裡?為什麼至今還沒有任何相關的發現?
人面獅身像。(法新社)
關於獅身人面像有多老的問題,美國科學發展協會在1992年曾有過辯論,但是雙方都不能說服對方。
那麼,金字塔究竟是誰造的?無奈中,一部份學者甚至將視線轉向了太空……不過,這顯然比證明史前文明還要困難。
但有一點可能是大家公認的,吉薩大金字塔中所蘊涵的智慧是高超的,就如同「現代古埃及學之父」法蘭西斯•商博良(Jean-Francois
Champollion)早在19世紀所言:「他們的思想有如100英尺高的巨人一樣,高人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