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head.htm';?> @ require '../MagHead2p.htm';?>
就业率后的悲哀逻辑
@ require 'MagLeft2p.htm';?>
|
就业率后的悲哀逻辑
|
|
文◎梁治 图◎Getty Images
if (trim(substr("00".$vLocalIssue,-3))<=substr("00".(intval($vNewsIssue)),-3) || isset($_SESSION['UserName'])){
?>
大家知道,贫穷、疾病、犯罪、失业成为中国严峻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失业,像瘟疫一样吞噬着许多中国人的神经。因为没有工作就意味着没有任何收入,意味着生活没有着落陷入赤贫户。而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为近年来颇受关注的热点,每年此时一群又一群的学生,带着满脸的茫然,投入求职洪流中,然而大多是失望而返,尤其是普通院校和那些民办院校的学生,更是忐忑不安,大学生求职条件一降再降,甚至出现了零工资的现象。
对于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人们多认为,一是扩招惹的祸,因为大学不计后果的扩招,使得大学生增加了好几倍,一时间供过于求;二是大学教育的弊端造成的,培养出来的学生社会不需要。那么,那些高等学府究竟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
礼拜天下午去采访本地一位民办院校的校长,此公在西安民办教育界赫赫有名,他所创办的民办学校名列全国十大万人高校之一。在谈到大学生就业时,他说他们学校就业率是96.4%,这个数字是由计委统计出来的,因为去年某学院百分百的就业率引起了争议,才没有敢公布出来。那件事我清楚,去年西安的欧亚学院说自己的就业率是百分之百,引起了许多媒体的质疑,认为是天大的谎言。大家知道,在中国即使连北大这样的高等学府也有因为找不到工作卖肉的学生,何况欧亚学院这样名不见经传的民办学校呢?
我很疑惑的问他这个数字是怎么统计出来的,他说,每年毕业时统计一次签约率,再到10月份统计一次退约率,不就出来了吗?显然这个数字有很大的水份,因为在我的周围就时常见到找不到工作的学生。
如果按照他说的96.4%来看,那只是个别的找不到工作。就业率虽然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事情,但不能把就业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这位校长接着说道,因为大学教育只是提高素质的一个基本手段,而不能保证就业。接着他又举出西方发达国家的例子,说找不到工作的也很多。
这显然是一种推卸责任为自己辩解的说法,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在中国如果含辛茹苦,省吃俭用读出来,结果却找不到工作,这无疑是令人悲哀的事情。诚然,就像这位校长所说的那样,就业率并不是学校所能负责的,大学教育主要是提高人们的素质。这话固然不错,但在这个社会,既然连大学生都不容易找到工作,那要这个素质有何用?就像我们在中学读过的《孔乙己》一样,教育出那样的书呆子,也就是所谓的素质,结果连自己都养活不起来,又有甚么用? |
|
|
依一般观点来看,素质高的人比较容易找到工作,他们的工作收入也应该更高些,何以大学生现在面临工作难找,即使找到了也不见得比非大学生收入高。这又说明甚么问题呢?一是说明社会体制出了问题,这个社会并不适应所谓高素质者的生存;二是教育质量和社会实际脱钩,教育出来的高素质人才社会并不需要。几十年来,中国的大学教育基本上是沿袭计划经济的那一套,根本不考虑社会的实际需求。有的老师十来年来还是那本讲义,从专业设置到思维方式,中国的大学教育基本上照本宣科,不讲实际需要。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大学里学的知识在工作中有一半用不上,而工作中需要的却没有学到。如此大学教育,难怪当大学不负责任的扩招后,又一切走向自主择业后,便找不到工作,即使找到了工作,也常常是在单位里打水扫地,干一些次要的工作,“他们甚么都不懂,几年大学白上了!”我就经常听到一些人这么说道。
我非常反对那种素质论,实际上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言论,甚么是素质?难道生存能力弱化就是素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就是素质?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就是从经济投资来看,也是说不过去的。大家知道这些年来中国大学教育经过改革,走的是一条以学养学的道路,也就是说学校的发展主要靠的是学费。民办学校更是这样,基本上没有一点外来的资金,全靠学费维持。中国的大学教育学费是惊人的,已经成了压在老百姓头上的一座大山。供一个大学生至少要负担10万元,以此花费,却找不到工作,即使找到也只是一月数百元,这些投资何时才能收回?要知道中国老百姓还不富裕,许多家庭供养子女上学恐怕还是希望有个好的出路,能增加收入,而不是空洞的所谓素质。而如今,10多万元仅培养了一个“素质”,生活却连初中生都不如,那上这个大学有甚么用?这点道理中国老百姓是懂得的。
本来想把这番话和那位校长说一下,但因为工作的原因,也就闭口不谈,而是人云亦云道,不能把就业率当作大学教育成功的标准。在中国许多时候是要说违心话的,只能依照生活中潜规则行事。再说,他也决定不了大局,中国教育改革纯属瞎改,越改越失败,这他能改变吗?
最后,我给他说道,但愿不要受这种思想影响,在大学生就业上还得重视些,免得你的学生毕业后即是失业啊。他听了笑了,但有一丝尴尬。
转自“民主论坛”
|
|
|
|
}
else
{
$_SESSION['path']=$_SERVER["SCRIPT_NAME"];?>
大家知道,贫穷、疾病、犯罪、失业成为中国严峻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失业,像瘟疫一样吞噬着许多中国人的神经。因为没有工作就意味着没有任何收入,意味着生活没有着落陷入赤贫户。而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为近年来颇受关注的热点,每年此时一群又一群的学生,带着满脸的茫然,投入求职洪流中,然而大多是失望而返,尤其是普通院校和那些民办院校的学生,更是忐忑不安,大学生求职条件一降再降,甚至出现了零工资的现象。
对于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人们多认为,一是扩招惹的祸,因为大学不计后果的扩招,使得大学生增加了好几倍,一时间供过于求;二是大学教育的弊端造成的,培养出来的学生社会不需要。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
?>
|
本文网址:http://mag.epochtimes.com/005/2498g.htm(新纪元周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