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head.htm';?> @ require '../MagHead2p.htm';?>
竞争中的艾德曼定律和中国古训   
  
   | 
 @ require 'MagLeft2p.htm';?>
 | 
   
     
       
                        
                            
                                
                                    
                                        
                                        
                                         
                                            | 
                                                 
 
                                                竞争中的艾德曼定律和中国古训
                                                
     
                                                 
                                             | 
                                                                                 
                 
                 
                  
                         宾州费城爵硕(Drexel)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学助理教授 
   
                       | 
                 
                
                                        
                                        
                                            
                                                
                                                
                 文 ◎ 谢田
  
                 
if (trim(substr("00".$vLocalIssue,-3))<=substr("00".(intval($vNewsIssue)),-3) || isset($_SESSION['UserName'])){
?>
半个世纪前,麻省理工学院经济教授莫里斯.艾德曼(MorrisAdelman)说,“度量市场竞争强度一个不太精确、但挺有用的指标,就是看那些不成功的竞争者愤懑。”他的意思是说,如果领域内的一些竞争者憎恨其他竞争者,生意做不下去了、甚至在“抱恨终生”中垮台了,那这就说明该领域的竞争是健康的。反之,竞争是不健全的,而一般大众可能因此要顶缸受气了。这个说法虽然有些冷酷,但还是蛮贴切的。 
 
说起来,西方人对中国古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以及“苟不教、性乃迁”的认识,不在国人之下。他们可能认识得更深,并结合了原罪的说法,把这种认知体现在了社会管理之中。因为意识到今天人们都变坏了,承认了这一点,因而设计了具约束力的社会经济、政治管理体制。设立反托拉斯法反垄断、保护自由竞争,就是商业领域的一个例子。
  
 
  
    
在美国经营卫星广播(卫星电台)的,基本上只有两家公司:XM和Sirius。近日来,满世界都在谈两家或许可能合并的事。联邦通讯委员会(FCC)认为,只有这两家在经营卫星电台,如果合并,就成了一家、成了垄断,这是万万行不通的。但是呢,问题还不那么简单。因为这涉及到怎么看、怎么定义这个“卫星广播”的市场。 
       
      从狭义来看,“市场”就是卫星直接广播,竞争只有两家,合并必然形成垄断。但从广义 | 
    
        
  | 
   
 
看,人们在决定是否买Sirius或XM时,对比的参照可能是那些免费的电台,所以“市场”要包括所有陆基短波、中波、调频、和调幅电台,合并也不太会改变竞争的格局。争议呢,也就出在这里,到底应由谁来决定如何确定市场范围,是该用狭义还是广义的定义呢?
胡佛研究所的大卫.亨德森(DavidR.Henderson)根据艾德曼的理论,说可以从争论中跳出来,从另一个角度看,看电台的竞争者们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如果现有竞争者对拟议中的合并持反对态度,那合并可能就是对消费者有好处的。如果竞争者之间没啥异议,没有“愤懑”或“憎恨”,互相之间很惬意、很舒服,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就应该有所担心了。 
 
亨德森举了个银行的例子。比方说你目前的银行要和另外一家合并,你可能会耽心合并后的银行会利用其市场影响抬价、收更高的费用。但如果你发现一一第三家银行在向政府投诉、要求阻止合并,你又怎么看呢? 
 
如果合并后的公司真的抬价,这第三家银行会反对合并吗?恐怕不会。如果价钱真会抬高,他们应该欢迎合并,因为这意味着他们自己也可以抬价、或保持原价但增加收入。如果他们反对合并,这恰好说明他们知道合并对降低成本是有益的,而这对消费者是有好处的。 
 
用这个标准看XM和Sirius的例子,人们立即发现,当合并的消息刚出来时,陆基电台业者就大声疾呼、拚命反对。看来他们知道,这卫星广播是在跟他们竞争呢,所以他们才拚命的反对。 
 
反过来说,在祖先古训丧失殆尽、具约束力的管理体制不完善的社会,自由竞争环境欠缺,准托拉斯式的垄断自然横行,这样的例子也是很多的。 
 
              
                                                 
                                             | 
                                         
                 
                                        
                                            | 
                                                 
                                                
             
                                                 
                                             | 
                                         
                 
                                        
                                            | 
                                                 
                                                
             
                                                 
                                             | 
                                         
                 
                                        
                                            | 
                                                 
                                                
             
                                                 
                                             | 
                                         
}
else
{
$_SESSION['path']=$_SERVER["SCRIPT_NAME"];?>
半个世纪前,麻省理工学院经济教授莫里斯.艾德曼(MorrisAdelman)说,“度量市场竞争强度一个不太精确、但挺有用的指标,就是看那些不成功的竞争者愤懑。”他的意思是说,如果领域内的一些竞争者憎恨其他竞争者,生意做不下去了、甚至在“抱恨终生”中垮台了,那这就说明该领域的竞争是健康的。反之,竞争是不健全的,而一般大众可能因此要顶缸受气了。这个说法虽然有些冷酷,但还是蛮贴切的。 
 
说起来,西方人对中国古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以及“苟不教、性乃迁”的认识,不在国人之下。他们可能认识得更深,并结合了原罪的说法,把这种认知体现在了社会管理之中。因为意识到今天人们都变坏了,承认了这一点,因而设计了具约束力的社会经济、政治管理体制。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
?>
    
                                    
                                     
                                 | 
                             
                            
| 
本文网址:http://mag.epochtimes.com/012/2802g.htm(新纪元周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