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素帖 (宋 米芾 1088 绢本 卷 27.8x270.8 cm)

“蜀素”,顾名思义就是蜀地制造的绢素。此卷特制的绢,是专为书写织造的,故可见斜织的乌丝阑界格。这很类似现在的信纸或公文用纸,书写位置的格线先印好,以助书写得整齐。

这卷名贵的书写用绢,于北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在四川东境织造后,宝藏于湖州(浙江吴兴)郡守林希家中20余年。林希见名绢闲置,未免可惜,故于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86年)装池成卷,并有意寻觅“诸善书者题其首”。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帐号:
密码:

故宫大观展 正体版       列印机版

动感十足的 米芾诗作名帖
蜀素帖



文 ◎ 向薇 图 ◎ 台北故宫博物院

蜀素帖 (宋 米芾 1088 绢本 卷 27.8x270.8 cm)

“蜀素”,顾名思义就是蜀地制造的绢素。此卷特制的绢,是专为书写织造的,故可见斜织的乌丝阑界格。这很类似现在的信纸或公文用纸,书写位置的格线先印好,以助书写得整齐。

这卷名贵的书写用绢,于北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在四川东境织造后,宝藏于湖州(浙江吴兴)郡守林希家中20余年。林希见名绢闲置,未免可惜,故于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86年)装池成卷,并有意寻觅“诸善书者题其首”。

7年后,终于找到一位愿意或说敢于题字的名家胡完夫,但他十分谦虚,仅工整的题了四行行楷书,而且题在绢末,因此才有这件一开头就由米芾(1051~1107)洋洋洒洒书写8首诗作的名帖--蜀素帖。

此作可说是米芾早年的力作,董其昌以“狮子捉象,以全力赴之”来形容。米芾最擅长用笔,其运笔八面出锋,提按转折变化多端,故使其字仿佛在绢上跳跃般,动感十足。

尔雅 三卷三册

(晋 郭璞注 南宋国子监刊本 版匡24.2x17cm)

《尔雅》是中国最早的词典,内容应是几代相传,西汉时集结成册,而后西晋郭璞为其注解。此次展出的《尔雅》一书,为南宋官府统筹刻印,据说是目前“天壤间仅存”的一部,因此十分珍贵。

宋版书籍在明代就已备受藏书家宝爱,并以“佞宋”、“宝宋”的字眼,来形容收藏家为之神迷的心态。由书中的收藏印与锦函书签看来,这部书曾经明末藏书家毛晋与清初毕沅的收藏。

卷中书卷题标上方的椭圆形“宋本”细朱文印与其下“甲”印,皆为毛晋用以钤盖其收藏中品质精良之宋版书用印;此外,他还为该书卷下散失的末两页精心抄写,可见其重视与爱惜的程度。

全书内容丰富,文字优美,楷体端整,笔划线质宽厚,刻功扎实不茍,且字体颇大,读来轻松又饶富趣味,无疑是精神与视觉上的一大享受。X

所在期数封面故事
  • 港特首选战白热化(第11期) ---2007/03/22刊
  • 曾梁对决三次特首论坛辨析(第11期) ---2007/03/22刊
  • 何伟途:选举年勿堕中共陷阱(第11期) ---2007/03/22刊
  • 曾庆红主导香港红色黑道文化(第11期) ---2007/03/22刊
  •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学者谈香港(第11期) ---2007/03/22刊
  • 相关文章
  • 中国聚焦物权法社会精神分裂(第10期) ---2007/03/15刊
  • 四川大竹暴动背后 中国女性的悲哀(第5期) ---2007/02/01刊
  • 新一期受欢迎文章
    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