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东北亚政策研究中心(Center for Northeast Asian Policy Studies)访问学者里基.杨(Rikkie LK Yeung)于2006年11月15日发表主题为“2003年后的香港:民间社会行动主义兴起 对上管理自治权衰退”(Post-2003 Hong Kong: The Rise of Civil Society Activism vs. Decline of Autonomy?)的演说,以下是演讲内容的摘要:
 
演讲者先以一个小故事当开场白。最近,有一部得奖的香港电影《黑社会》(Election)。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帐号:
密码: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学者谈香港
对于香港而言,2007年将是政治上具有挑战性的一年。特首选举将在3月份举行。中共高层官员将于7月份到港庆祝香港移交十周年。国际媒体将会关注这些事件。中共当局、香港特区政府、民间社会与社会大众在2007年如何互动对我们所有人而言都是很有趣的事。

今年7月1日将是中共统治香港十周年之际,国际一直关注香港一国两制的实施状况。(Getty Images)

编译 ◎ 陈迈克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东北亚政策研究中心(Center for Northeast Asian Policy Studies)访问学者里基.杨(Rikkie LK Yeung)于2006年11月15日发表主题为“2003年后的香港:民间社会行动主义兴起 对上管理自治权衰退”(Post-2003 Hong Kong: The Rise of Civil Society Activism vs. Decline of Autonomy?)的演说,以下是演讲内容的摘要:
 
演讲者先以一个小故事当开场白。最近,有一部得奖的香港电影《黑社会》(Election)。在这部电影中,有一段著名的对白。一名黑社会份子对某些警察说:“嘿,长官,我们的老大是经由选举产生的,但特区政府不是。”

1997年之后,民众对特区政府的不满开始激励民间社会行动主义。正如外国媒体所描述的,香港变成了“抗议之城”
(A City of Protests)。图为:2003年7月1日,过50万人走上街头反对二十三条立法。(Getty Images)

1997年后香港民间社会行动主义兴起。

2003年7月1日,香港超过50万名人士上街抗议游行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再次使香港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对香港而言,2003年是政治上和社会上的转捩点。在2003年之后,有两个突出的趋势值得注意─民间社会行动主义的兴起以及香港自治权的衰退。

人们可能想知道为何特区政府持续在主要政策上遭遇挫败。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因为这两种显著的趋势之间的紧绷所造成。这两种趋势自从1997年起就已经在对抗发展,在2003年之后增强。
 
在90年代初就任最后一任香港港督的彭定康曾说:“香港拥有所有民间社会的制度和文化。”然而,当时的民间运动在政治和公共政策上还不是很显著。除了支持六四学运的大型游行之外,当时参与社会运动者主要局限在关注特定议题的活动人士或是联盟。
 
到了1997年之后,民众对特区政府的不满开始激励民间社会行动主义。正如外国媒体所描述的,香港变成了“抗议之城”(A City of Protests)。

萨斯病的爆发与后来的2003年7月1日抗议活动为民间社会注入活力,并促进了“求变”的观念。香港人民受到鼓舞,很多人认为民间力量强大。2003年之后,新的公共事务团体成立,特别是由年轻人和年轻的专业人士所组成。因为这些新成员的影响,民间社会行动主义变得较有创造力。

2003年之后,民间社会行动主义集中于四个主题,包括:

●追求民主

●关注环保和都市计画问题

●维护香港的价值、特性和资产

●设立新的政治平台,例如政党和智库等

香港民间追求民主

自从80年代起,香港就一直追求民主。在2003年之后,其对民主的需求以更坚定、更主动和更有创造力的方式表现。
 
社会大众追求完全民主的决心可以由2004年9月举行的立法会选举的高投票率(55.6%)看出。与过去的选举一样,尽管有超过60%的选票支持民主派候选人,但是基于目前的选举制度,他们只占了立法会的40%左右的席次。
 
在重要的时刻,民间社会行动主义表现的生机勃勃。在2005年年底,曾荫权提出其〈基本法〉方案。然而,要求真正民主改革的人们认为政府的改革方案无法改变制度。民间社会反应强烈,在2005年12月14日举行的抗议活动就有数万人参加。
 
建立环保和更好的香港

民间社会行动主义的第二个主题是建立环保和更好的香港。在资本主义挂帅的香港,人们现在比较可以公开地说:“金钱不永远都是第一的。”
 
有一件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是香港的地标──美丽的维多利亚港的进一步开发遭到反对的事件。保护港口人士在一次司法覆核中获得胜利,得以拒绝政府的一项大型开发计画的一部分,但非全部。在2003年之后,社会大众对保留港口的情感变得十分强烈。他们的活动获得社会各界的参与,这在过去是前所未见的。

香港价值和特性

有越来越多的人担心,香港可能正在失去其独特的价值、特性和资产。在2004年年中时,有大约300位知识份子和专业人士在报纸上联合发表〈香港核心价值宣言〉(Declaration of Hong Kong Core Values),连署人支持温和的民主和保守的建立方针。

新政治团体

民间社会行动主义的最后一个类别是新的政治团体和智库的出现。这带来很多政治上的想像空间。一个新的民主派政党“公民党”在2006年初成立。这个新的政党实际上代表在不同领域但具有相同的完全民主和全民参与理念的民间社会活动人士的结合。“公民党”的粱家杰是第一位宣布角逐特首选举的候选人。
 
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和前保安局长叶刘淑仪分别成立了自己的智库,亦即研究香港政制改革的“核心小组”(Core Group on Constitutional Development)和“汇贤智库”(Savantas Policy Institute)。这些前任官员参与的民间社会活动获得多方关注。

民间社会行动主义能维持下去吗?
 
民间参与的精神不死。透过近年来不同的活动和现代科技的协助,民间社会网路已经增强。当下一次的危机来临时,人们已经准备采取行动。
 
中共介入-─香港管理自治权衰退

很多民间社会活动人士和社会大众越来越担心香港在管理上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主权。
 
在2003年后,自治权的模式已经改变。中共政权采用新的策略,更主动参与和监管香港事务。另一个中共采取主动方式的例子是其介入香港地方选举,这是中共的管理和研究机制的延伸,以期监管香港事务。
 
中共这种介入方式在2003年后更为深入。人们关心高度商业化的媒体实施越来越多的自我审查,并对几名电台主持人突然离职感到惊恐。今天,与2003年之前较重要的音调相比,越来越多的报纸和广播频道被视为支持中共或与特区政府有良好关系。

中共是香港的祸乱之源。(新纪元)

冲击

中共渗透导致香港自治权的衰退和民间社会行动主义的兴起之间的紧绷状态造成管理上的僵局。结果,“合法性来自民意而非选票”的策略无法带来有效的管理。当今特区政府持续遭受政策上的挫败和僵局,例如政改方案。
 
民间社会行动主义盛行的现象伴随自治权的衰退加剧了香港的四种明显冲突:

●人民期望的增加与政府能力的减少之间的冲突

●社会多元化与政治制度和政府政策上的既得利益者之间的冲突

●对政府现代化的需求增加与政府制度僵化之间的冲突

●陈旧的政府政策与缺乏政改动机之间的冲突

未来的议题

香港的现代化媲美任何一个主流社会。为了能务实地有效管理,合法性必须来自于选票,更不用说这是公民的权利。
 
我们需要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公平竞争。我们需要使政治制度合理化,以确保合理的制度安排带来良好的行政和立法之间的关系,允许权力然后职责的部份分享,并鼓励政党发展。我们也需要更开放、更透明和更具参与性的政策制定模式,这种模式能正面吸引民间社会并允许社会大众获取更多政府讯息。简而言之,香港需要实质上的民主改革。

 


 

本文网址:http://mag.epochtimes.com/013/2864g.htm(新纪元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