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星石碑

贵州平塘县桃坡村支书王国富发现的藏字石

岩石裂开后,化石耐侵蚀力强,形成了凸起的字石。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帐号:
密码:

神石蕴天机

掌布救星石50元门票正面。

文 ◎ 张杰连

救星石碑

贵州平塘县桃坡村支书王国富发现的藏字石

岩石裂开后,化石耐侵蚀力强,形成了凸起的字石。(以上为网络图片)

“藏字石”经过专家们三次考察、鉴定,又有中共官方高层笔杆的定调,迅速引起中国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矿业报》、美国《侨报》、香港《南华早报》、《天津日报》、《广州日报》、《钱江晚报》、《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等十多家报纸,中央电视台一、七、十套节目、旅游卫视、贵州电视台、贵阳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以及《中华网》《人民网》、《新浪网》等近100家网站媒体先后对掌布“救星石”进行了报导,平塘奇石旅游热随起。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简称黔南州,位于贵州省中南部,东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相连,南部和西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河池、百色地区为界,西与安顺地区和黔西南地区接壤,北面和西北面与遵义地区和贵阳市为邻。

黔南地处偏远 交通极度不便

明代王阳明被贬谪贵州,形容当时黔南一带的驿道是“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山深林密,到处是野兽,根本无路可走,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从南丹进入黔南独山,他在日记中写道:“其石极嵯峨,其树极蒙密,其路极崎岖,”一连三个“极”,将黔南的山高路险交通艰难描述得淋漓尽致。

直到清代,这种情形依然没有改变,清末黔南举人谈安定在《北上日记》中记述了他进京赶考的行程,从黔南到北京,“启程时路尚不辨,至店中已三更后矣”,历经艰险,就这样用了73天才来到北京城骡马市大街胡同对面的“贵州公馆”。在当时,送信的邮差在旅途中除了要带雨伞和灯笼,还需带上一面铜锣,以便驱赶路上的老虎。

到上世纪20年代末,黔南都仍然没有公路,1927年,民国贵州省主席、军阀周西成在香港买了一辆雪佛莱轿车,因为无路可进,只好沿都柳江乘船而上,到三都后拆解开来,先后雇请了220多人花了十几天抬到贵阳。

直至1933年,黔桂公路修通,黔南才终于有了第一条公路,1944年黔桂铁路修到都匀,但是铁路从柳州到独山麻尾,不足400公里,竟然要走14天。

正因为是如此的交通状况,黔南长期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状态,这才产生了“夜郎自大”这一个流传千古的成语。

天下第一神石及风情景观

2006年4月28日,“民族风情旅游节开幕式暨中国.平塘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仪式”在平塘县掌布风景区隆重举行。掌布乡风景区成了国家地质公园,“藏字石” 的照片印成了掌布乡风景区门票图案,平塘县政府以放大的“藏字石”图片为背景,显示“藏字石” 的巨大功效。

当天,中国40多家新闻媒体派出记者,采访报导开园仪式。在这10天的节日里,有数万名海内外宾客云集平塘,走进了平塘国家级地质公园,观看天下第一神石及其他风情景观。

从2002年6月平塘掌布乡发现藏字神石,到2003年10月推出掌布救星石景区红色旅游,正式以奇石拉动被搁置7年之久的掌布风景区的旅游开发,短短3年,黔南游就被中国国内旅行社一致看好。

2006年4月28日,“民族风情旅游节开幕式暨中国.平塘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仪式”在平塘县掌布风景区隆重举行。(网络图片)
 

奇石带动平塘的旅游热。(平塘宣传网)

黔南地处偏远,交通极度不便。图为贵州紫云的一处村落。(Getty Images)

黔南人因奇石一夜致富

2005年,全州接待游客28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9亿元。2006年仅“五一” 一个黄金周,全州接待游客就多达7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6亿元,与2005年“五一”黄金周相比,人数增长68%,收入增长72%,发展势头如此迅猛,难怪“藏字石” 又取名为“救星石” 。

平塘热旅游发展迅猛超出预料,规划部门不得不迅速调整有关救星石景区的招商扩建指标,由原设计的年20万人次,1,400多万元的投资计画,紧急更新为年40万人次,3亿元的对外招商投资融资指标。更有报导说,美国加州九星发展有限公司将与黔南州共建三叠纪世界地质公园,似乎冲出国门,走向世界也迫近眼前。

这是奇石带给黔南人的一夜暴发致富的奇迹。

是否幂幂之中埋有牵动国运命魂的引线?中国的神奇景观多如牛毛,国人见多识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抵不住诱惑,不惜劳苦争看平塘奇石,奥妙何在?

奇石,到底奇在哪里?

据专家鉴定,500年前,一块巨石从拦马河谷的崖壁上坠落,座地一分为二,从此静静的卧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掌布乡桃坡村境内,这里是布依族聚居的村寨。

村边拦马河,又名浪马河,属掌布河谷水系,故此景区隶属于掌布风景区的四大景区的一个。景区距平塘县城64公里,全长6公里,有人总结为奇山、奇水、奇石、奇洞、奇竹、奇树、奇鱼等七奇自然景观,因为交通闭塞,长久不为人所知。直到“藏字石”被发现,原奇石之景被藏字神石取代,领衔作为七奇之首,一举带动了令天下人震惊的掌布风景区的救星石红色旅游风潮。

这块巨石脱离山体后,裂成两半,无字一半的外缘包住了有字一半的外缘,从外面很难看到里面。石头外是条山间小路,当地居民觉得无字一半的外缘挡在路上,来往不便,便将它炸掉了,这样两半石头中间的通道就彻底地暴露出来。
 
巨石下面是湍急的河流,据当地居民讲,在70年代,巨石下方河床的石缝(洞)中盘踞一毒蛇,头顶一红色像鸡冠一样的冠,重约30斤,当地人称“老蛇”,被当地人打死吃了,那时藏于杂草中的字体并未被发现。

藏字石的发现人:桃坡村支书王国富(布依族)(右)与采访记者。(新纪元)

布依族人桃坡村支书王国富

据当地村民介绍,早在2000年布依族人桃坡村支书王国富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字体,布依族有自己的文字,很少人认得汉字,当时并未当回事。

2002年6月,全国摄影博览会在贵州省黔南州的州政府所在地都匀市举办,州所辖的平塘县掌布峡谷因其景色奇秀而被选为博览会的一个主要采风点,《贵州日报》一个记者被领到该地区去拍风景,看到字体后甚感惊奇,此事的影响才扩散出去。

也许为增加“藏字石”的本土情节,后来对外统一推出的版本,是王国富为采风点做准备,率乡亲们来到景区修桥补路打扫卫生,他在清除两边石壁上的树枝和腐叶时,发现了一侧石壁上浮雕般的藏字,并经过摄影家的相机变成照片传到山外。

不管哪个版本,都表明了藏字石是由一个叫王国富的布依族村支书所发现的。

以下是关于藏字石的一些基本资料:两块巨石约1,000立方米,是从上方50多米的峭壁上坠下来的,坠下后断裂为左右两块,断裂后两石相距 1.46米。右边巨石似长方形,长7.34米,平均宽3.24米,高2.68米,体积约63立方米,重量约170吨,左边巨石似三角形,重量约100吨。

在右边似长方形的巨石的内侧形成的石壁上天然凸显一排字迹,可清晰地辨识“中国共产党亡”6个大字(国内标准报导措辞为:凸显“中国共产党”5个大字,且后面仿佛还有隐约的题款和年月日),字体列成一排。

字在石壁高1.52米至1.8米之间,字体大小相当,分布均匀,字体平均高25.2厘米,宽17.8厘米,字体如浮雕,较石壁凸出0.5至1.2厘米。在左边巨石的内侧与之相对的部位也显出凸显的痕迹。这便是震惊世界的世界地质奇观:藏字石。

村里人甚为惊奇,把它称为“天书” ,由于不认汉字,至今当地民风纯朴的布依族人所得到的资讯仍然是前5个字,而且从不疑问。有好心游客曾尝试着告诉村民第6个字的存在和意思,村民的反应竟然要立即上报政府,认为县政府可能尚不知情,急于告之以求补救之策。

1字像“中”字,第2个字像繁体的“国”字,第3个字比较模糊像个“共”字,第4个字则像繁体的“产”字,第5个字则像简体的“党”字,最为奇特的是第6个“亡”字比前几个字大,恐怕是引起人们特别注意的缘故吧。

妙用此石 闯出快速致富路

他们哪能想到,从2002年6月藏字石被揭至2003年7月的一年时间里,平塘的县官一直都在琢磨能否妙用此石闯出一条快速致富之路。

平塘掌布早在7年前就拟定了风景区,但是一直缺乏投资的机缘,藏字石的出现使得地方政府看到一线曙光,于是大胆设想创建“红色文化峡谷旅游景区” ,打红色“救星石”品牌。平塘县父母官一边邀请中共黔南州州委书记林明达前来考察,一边邀请成功策划过几个风景区的贵州省旅游规划名人林明璋前来出谋划策。

林明璋的现场考证自然是让他“大吃一惊,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按照平塘县父母官的旨意,把掌布峡谷景区设计成旅游亮点--中国第一个古为今用、石为党用的“红色文化峡谷旅游景区”。

设计蓝图就是后来游客的一路所见。而在“藏字石”朝外的一侧,刻上了“救星石”,在“藏字石”的右旁的石壁上,刻有一面党旗。

游人首先正面面对党旗,然后左转身过去观赏天成文字。再过去距“藏字石”右边约30米的地方,建有一排阶梯,这里设置“红色碑林”,将中共“一大”至“十六大”的情况进行简单介绍,刻成碑文。

旁边是一块稍阔之地,计划设置中共“一大”代表、中共著名领导人、中共黔南籍名人等的分类石雕人像群,附带生平简介。计划在这一区域以“救星石”为核心,形成“红色文化”主题。

黔南州长林明达听汇报后大喜,同意开发平塘救星石红色旅游方案,欲前来观景。就在当晚,无风无雨,在通往“救星石”的山间小路上,路边一棵4人难围有500年树龄的古枫树突然轰然断裂倒下,把旁边的古银杏树也砸断了一半,枝干散落竟占一亩地。此事震惊了附近村民,各种揣测纷纷扬起,消息不径而走。

红色旅游策划人林明璋听闻到古枫树断裂之事,随择日前往察看。看到断裂的古枫树,据说,心头涌起无限的感慨,是夜不能寐,于晨曦际挥笔疾书,写下《古枫碑记》,后县政府差人刻成石碑,置于古枫树下,留予后人铭记古枫树的故事。  

《古枫碑记》以古树挡道折寿解围,但也不得不点出古树蛀虫遍布,腐败至极之实。不管如何,欲看奇石,必先过村口此十多米高矗立的巨木枯桩的倒折之景,让人不得不浮想连篇,游人则越发有细查藏字之使命感。

著名地质专家李廷栋勘查藏字石。(网络图片)

古枫碑记。(网络图片)

在黔南州要开发平塘救星石作红色旅游之用的当晚,无风无雨,在通往“救星石”的山间小路上,路边一棵有500年树龄的古枫树突然轰然断裂倒下。

平塘县地方官把这个藏字石打造成“红色文化峡谷旅游景区”,打出红色“救星石”品牌。(网络图片)
 

 

本文网址:http://mag.epochtimes.com/017/2988g.htm(新纪元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