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甘肃敦煌石窟的代表,也是中国佛教著名的三大石窟之一,保存了汉、鲜卑、吐蕃、党项等民族奉佛的史迹,名列文化类世界遗产。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帐号:
密码:

文化之美 正体版       列印机版

敦煌莫高窟 东方艺术明珠
佛教艺术宝库 壁画内容创十多项世界第一纪录



文 ◎ 张羽良 图 ◎ 李昕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甘肃敦煌石窟的代表,也是中国佛教著名的三大石窟之一,保存了汉、鲜卑、吐蕃、党项等民族奉佛的史迹,名列文化类世界遗产。

莫高窟始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和尚乐樽柱杖西游至此,见千佛闪耀,心有所悟,于是凿下第一个石窟,在此坐禅。现存洞窟492个,凿于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1,600多米,上下5层,最高处达50米。洞窟最大者高40余米、宽30米见方,最小的高不盈尺。

彩塑稀有 藏经洞藏珍


洞窟中,有彩塑2,415身、飞天塑像4,000余身。造像均为泥质彩塑,以佛像居中心,两侧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力士,少则3身,多则11身,最大者33米,最小者仅10厘米,多以亮丽的色彩表现人物的性格,神态各殊,珍贵难得。

清光绪年间,道士王圆箓无意间发现,敦煌莫高窟第16窟的北壁上,有个高1.8公尺、宽约0.9公尺的藏经洞,内有无数的佛、儒、道各家经卷、诗词歌赋与地志户籍等书,更有绣画、法器等重要文物约5万余件。在无知之下,绝大部份敦煌经典文物遭贱卖,最后收藏于英、法、俄、日等国的图书馆,因而促成了敦煌学的创立。

据说,北宋时(公元1035年)西夏人攻占敦煌,破城之前,僧人将不便带走的经卷、文书、绣画、法器等物,分别用白布包起来,然后封上洞口,抹了一层泥壁,再绘上壁画,这就是公元1900年所发现的藏经洞。

壁画丰富 飞天是瑰宝

敦煌石窟艺术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部份是壁画,现存4万5,000余平方米,如按2米高排列,可构成长达25公里的画廊,是世界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壁画可归类为“尊像画”,即各种佛、菩萨、天王及其说法相等;“佛经故事画”,是属连环画;“经变画”,系综合表现一部经的整体内容,宣扬想像中的极乐世界;“佛教史迹画”,表现佛教在印度、中亚、中国的人物故事;“供养人画像”,即开窟造像功德主的肖像史。

此外,4,000余身飞天是敦煌壁画的瑰宝,是佛教中能奏乐、善飞舞、满身异香而美丽的菩萨。唐代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飞天优美轻捷的身躯漫天飞舞,极为丰富多彩、气韵生动。

敦煌石窟壁画内容创下许多世界第一纪录,包括世界上最古老的书籍、最早的纸、活字、报纸、火枪、马具、星象图、连环画、乐谱、棋经、标点符号、栗特语文书、硬笔书法,以及最早的舞台演出图等。X

所在期数封面故事
  • 维州枪案 善与恶的对峙(第16期) ---2007/04/26刊
  • 没有怨恨的社区(第16期) ---2007/04/26刊
  • “善”能使人类坚不可摧(第16期) ---2007/04/26刊
  • 美中媒体报导校园枪击案的异同(第16期) ---2007/04/26刊
  • 相关文章
  • 中国媒体制造的陷阱 (第16期) ---2007/04/26刊
  • 历史奇石异象的故事(第15期) ---2007/04/19刊
  • 《北京观察》新年胡温甘肃辽宁行与权斗内幕 (第8期) ---2007/03/01刊
  • 新一期受欢迎文章
    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