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奏」一詞原來專屬於音樂、舞蹈或詩歌的範疇,也叫「韻律」或「律動」。美學家發現,「節奏」其實不只是音樂等藝術所特有的性質,它涉及到藝術的共同美學原則。

節奏是萬物的生命現象 

「節奏」似乎來源於宇宙不可知的運行法則,這個法則也灌注於所有生命的脈動之中,成為萬物的一種生命現象。天體的運行、四季的變化、日夜的交替、物體外形的比例、對稱,這些規律性的重複表現,可說是一種最原始、最基本的節奏。 

人體內的各種生理活動也無不反映著大自然的規律節奏,外在的一舉一動,順應著身體的對稱形式而作出左右、往返、重複的平衡動作,這也是節奏。


欲觀看最新兩期全文,請登記成為《新紀元週刊》訂戶;
如閣下為本刊訂戶,請登入系統。
最新兩期前的不用登錄, 請點選 前期雜誌

帳號:
密碼:

節奏之美——從聽覺到視覺(上)



文 ◎ 周怡秀

「節奏」一詞原來專屬於音樂、舞蹈或詩歌的範疇,也叫「韻律」或「律動」。美學家發現,「節奏」其實不只是音樂等藝術所特有的性質,它涉及到藝術的共同美學原則。

節奏是萬物的生命現象 

「節奏」似乎來源於宇宙不可知的運行法則,這個法則也灌注於所有生命的脈動之中,成為萬物的一種生命現象。天體的運行、四季的變化、日夜的交替、物體外形的比例、對稱,這些規律性的重複表現,可說是一種最原始、最基本的節奏。 

人體內的各種生理活動也無不反映著大自然的規律節奏,外在的一舉一動,順應著身體的對稱形式而作出左右、往返、重複的平衡動作,這也是節奏。而由規律動作相應發出的規律聲響,可能就成了音樂節奏的開端。

由於感官的幫助,我們便能夠體驗到,節奏的存在是那麼自然、那麼合乎我們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所以,在人類的各種藝術活動中,節奏感的表現幾乎就是身體本能的反應。 

然而,藝術之所以為藝術,是因為它結合了人的智能與技巧,不斷地累積經驗,愈加成熟精緻、豐富多變。所以,在藝術中的節奏表現就要複雜許多。

時間過程中的節奏藝術

以音樂而言,音樂家不可能只滿足於一種單一反覆的基本節奏,於是發展出各種節奏變化,但一般而言,整體節奏還是在一個固定的基本節奏的統合之中進行。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聽到音樂時,能夠在豐富變化的旋律中,掌握到這個基本節拍,或隨之起舞,或擊掌附和。

在西洋古典音樂的樂譜中,對節奏有明確的標記方法。在代表時間的五線譜中,音樂根據基本節拍均分為許多小節,不論其中音符長短比例如何變化,由於每小節的第一音為強拍,無形中就強調了基本節奏的規律性。此外,加上某些音符或樂句的強弱變化,使得音樂在生生不息的基本節奏脈動推進下,增強了音樂的表現性,顯得生機盎然。

東方傳統音樂雖然沒有像西方音樂那樣明確而統一的記譜方式,但音樂的節奏變化似乎更富彈性,音樂的自由律動更符合東方哲學中的虛實變化、動靜自然消長、無固定終始的時間觀。在中國音樂中,常有一種由慢漸快的節奏形式,因此,難以機械性的小節線來劃分時間。
但節奏的本質是一樣的。(待續)X

本文網址:http://mag.epochtimes.com/019/3055.htm(新紀元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