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視覺感受的造形藝術,節奏的表現形式又是如何呢?藝術家們是怎樣利用空間表現節奏感的?

空間變化中的節奏藝術 


以視覺藝術而言,原始而基本的節奏常出現在手工藝的裝飾圖案中,如印花布、壁紙、花邊等等。


欲觀看最新兩期全文,請登記成為《新紀元週刊》訂戶;
如閣下為本刊訂戶,請登入系統。
最新兩期前的不用登錄, 請點選 前期雜誌

帳號:
密碼:

美的解析 簡體版       列印機版

節奏之美——從聽覺到視覺(下)
文 ◎ 周怡秀


屬於視覺感受的造形藝術,節奏的表現形式又是如何呢?藝術家們是怎樣利用空間表現節奏感的?

空間變化中的節奏藝術 


以視覺藝術而言,原始而基本的節奏常出現在手工藝的裝飾圖案中,如印花布、壁紙、花邊等等。而藝術家創作中肢體的反覆動作,比如筆觸的來回運動,也可能形成作品中規律性的節奏。還有些造形,例如造成視線往返運動的波浪狀造形,天生就具有律動感。

有些藝術家有意地借用音樂的節奏觀念,來豐富他們作品的內涵。他們認為,空間本身也包含了時間的概念。如康丁斯基說過:「長度就是時間。」庫普卡則認為,畫面上的形色安排造成的是一種「印象時間」。如果音樂的節奏是「時間中聲音密度與強度的安排、分配」,那麼,視覺上的節奏就牽涉到「空間中形與色的安排」。

以繪畫而言,節奏取決於畫面上各種形、色元素之間的安排:即各個造形的位置、面積大小、比例、密度、色調等等相互關係的經營考量,使其產生視覺的節奏效果。因此,有的藝術家或視覺設計師,將畫面上面積或長度的比例,比擬為音樂中時間的長短比例,而將色彩明暗的變化,視為音符的聲量強弱變化。為了強調節奏的規律性,畫家們也常常利用造形的重複形式:有間錯排列的,有前後重疊的。

於是,這些造形和色彩在畫面上隨著畫家的安排,互相應和、聯結、襯托、對比……使人們在流覽時,接受到一連串視覺的刺激,時而緊密、時而舒緩;忽而徘徊、忽而停頓,有時凝重遲滯,有時輕盈順暢……如此往返於不同節奏的抑揚頓挫之間,就像在音樂中感受一連串的音符的律動。

節奏是人類藝術的共同語言

中國的書法也是一個充滿節奏律動的藝術。運筆的輕重疾徐、墨色的濃淡枯潤、筆劃間的疏密錯綜,都是在表現一種最純粹,卻最豐富、最自由的節奏。一些西方人士想吸收中國書法抽象節奏之美中的特點,以創造新的藝術風貌,但往往只有膚淺表象而失其精髓,完全達不到中國書法的凝練和深沉內涵。 

不論人類生活與觀念如何改變,藝術潮流如何起落更替,節奏的本質從不會因為時代的興衰而有所不同。它一直在我們的生命中脈動,使我們認識大自然的法則,並與之同在。它也將永遠是人類藝術的共同語言。X

所在期數封面故事
  • 澳警開槍示警 撕開和諧面紗(第18期) ---2007/05/10刊
  • 中共操控下的澳門(第18期) ---2007/05/10刊
  • 中共通吃澳門黑白兩道(第18期) ---2007/05/10刊
  • 澳門簡史(第18期) ---2007/05/10刊
  • 相關文章
  • 節奏之美——從聽覺到視覺(上)(第17期) ---2007/05/03刊
  • 網文惡搞楊振寧婚姻 映射中國道德亂象(第18期) ---2007/05/10刊
  • 自由文化運動嘉獎法輪功 李洪志先生回贈題詞(第15期) ---2007/04/19刊
  • 千年流轉 重返西方音樂本源(第8期) ---2007/03/01刊
  • 新一期受歡迎文章
    推薦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