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佩尤研究中心(The Pew Research Center)的国际态度项目(Global Attitude Project)针对美国形象问题在47个国家做了调查。与2003年相比,2007年美国的全球领导能力打分,包括美国人自己给自己的分数都出现大幅下降。对美式民主的认同,以及对美国的反恐战争的支持度,也出现了急速的下跌。

这是越战以来美国的国际声誉和形象下贬最快的时期。美国人到底怎么了?美国的影响力会就此衰竭吗?

美国公共电视台(PBS) “美国在十字路口”系列也给美国观众提出这个问题:许多美国人认为自己国家在全世界应该扮演的角色是自由和公正的推广者,但是许多其他国家的人并不认为美国具有这个形象,美国有哪些政策与美国精神相违背?美国怎么能改善自己并提升自己的国际形象?

美国的政治人物显然已经意识到了同样的问题。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帐号:
密码:

十字路口反思 美国人转向传统求解



文 ◎ 吴芮芮

美国佩尤研究中心(The Pew Research Center)的国际态度项目(Global Attitude Project)针对美国形象问题在47个国家做了调查。与2003年相比,2007年美国的全球领导能力打分,包括美国人自己给自己的分数都出现大幅下降。对美式民主的认同,以及对美国的反恐战争的支持度,也出现了急速的下跌。

这是越战以来美国的国际声誉和形象下贬最快的时期。美国人到底怎么了?美国的影响力会就此衰竭吗?

美国公共电视台(PBS) “美国在十字路口”系列也给美国观众提出这个问题:许多美国人认为自己国家在全世界应该扮演的角色是自由和公正的推广者,但是许多其他国家的人并不认为美国具有这个形象,美国有哪些政策与美国精神相违背?美国怎么能改善自己并提升自己的国际形象?

美国的政治人物显然已经意识到了同样的问题。美国需要某种转变。他们中的许多人把应该恢复美国道德权威,恢复道德领袖地位,重新加强民主人权理念作为自己要解决的第一个议题,认为坚守美国价值观,是维护美国国际影响力的关键因素。

“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现在四十多岁的来自中国大陆的人,对这首七十年代初大陆的“革命歌曲”应当仍然非常熟悉。歌曲下了一个非常决断的结论:“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在共产主义国家,“人民”这个词的内涵指的是共产统治者,具体到中国,就是毛泽东本人。

实际上,这个结论据说就来自毛泽东的一个内部讲话。

当时,毛的乐观并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当时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无法自拔,国际社会一片反美浪潮,而美国国内的反战方兴未艾,政府和军方的威信都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最低点。

不仅如此,七十年代初石油危机使美国经济大受打击,美国财政赤字大大增加,迫使美国人把美元和黄金脱钩,从而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基建于美元的世界经济大受冲击。世界各国,包括五十年代以来依附在美元和美国军力下的西欧各国,开始对美国人大甩白眼,法国甚至退出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不过,美国在全球的影响力,并没有因此日渐消褪,反而在八十年代重新崛起,并且在九十年代初前苏联解体,率领多国联军进行波斯湾战争之后重新登上新高峰。
今天,美国再一次面临同样的困扰。

全国反思

失败的战争、超大的反恐费用、工作机会离开美国、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地区力量的上升、担心在世界不再受欢迎。这些都在影响美国人的自信。2008总统大选将近,伊拉克战争面临新阶段,美国将向何处去?自前苏联解体、柏林墙倒塌后,再一次,美国人在认真地反思。

4月,美国公共电视台(PBS)隆重播出“美国在十字路口”系列,讨论美国人在911后的世界--反恐战争、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冲突、以及美国在国际上应扮演的角色等。肩负丰富有关关键公共议题的讨论的任务,美国公共电视台把此系列节目的首播作为近期主要项目。

除了伊拉克战争令美国人担心自己“硬权力”下降,美国的“软权力”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共和俄集权统治在世界扩张非民主理念、伊朗及北韩的核威胁、911后欧洲大陆对美国反感情绪大增、阿拉伯世界对美国民主计划不买帐。即便在自家后院,墨西哥也越来越抵制美国的影响。对于最近最终在参议院无法通过的新移民法案,评论家问:那个曾经年轻、慷慨、充满自信的国家怎么了?

现任纽约市长彭博。(法新社)

“彭博现象”是美国人危机心态缩影

6月19日,现任纽约市长彭博(Michael Bloomberg)退出共和党,成为独立人士。虽然他并没有证实有关他加入2008总统角逐的猜测,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他打算严肃参选的信号。彭博个人的巨大财富对参选有利,他可以延迟选择,甚至明年再决定是否参选。

彭博参选的高几率及民众对第三势力或中间派的需求构成了这个选举季节特有的“彭博现象”。

一个世纪以来,美国的总统选举一直由稳定的两党系统控制。美国选民从未选举一名第三方候选人作为国家首脑。1992年和1996年,第三方参选人帕鲁特(Ross Perot)在竞选中曾经扮演了重要角色,纳德(Ralph Nader)在2000年也对选举产生影响,但外界普遍认为,他们的影响是分散他人的选票,从而导致天平倾斜,而不是拥有自己的选票从而有取胜的可能。

尽管目前的民调显示,彭博有一定的支持率,但相比领先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参选人,并未构成足够的威胁,但彭博作为独立人参选总统,将带来与以往第三方参选人不可比的重磅冲击。2004总统竞选中,独立参选人中,纳德获票数最多。他占有总票数的0.38%。

《新闻周刊》最新民调指出,五成七民众认为民主、共和两党未能对症下药,替美国民众谋福利;同样比率的受访者认为,美国需要第三势力。这个比例远较2003年的46%高出许多。


政论家认为,美国人目前对美国地位下降很忧虑。他们担心中产阶级失去美国梦,中国的崛起,全球暖化,技术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和核武扩散。这些对现状不满的选民们,觉得目前的政治不能令他们满意,他们可能会投票给彭博。

无论彭博最后是否真正参选,但在美国,目前没有人怀疑他参选的意向。他正在美国全国巡回演讲,发表他对全球暖化等问题的看法,涉及的层面远超出一个市长的考虑范围。而彭博如果参选,从某种意义上,会被认为是对前任纽约市长、共和党2008参选人之一朱利安尼的背叛。朱利安尼在帮助彭博在纽约站稳脚跟方面,曾经给予很多帮助。

作为一个精明成功的生意人,退出共和党,并且冒着背负背叛自己导师的骂名的危险,认真地开辟参选机会,这表明彭博看到了选民的需要,和美国人求变的迫切心情。现在关键问题是这个市场有多大?他正利用2007年余下的时间,认真调研、探热。

选举中投票的选择,从来不一定是必然的理性行为,民众心理因素占很大比重。2006年11月的美国期中选举最终成为选民们发泄对布什政府不满的途径,共和党的失利比外界普遍预计的要严重得多,对世界政坛都产生了冲击。

美国的现状与法国在选民心态上有一定可比性。人们普遍把中间派的崛起(参选人佩鲁获得超过18%的选票)认为是反映法国民众心态的缩影之一。法国人对自己定位的重新思考,国际地位的降低,“泯然众人矣”的忧虑,都导致他们寻求第三力量,并希望自己的国家有所突破。虽然第三力量还没有能入主爱丽舍宫,但它已经不容忽视。

彭博最终是否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可以看成是美国人危机心态的温度计。

美国世纪

二十世纪被许多人称为美国世纪,熟悉近代历史的人知道,这个说法绝没有丝毫过分。当十九世纪末美国经济规模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以来,作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已经超过一个世纪。而最重要的是,美国在世界上的崛起,带动了整个世界文明的一次大转变,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民主自由潮流大兴,以及在这种价值观之下的民族自治和国家独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一份充满理想主义的蓝图前往法国参加巴黎和会,希望能够说服英法等国放弃殖民地政策,并建立一个公平和公正的经济体系,把欧洲大陆的其他国家包括进去,以消除战争的根源。但美国人天真的善意并不被旧大陆的帝国们所接受,虽然这些帝国刚刚接受了美国的救援。威尔逊失望地回到华盛顿,而美国重新陷入门罗主义的封闭状态。

终于,旧大陆的争端再次把美国拖入战争,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和制造大国的美国,再次以胜利者的姿态重回世界政治舞台,而且这一次,美国负担了欧洲重建的任务,并且自然成为自由世界无法拒绝的领袖。威尔逊的理想开始实现。二战之后,民族自治和国家独立的浪潮展开,使联合国成员国,从当初的26个增加到上世纪末的200个左右。

美国人从传统精神寻找答案

美国密歇根大学组织管理教授罗伯特.奎恩(Robert E. Quinn)曾经说过,在危机时刻,人们从他们的最深的价值观、基本的素质和本能中汲取指导,从而渡过难关。

在自尊自信日渐减退的时候,美国人向自己的传统精神寻求答案:民主、自由、人权。他们想起令美国人自豪的时刻。肯尼迪总统向柏林人说“我是柏林人”的那一刻;罗斯福向世界宣布美国是自由世界可靠后方的那一刻;不但让世界上向往自由的人们大受鼓舞,也让美国人民内心充满了自豪的激情。美国的 年轻人到世界上各个国家做和平志愿者,在别国遭受自然灾难后,迅速派遣救援物资,USA的粮袋和医疗包,也曾经激励了千万陷入困境人们的希望。

在越战后,美国也陷入信心饥荒,里根选择传播民主自由理念、对抗苏共邪恶帝国,帮助美国人重建信心和使命感,并促使美国在十多年之后重新站在自信的顶峰。这些历史,无不让美国人怦然心动。

民主党总统参选人看到了选民的需求。他们中的许多人把应该恢复美国道德权威,恢复道德领袖地位,重新加强民主人权理念作为自己要解决的第一个议题。

来自伊利诺伊州的参议员奥巴马,自宣布参加民主党总统初选之后人气一路上升,在众多资深政治人物的竞逐中,受欢迎程度仅仅在希拉莉之后。

美国民主党参议员奥巴马。(法新社)



资历尚浅的参议员奥巴马(Barack Obama)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其中一个原因是他用自己的故事诠释了美国人希望的自我定位:美国吸引了一代代人到美国来敲门,寻找机会、自由和希望。

当奥巴马第一次到父亲的故乡,非洲肯尼亚的一个小村落时,他问他的祖母,父亲可有留下甚么。祖母给他一叠信,超过30封。他说,“这些是父亲手写的信,所有的信都是写给美国的大学的,所有的信都充满了一个年轻人的希望,希望生命拥有更多梦想。”

重振美国精神是关键

九十年代初,前苏联解体和第一次波斯湾战争,使美国再次成为当仁不让的国际社会领袖。然正如老子所云:“反者道之动”,到顶总是下降的开始。即使有九一一带来的世界范围的同情,也仍然无法逃脱这样的规律。佩尤研究中心国际态度项目针对美国的系列调查结果,正反映了这种趋势。

然而,正如乔治城大学一位政治学教授所说,这些国家虽然不满美国,但在遇到麻烦的时候,首先想到的,还是“给白宫打一个电话”。

而英国《经济学人》最近发表文章认为,美国的国力仍然是世界第一,无人能及。即使是发展速度,也绝不落后于人。因此作者认为,即使是影响力有所下降,但美国在国际舞台上龙头第一的维持,仍将持续很长时间。

根据目前各国经济发展速度计算,一些专家认为,中国GDP到2026年将超过美国,印度到2050年将超过美国,届时美国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这样的预期,对美国社会构成颇大的心理压力。上图为世界主要强国政经实力比较。(Goldman Sachs)

军事实力无人能及,军费开支占全球的40%以上。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军事开支包括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开支,和维持北约运作,以及西太平洋军事存在。在经济方面,美国人并不落后于人。1997年到2007年,美国人均GDP增长了40%。与此相比,被中国政府称为回归10年取得辉煌成就的香港,仅仅增长了0.7%左右,和日本相当。

然而经济和军事势力,并不是影响力的全部。对美国而言,其在世界范围之内能够有绝对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来自一种对主体价值观的坚信和推动。今天,美国或许面临许多困扰,但只要这种价值观仍牢牢生存于美国社会,这种动力就不会消失。美国未来的政治领袖,需要强化这种美国精神,如何平衡美国利益和美国精神理想,乃为一大考验。

已到顶峰但仍未下坡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阿扎.盖特(Azar Gat),在《外交事务》双周刊7/8月期刊登文章,讲述自由民主世界理念受到中东和中俄夹击及美国地位面临挑战。在接受新纪元记者采访时,他提到美国的领袖地位尽管面临一些地区性力量的挑战,但世界领袖地位还会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而其关键因素在于美国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推动民主自由。他认为,在苏共解体后,美国已经处在历史的巅峰,随后美国失去了目标,领袖地位逐步遭到削弱,而中俄两个非民主国家填补了原来苏联的位置。

佩尤研究中心(The Pew Research Center)的国际态度项目(Global Attitude Project)针对美国形象问题在47个国家做了调查。2007年结果与2003年相比,美国的全球领导能力打分,包括美国人自己给自己的分数,都大幅下降。在不少地区2007年的分数只有2003年的一半左右。而西欧国家对美国的喜好程度逐年下降。

这份报告表明,人们给美国人的分数比美国政府高。这在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是这样。报告还显示,对于美国的民主理念,48%的中国人表示喜欢,36%的受访人不喜欢。这个调查的误差是4%。

记者问项目主席美国前国务卿欧布莱特,美国受欢迎度下降,是因为美国的理念不受欢迎?还是政策不受欢迎?世界是不认可美国人?还是不认可美政府的政策。奥尔布赖特表示:“是政策不受欢迎。”

美国公共电视台(PBS) “美国在十字路口”系列给观众提出了问题。其中一个是:许多美国人认为自己国家在全世界应该扮演的角色是自由和公正的推广者。但是许多其他国家的人并不认为 美国具有这个形象。美国有哪些政策与美国精神相违背?美国如何改善自己并提升自己的国家形象?

这也会是美国人在2008年大选前一直会思考的问题。

资料来源:The Pew Research Center

 

 

 


 

本文网址:http://mag.epochtimes.com/028/3329g.htm(新纪元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