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二○○七年以来,中国的天灾报告就一直不曾间断。首先是大面积干旱持续,继而局部地区暴雨成灾。很明显,二○○七年将是一个继去年大灾之后的又一个灾年。

二○○六年底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官员总结说,“二○○六年中国天气气候异常多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气象灾害种类多、范围广、灾情重。” 其中沙尘暴、台风、干旱、暴雨洪灾、高温诸类灾难都来势汹汹。

二○○六年是自一九九八年以来中国自然灾害造成人员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中国气象局资料显示,二○○六年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是继一九九八年中国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以来的又一个重灾年。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帐号:
密码:

愈演愈烈的中国天灾

二○○六年春季,中国北方出现十八次沙尘暴天气过程,其中强沙尘暴过程达五次,为两千年以来同期最多。图为二○○六年四月十八日,经过一夜沙尘暴,一名工人正在清扫一家饭店招牌上的沙土。(法新社)

文 ◎ 任百鸣

进入二○○七年以来,中国的天灾报告就一直不曾间断。首先是大面积干旱持续,继而局部地区暴雨成灾。很明显,二○○七年将是一个继去年大灾之后的又一个灾年。

二○○六年底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官员总结说,“二○○六年中国天气气候异常多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气象灾害种类多、范围广、灾情重。” 其中沙尘暴、台风、干旱、暴雨洪灾、高温诸类灾难都来势汹汹。

二○○六年是自一九九八年以来中国自然灾害造成人员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中国气象局资料显示,二○○六年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是继一九九八年中国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以来的又一个重灾年。据气象部门统计:二○○六年共有七个台风和强热带风暴登陆,登陆时间早,时段集中,移动路径复杂,而且影响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灾情重,为历史罕见。其中八号超强台风“桑美”在浙江登陆时最大风力达到十七级(暂态最大风速七十一点八米/秒),为一九四九年以来之最。

而在二○○七年初,中国水利部官员警告说,今年中国南涝北旱机率大,高温干旱、台风、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时间将多于常年。

二○○七年七月十八日,山东省会济南遭到百年一遇的暴雨袭击。图为奔流的雨水几乎要把行人冲走。(法新社)

天灾比去年更严重

果然,在二○○六年的高温干旱之后,二○○七年中国又发生了严重的春夏旱情。综合媒体报导,中国西北中西部、西南大部份地区以及海南等地发生严重春旱。云南农作物干旱受灾面积至三月底达四百一十万亩;继去年百年未遇的特大干旱,四川又遭春旱。当地水利厅称该省“春旱非常严重,饮水困难人数已上升至五百九十万人,严重春旱将诱发特大夏旱。”

而入夏以来,中国大约有一半面积遭到严重洪水袭击,水灾受灾人数已超过一亿人,受害较严重有河南、安徽、湖南、湖北、云南、广西、江西、陕西、贵州、四川及重庆等地区。去年刚遭遇百年不遇的干旱及高温的重庆,今年又经历一场百年不遇的暴雨洪水的袭击。

暴雨使多条江河泛滥成灾,中国长江流域及淮河流域出现较大的汛期。预测今年将是近年来天灾导致死亡人数统计最高的年份。

与此同时,高温、干旱、龙卷风及冰雹也持续肆掠各地。自入夏以来,中国江南南部、东南沿海和华南地区少雨,并出现摄氏三十五度以上的持续高温天气,部份地区高温持续时间长达二十天以上。福州持续高温日数突破百年历史纪录,据报导,截至七月二十六日,福州市连续二十七天最高温度在35℃以上,突破了自一八八○年该市有气象纪录以来持续高温日数的最高纪录。今夏以来,厦门市、仙游县以摄氏39.2℃、39.6℃的高温,打破了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江南华南高温40℃。据报导,七月二十七日中国江淮大部份地区、江南、华南中东部、重庆西部、内蒙古东部以及新疆中东部等地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浙江大部、江西大部、福建大部、苏皖南部、湖南东南部、广东北部以及新疆吐鲁番盆地和南疆盆地东部等地的最高气温有37~39℃,浙江北部、江西中部等地的局部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新疆吐鲁番盆地最高气温可达41~43℃。

湖南久旱迎暴雨旱涝交加。据报导,久旱的湖南省七月十三日遭遇暴雨,这场雨没有从根本上缓解旱情,又造成了八十五万余人遭受洪灾,四十五条公路中断。江西七月以来持续高温少雨天气致该省出现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旱情。北方内蒙古中东部地区也出现持续旱情,黑龙江三江平原则发生了多年罕见的夏伏旱,部份地区四十多天无有效降雨,一些农田干土层厚度达三十厘米。甘肃遭遇近七十年罕见大旱,八百零八万人受到旱情影响。

今年淮河流域遭遇五十三年来第二大洪水,洪水未去,大风又来。七月二十六日到二十七日,安徽省有十二个县区接连发生风雹灾;湖北武汉遭受罕见大风雷雨冰雹袭击;湖南多处县市遭龙卷风、冰雹突袭,损失惨重。

据中国官方的报导,截至七月十二日统计,二○○七年以来中国有二十四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生暴雨洪涝灾害。灾害共造成八千二百零五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四百零三人,失踪一百零五人, 三百一十七万人流离失所,农作物受灾面积超过五千五百千公顷,倒塌房屋三十万间,直接经济损失三百一十九亿元,其中水利工程直接经济损失近五十亿元。国家防总说,今年,中国局部强降雨等极端致灾害性天气偏多,一些水库出险、垮坝,严重影响水库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六年中国大陆的天灾人祸比往年更加异样、频繁和暴烈,至目前情况来看,二○○七年灾情超过去年,又是一个重灾年。

四川遭遇历史罕见高温伏旱。图为二○○七年三月二十五日,四川农民在修抽水的水管。据当地媒体报导,中国南部和东南部近一千万居民由于干旱而苦于饮用水严重缺乏的困境。(法新社)

中国大部份地区二○○六年都出现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等局地强对流天气,导致一百四十一人死亡,是近几年最多的一年。图为二○○六年六月二十九日,安徽省宿州市泗县遭受龙卷风袭击。(法新社)

二○○六年十大气象事件

中国气象局去年底公布了二○○六年十大奇异气象事件,显示去年中国的天灾情况十分严重。

一、二○○六年是中国自一九五一年以来最暖的一年。全国年平均气温为10.0℃,比常年同期偏高1.0℃,为一九五一年以来最高值,与一九九八年持平,也是连续第十年高于常年。

二、百年一遇超强台风“桑美”登陆中国。二○○六年八月十日,超强台风“桑美”在浙江苍南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十七级,为百年一遇,是一九四九年以来登陆中国大陆最强的一个台风。
  
三、强热带风暴“碧利斯”横扫中国南方七省(区)。强热带风暴“碧利斯”二○○六年七月十四日在福建霞浦登陆,之后深入内陆历时五天。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七省(区)出现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天气,发生严重暴雨洪涝、山洪和山地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为近十年单个热带气旋之最。
  
四、重庆、四川遭遇历史罕见高温伏旱。二○○六年夏季,重庆遭遇百年一遇特大伏旱,四川出现一九五一年以来最严重伏旱。重庆、四川两省(市)七月中旬至八月下旬遭受罕见的持续高温热浪袭击,其中重庆市38℃的高温日数达二十一天,创历史新纪录;二十二个区(县)最高气温破当地历史纪录。

五、春季森林火险等级高,雷击引发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二○○六年五月二十一日至六月二日,黑龙江省黑河市、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旗、牙克石市遭受雷击,相继引发特大森林火灾。据卫星资料估算过火灾总面积约为三千八百二十平方公里,是一九八七年以来大兴安岭地区最严重的一次森林火灾。

六、强沙尘暴频袭中国北方,北京一夜降尘三十三万吨。二○○六年春季,中国北方出现十八次沙尘暴天气过程,其中强沙尘暴过程达五次,为二○○○年以来同期最多。四月九日至十一日北方出现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十三个省(区、市)遭受影响,造成九人死亡;北京四月十六日至十七日一夜总降尘量达三十三万吨。

七、暴雪封阻旅客农历新年返乡。二○○六年一月十七日至二十日,山西南部、陕西中部、河南、安徽北部、湖北北部出现大暴雪。时至春运高峰,大范围雨雪天气导致河南省公路、航空、铁路全面受阻,仅郑州一地滞留人数就达十多万人;京广、陇海等铁路沿线部份列车无法正常运行,十多万名旅客滞留北京西站,均为历史罕见。
  
八、夏季暴雨洪涝导致福建高考延期。二○○六年六月上旬,华南、江南、西南地区东部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过程,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部份地区发生了较严重暴雨洪涝灾害。福建省建瓯市城区被淹,近五千名考生无法按时参加高考,这是近半世纪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高考延期。
  
九、北方出现近十四年来最严重的酸雨。据北方七省市(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山西)监测资料显示,二○○六年北方出现了十四年以来最严重的酸雨,降水酸度显著增强,酸雨频率明显提高。七省市十六个监测点的年均降水pH值为四点五,酸雨频率为44%,其中强酸雨频率为23%。

十、十二月太阳连续强烈爆发。二○○六年十二月五日至十六日,太阳连续发生强烈爆发事件,这是一九五七年以来太阳活动低年中最剧烈的一次。受其影响,中国多次出现长时间、大面积短波通讯信号衰减和中断,电网中出现较强附加电流,国内外卫星工作多次失常。

中国大部份地区二○○六年都出现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等局地强对流天气,导致一百四十一人死亡,是近几年最多的一年。图为二○○六年六月二十九日,龙卷风袭击了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的朱彭小学。据当地媒体报导,学校被毁坏,造成六间教室被夷为平地,两名学生当场死亡,四名学生受重伤,四十名学生和两名教师受伤。( 法新社)

七月罕见极端气候事件

“今年七月份,我国很多地区都发生了极端的天气气候事件,很多气象要素纪录都被打破了,”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预测减灾司司长宋连春在中国气象局表示,这样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会越来越频繁,会越来越明显,这已经被事实证明。气象局罗列了被称为七月以来在中国发生的八大罕见极端气候事件:

一、淮河:降水量仅次于一九五四年

淮河流域七月份降水量是历史第二高,整个淮河流域降水量在七月份仅仅比一九五四年略少,导致淮河流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气象卫星监测到,洪水面积达到一百一十五平方公里,导致淮河流域需要开闸泄洪,总共淹没数十万亩农田。

二、重庆:一百一十五年来最大降水

七月十七日,重庆一些地区降水量打破气象纪录,特别是沙坪坝达到二百六十六点六毫米,这也是一百一十五年有气象纪录以来一天最多的降水。这场暴雨导致五十五人死亡。

三、济南:一场暴雨四十三人殒命

济南七月十八日发生大暴雨,一个小时降水量达到一百五十一毫米,是一九五八年有纪录以来一个小时最大的降雨量。全省九个省二十五个县受灾,死亡人数四十三人。

四、云南:暴雨引发地质灾害

云南暴雨引发多处滑坡、泥石流灾害。死亡人数八十二人,直接经济损失将近九亿元。

五、乌鲁木齐:降雨创新高

新疆暴雨成灾。乌鲁木齐十七日降水量达到十七点四毫米,突破历史纪录,造成三十人死亡,三人失踪。

六、江南华南:大范围高温干旱

江南华南出现了大范围高温干旱天气,七月份江南华南大部份地区大于35℃高温有十五到二十一天,部份地区超过二十一天。福州连续高温数达到三十二天,为一八八○年福州市有气象纪录以来最多的连续高温天数。

七、东北北部:六百六十七万人缺水

中国东北北部、黑龙江、内蒙古东部也出现比较严重的干旱。黑龙江、内蒙古七月份降水量是历史第二少。截至七月二十八日,受灾人口六百六十七万人,农田受旱面积超过四百万公顷。

八、暴雨、龙卷风夺命一百四十一人

中国大部份地区都出现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等局地强烈对流天气,导致一百四十一人死亡,是近几年最多。

鉴于今年异像频频,对于官方的指称,民间更多有补充

九、北京七月飞雪

据网易新闻报导,二○○七年八月六日下午三点○五分左右,北京市区再次出现“六月雪”,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地区,大风卷着雪花从天空落下,持续五分钟左右。之后,天空又开始降下大雨。在此之前,据北京青年报报导,七月三十日,北京东三环附近,天空中竟然飘起了雪花。下午六点十分左右,当人们看到空中白色的小雪花忍不住发出阵阵惊呼。

近二十年来,由于气候异常,出现在六月份并被气象部门记载的“六月雪”有三次:一九八一年六月一日,山西管涔山林区普降大雪,雪深达二十五厘米;一九八七年农历闰六月二十四日,上海市区飘起了小雪花;同年六月五日,河北张家口地区降了一场大雪,最低气温降至零下七摄氏度。

最近的两次“六月飞雪”,一次是二○○七年六月二十日,甘肃降大雪;还有的就是北京的七月飞雪。

十、“火炉”城市异地

民间评选新的“火炉”城市,福州、广州和杭州排在前三,历史上的“三大火炉” 重庆、武汉、南京退位。

在地理教科书上,中国的“三大火炉”是指重庆、武汉、南京。因为资料显示,南京、重庆、武汉、南昌等城市每年的高温日数量的确居于前几位。这四大城市气温35℃以上的日子,平均每年有十九点三天,37℃以上的日子平均每年有四点五天;夜间最低气温28℃以上的日子,平均每年有十三点二天,最低气温30℃以上的日子平均每年有一点九天。

福州今年,持续高温数达到三十二天,破历史最高纪录。杭州,今年累计高温(超过35℃(天数已经超过二十天,而常年平均则是二十五点四天,从两千年开始,有三、四个年头,杭州都出现这样的连续高温。广州出现35℃以上的天数已达二十以上天,打破了二○○三年七月十八天的历史纪录,去年广州就因长时间高温而被关注。

另外,浙江四分之一县市七月极端高温超40℃,浙江高温积温(日平均气温之和(总体为三十年一遇,部份地区为五十至七十年一遇,26%的县(市(月极端最高气温超过40℃。

十一、全国耕地受旱面积一点六四亿亩

截至八月一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一点六四亿亩,比多年同期偏多近三千万亩,其中重旱四千六百二十四万亩、干枯一千三百万亩,有七百五十三万人、五百○八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受旱地区中,以江西、黑龙江、湖南、内蒙古、吉林、广西六省区旱情最为严重,其中江西、黑龙江、湖南耕地受旱面积分别超过全省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十二、辽宁两天内连发十七次雨雷预警

辽宁全省自西向东从七月三十一日至八月一日迎来一场大到暴雨。气象部门连发十五次暴雨预警,两次雷电预警。如此之高的预警频率在辽宁的气象史上并不多见。

中国大部份地区都出现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等局地强对流天气,导致一百四十一人死亡,是近几年最多。图为二○○七年七月四日,村民集合到前一天被龙卷风吹平的玉米地。安徽省天长市秦栏镇、仁和集镇突遭龙卷风袭击。龙卷风达到每小时一百公里的速度,造成十四人死亡,近一百五十人受伤,七百一十五户房屋和一百户江苏省的房屋被摧毁。(法新社)


 

本文网址:http://mag.epochtimes.com/034/3530g.htm(新纪元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