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Tilapia)俗称“非洲鲗鱼”(台湾叫吴郭鱼),肉质嫩,是餐桌上的佳肴。如今,罗非鱼的命运也有变化,不仅要上餐桌,还要进燃料油箱。

洪都拉斯一家叫做“圣彼德”的渔业公司五年前开始经营罗非鱼,最初完全是供食品消费;最近他们开发了一种新技术,可以从鱼骨和内脏提取生物柴油。这样一来,罗非鱼得到了全面利用,肉供人食用,骨头内脏归车子“享用”。 

罗非鱼处理生产线。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帐号:
密码:

新科技 正体版       列印机版

从餐桌到油箱的罗非鱼

左图:从罗非鱼提取的生物柴油用于汽车燃料。右图:洪都拉斯一家渔业公司用罗非鱼生产生物柴油。

文 ◎ 方洪 图 ◎ 法新社

罗非鱼(Tilapia)俗称“非洲鲗鱼”(台湾叫吴郭鱼),肉质嫩,是餐桌上的佳肴。如今,罗非鱼的命运也有变化,不仅要上餐桌,还要进燃料油箱。

洪都拉斯一家叫做“圣彼德”的渔业公司五年前开始经营罗非鱼,最初完全是供食品消费;最近他们开发了一种新技术,可以从鱼骨和内脏提取生物柴油。这样一来,罗非鱼得到了全面利用,肉供人食用,骨头内脏归车子“享用”。 

罗非鱼处理生产线。

该公司在水库中养殖罗非鱼,每天用卡车将鱼运往车间进行处理。生产线上的工人将整条鱼分成两半,将鱼肉和鱼头、骨、内脏分离。除了生产生物柴油外,剩余的部份还用来做成鱼饲料喂鸡和虾。 

公司每天售往外地的罗非鱼足足装满两架飞机,而每年生产的鱼有两千五百万公斤。同时呢,他们从鱼头、皮和内脏中汲取柴油,每年可以生产三十万加仑。这些燃料足够为整个工厂提供电力,还可以满足公司的十辆运输卡车和八辆职工乘坐的班车的燃料消耗--对于公司来说,这太值得了,而且每加仑柴油花费比矿源柴油便宜一美元多。 

通常渔业生产的下脚料是作为垃圾处理的,不但浪费还造成环境问题。该工厂的做法一举数得,引起了广泛关注。洪都拉斯人民目前并不富裕,世界银行数值表明,百分之七十的人每天生活费用不到两美元。有关人士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时考虑能源、环境问题很重要,这涉及到发展是否可以持续和后代的福祉。◇

所在期数封面故事
  • 神秘光球落江苏 发光体惊现各地(第33期) ---2007/08/23刊
  • 飞龙降人间专家称奇(第33期) ---2007/08/23刊
  • 中国多地现“佛光”奇观(第33期) ---2007/08/23刊
  • 海市蜃楼纷纷亮相神州(第33期) ---2007/08/23刊
  • 相关文章
  • 酒精燃料对全球食品供应的影响(第27期) ---2007/07/12刊
  • 宇宙的命运 暗能量操控(第13期) ---2007/04/05刊
  • 年度最佳卡车 雪弗莱Silverado(第7期) ---2007/02/15刊
  • 新一期受欢迎文章
    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