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head.htm';?>
中俄关系发展:钢丝上的“探戈”
@ require '../MagHead2g.htm';?>
@ require 'MagLeftg.htm';?>
|
|
|
中俄关系发展:钢丝上的“探戈”
|
|
@ require '../adsleft.htm';?>
文 ◎ 吴兴 图 ◎ Getty Images
if (trim(substr("00".$vLocalIssue,-3))<=substr("00".(intval($vNewsIssue)),-3) || isset($_SESSION['UserName'])){
?>

图为一个炼油厂。
北京与莫斯科在近期透过“中国俄罗斯年”、“俄罗斯中国年”、“上海合作组织高峰会议”、“六国联合军事演习”等一系列大动作,努力对外,尤其是向西方展示两者间的友好信任、紧密合作关系,但相互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多变,甚至使得双方本身也感到棘手。目前,中俄之间在武器交易、能源合作、经济发展、远东移民、民间贸易等各方面,均已矛盾重重,竞争远远大于合作,这使得中南海与克林姆林宫对于展示友好合作的努力,看起来就像一曲钢丝上的“探戈”。
武器交易走到胡同尽头
可以说,在过去的十五年来,中俄之间的武器交易,也就是中方大量购买俄罗斯的武器,为两国之间关系发展的重要篇章。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中国与俄罗斯共同签署了军事技术合作协议,之后,中国陆续向俄罗斯购买了大量的武器平台,和与之相配套的重型武器。在这一个时期,中国向俄国购买武器的数量,比向其他国家购买的总量还要多。
虽然俄罗斯禁止向中国出口先进武器,但大量的俄罗斯常规武器,已经足以使得中方的武器库更新换代。而来自中国的巨额军火收益,也使得俄罗斯能够为在当时几乎是停产待业状态的军工研制、生产企业注入给养,使之得以继续生存。
但是时至今日,这种单方向购买军火的“胡同式”中俄军事合作关系,已经走到尽头。由于中方超强的仿制能力,俄方对中国的戒备心理,对中国出口先进武器的种种限制等因素,已经导致中俄之间的武器交易走到了胡同的尽头。中方对于武器质量和技术含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俄罗斯能够向中国提供的武器出口清单越来越少。中方开始仅仅从俄罗斯进口军事技术,和一些关键的零件,之后将其消化到独立设计的武器系统当中。而这将导致俄罗斯最终失去中国市场。
为了维持俄罗斯的武器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俄罗斯需要撤销对先进尖端武器出口中国的限制,但是却无法解除对中国的戒备心理。即使是在重重限制之下对中国出口的武器,已经令俄罗斯各界不断惊呼来自中国的威胁。
据俄罗斯媒体透露,向中国出口的苏-30MKK战斗机,使中国空军迅速成为远东地区,最具攻击能力的空中力量之一。但是俄罗斯空军却突然发现,自己的空军和防空部队中,居然找不出任何可以与之相匹敌的武器,更可怕的是,俄军也没有采购这一型号或类似机型的经费。
在向中方交付飞机的仪式上,空军司令米哈伊洛夫.弗拉基米尔.谢尔盖耶维奇大将,对国家安全会议秘书弗拉基米尔.鲁沙伊洛私下嘀咕说:“如果有一天,这些苏-30进入我们的领空,请您不要指望我有什么手段去拦截他们。远东空军和防空部队,已经很久没有更新他们的装备了。”
俄罗斯的军事专家们也在媒体报导中表示,中国军工的超常仿制能力,已经使俄罗斯的武器出口企业,开始面对中国在第三世界国家武器市场上的有力竞争。中国工程师们在对进口的俄国武器系统进行仿制后,只在个别参数上作些许修改(比如将某型反导系统的口径由一百毫米改成一○五毫米),就将其出口给其他国家。
例如在埃及和缅甸,这些以前主要购买苏联武器的发展中国家,俄罗斯企业已经被迫向售价更低的中国公司让出了很多市场。如果中国最终有能力自己制造尖端武器系统用于出口(例如经过漫长等待的J-10型多用途战斗机),中国就会成为一个难对付的竞争对手。
为寻找出路,俄罗斯已经加强了与印度的军事方面的合作。俄罗斯虽然声称和中国为“战略伙伴关系”,但是,俄罗斯对印度的军售,却没有像对中国军售时关于禁止销售核潜艇、航空母舰、战略轰炸机等战略武器,以及其他尖端武器等的限制。
中俄间武器交易已经走到了胡同进口,而由于拥有漫长边境线,而导致相互间的强烈戒备心理,也使得各种军事合作无法获得实质进展。
能源合作处于十字路口
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能源消费国之一,俄罗斯是世界上主要的能源生产国之一,但是两者之间的能源合作确实只能用“步履维艰”来形容。
俄罗斯远东太平洋石油管道项目,可以说是中方心中“永远的痛”。几十年的反覆谈判和签署协议之后,在近期破土动工,但是关于通过这条石油管道,输送给中国的石油价格问题仍然存在变数。
据俄罗斯《生意人报》七月廿七日报导,俄罗斯工业与能源部对外透露,在对将通过太平洋石油管道运输的原油品质进行调查之后,俄罗斯专家表示,这种混合原油的品质比乌拉尔原油要好得多。这意味着,该种原油的售价应该更高。
除此之外,由于生态及其他问题所导致的该石油管道项目造价不断的增长,使得中方最终将以什么价格得到俄罗斯石油的问题,存在很多变数。
天然气管道有可能“断气”
在俄罗斯希望开拓中国市场,以便在天然气销售方面减少对欧洲市场的依赖的背景下,二○○六年三月份,在普京访华期间,中俄双方敲定了天然气合作项目。俄罗斯方面承诺,到二○一一年时,建成东西两条天然气管线,中方将通过两条天然气管道得到稳定供应的俄罗斯天然气。
但是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门在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如此“诱人”的天然气管道项目即使建成,也有可能将因为俄罗斯本身的天然气短缺,而出现“断气”局面。
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部长格列夫对外表示,二○○七年到二○○九年期间,俄罗斯的天然气开采量计划增加二百一十亿立方米,而俄国内市场需求将增加二百六十到二百七十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俄罗斯能源政策研究所评估认为,到二○一○年时,俄罗斯国内天然气短缺将会达到三百亿立方米。
有评论表示,在目前俄罗斯天然气开采能力已达极限,新的气田勘探开采仍需时日的情况下,中俄之间庞大的天然气管道项目究竟拥有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只能由时间来检验了。
中亚是中共一直努力的重点,但是由于俄罗斯对中共心存疑虑,中共希望铺设的油管和天然气管都遭遇巨大阻力。
电力合作遭遇困境
中俄双方在电力方面的合作也同样遭遇困境。俄国媒体报导,由于俄罗斯把向中国出口的电能大幅度提价,中国在今年二月份开始,拒绝了从俄罗斯进口电能。中方指责俄罗斯把向中国出口的电能价格提高,使之其价格比中国国内的电能价格高出两倍的作法是不合理的。
俄罗斯媒体报导称,由于远东地区电能过剩,中国拒绝购买俄国电能给俄罗斯带来了很多麻烦。因为俄罗斯幅员辽阔,但输电线网非常少,电能运输十分昂贵,因此几乎不可能把远东地区的电能运输到欧洲地区。在中国拒绝购买电能后,布列亚水电站的几台发电机组不得不无负荷空转。
有消息证实,为了解决远东地区电能过剩的问题,俄罗斯统一电力公司已经计划兴建输电网,希望能够把远东地区过剩的电能,出售到俄罗斯的中部和欧洲地区。
“大多数俄罗斯人不信任中国”
“大多数俄罗斯人认为中国人不错,但却是个危险的邻居”,这是俄罗斯社会调查组织(VCIOM)在今年四月份公布的一项社会调查结果。
俄罗斯社会调查组织在二○○七年四月七、八日对全俄罗斯四十六个地区的一百五十三个市镇的一千六百人进行了询问调查。但当被问道:“俄罗斯远东劳动力严重缺乏,该问题已经阻碍当地经济发展,您如何看待在远东工作的中国人?”时,百分之六十二的俄罗斯人表示“反对”中国人在远东的存在,百分之十六的俄罗斯人认为“也许会有好处”;而在西伯利亚和远东的俄罗斯人中,这个“比较赞同”的比例更低,只有百分之九和百分之十一。
中俄边境居民间相互不信任感十分强烈。二○○七年二月五日,在中俄边境口岸城市黑河市,发生一起当地居民与俄罗斯旅游团冲突事件,事件导致一名俄罗斯人死亡、五人不同程度受伤。二○○七年七月十八日,位于中俄边境附近的俄罗斯远东城市哈巴罗夫斯克,发生了一起几十名中国公民和俄罗斯公民的群殴事件,事件导致四名当地俄罗斯人被中国人用刀刺伤,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近日,“上海合作组织高峰会议”、“六国联合军事演习”已经结束。中南海和克林姆林宫已经为向西方展示自己并不孤单,以及展示为了两者间友好合作关系做出极大投入,付出全力,但是在各方面正在浮现和激化的矛盾,使得这种努力看起来就像一曲钢丝上的“探戈”。◇
|
|
|
|
}
else
{
$_SESSION['path']=$_SERVER["SCRIPT_NAME"];?>

图为一个炼油厂。
北京与莫斯科在近期透过“中国俄罗斯年”、“俄罗斯中国年”、“上海合作组织高峰会议”、“六国联合军事演习”等一系列大动作,努力对外,尤其是向西方展示两者间的友好信任、紧密合作关系,但相互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多变,甚至使得双方本身也感到棘手。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
?>
|
新一期受欢迎文章 |
@ require '../newissuerankg.htm';?>
|
|
|
@ require '../ads468b.htm';?>
|
|
 |
@ require '../MagFooter2g.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