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调查 独立思考

中国历史课程主要以写论文为主,还有即兴演讲。学生们会挑选一些发生在中国社会的大事件来作为题材。搜寻各种质料和证据,来证明自己所要陈述的观点。

黎娅说:“比如很多西人同学将‘六四’学生运动作为一个话题来讨论,这是我在中国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的。在国内学习历史,绝对是老师讲什么你就听什么,而这边完全是你自己去做研究和调查,看多方的观点,再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再进行演讲,而不是老师告诉你他的定义。

这里所有的课程设置,都是在培养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也是西方教学中很关键的一个因素。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帐号:
密码:

家在他乡 正体版       列印机版

中国女孩黎娅 加国求学路(5-4)



文 ◎ 李佳

研究调查 独立思考

中国历史课程主要以写论文为主,还有即兴演讲。学生们会挑选一些发生在中国社会的大事件来作为题材。搜寻各种质料和证据,来证明自己所要陈述的观点。

黎娅说:“比如很多西人同学将‘六四’学生运动作为一个话题来讨论,这是我在中国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的。在国内学习历史,绝对是老师讲什么你就听什么,而这边完全是你自己去做研究和调查,看多方的观点,再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再进行演讲,而不是老师告诉你他的定义。

这里所有的课程设置,都是在培养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也是西方教学中很关键的一个因素。”

答案自创 无关标准

以上的话题直接引到了黎娅选修政治课时的一段故事。在一次政治考试前,黎娅敲开了教授的办公室的门,询问考试内容有没有参考和标准答案,可以直接拿来背的。

教授问黎娅:“你没有自己的观点吗?”黎娅回答:“老师,我没有自己的观点。”

教授说:“你是一个人,你就会思考,你怎么会没有自己的观点了?不管是正面的还是反对的,你都会有一个自己的想法吧!”

教授说:“什么是标准答案?我也没有任何标准答案,我只有题目,你要自己思考和分析,有论点、论据、论证,不管得出任何结论,你自己的答案就是标准答案。”

这次谈话让黎娅感到很尴尬。她说:“中国学生从小就形成了一个观念,就是被灌输,什么都是老师灌输给你,然后你就去背。特别是政治课,你不可能有自己的想法,只能去背老师给的标准答案,才能得高分。我已经习惯了老师直接给答案,也就不知道去思考了。”

黎娅记忆犹新一位教授曾讲的话,大学的学习不是培养你的技能,而是激发你创造性的思维,独立思考,教你如何管理你的时间、如何在突如其来的忙乱中,用最平和及稳定的心态处理好每件事情的能力。

黎娅说:“这种能力远远大过于你学了多少的知识,学生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后,靠的就是这种能力,老师不会将你培养成书呆子。”

黎娅介绍,这边大学和国内一次性考试决定学生成绩好坏是不同的,老师在最后算你毕业总分时,他会综合评估你平时的作业情况、期中考试、 期末考试,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是否课堂上积极多发言和提问题。

学校社会 良性互动

黎娅感受到在西方学习和在中国不一样,学校和社会是绝对分不开的,学生在校园里,不仅仅是读书,还有很多接触社会及做义工活动的机会。

以前黎娅总感觉,政治离自己生活是很遥远的,是高不可攀的事,但在一次安省议员大选的活动中,让黎娅改变了这种看法。

她说:“那天市议员到学校来演讲,当时就感觉非常新鲜,西方的政府领导选举,还能到学校里来做宣传,主动与学生沟通,可见这种透明度和对选民的重视,这也许就是民主和自由的一种体现吧,以前可从来都没有经历过。”

“学生踊跃的向议员提出了很多的问题,比如,如何减轻学费、改善交通、教育部如何给学校拨款,还有环保和人权等等诸多问题的态度和做法。我发现,议员讲的内容都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让你感觉,人人都可以参与,是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

公开论坛 创意文宣

黎娅谈到自己很喜欢看学校的报刊。每当社会发生什么敏感或紧急事件时,例如伊拉克战争问题,校报就会发表关于这个话题的文章,他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但同时也开设一个公开的论坛(open forum),同学们可以写信,支援的也好,反对的也好,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发表各自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她说:“这些方式都非常鼓励学生积极地关心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学校的生活和社会就是互动、紧密相关的,所以这里的学生当他们一毕业时,就不会和社会有代沟,在学校里,他们的软技术(Soft skill)就已经锻炼得很成熟了。

黎娅还介绍,一次学校环保俱乐部为了向学生推广环保意识,俱乐部的同学花了一天的时间,将校内一天内学生所丢的一次性环保杯子全部收集起来,堆放在学生中心前的场地上。

当黎娅一进到入学生中心,第一眼看到这么多垃圾时,她的心一下子被震撼了。

她说:“我完全没有想到,一天内我们竟然会浪费这么多的杯子,产生这么多垃圾。当时就感到这里大学生思维的活跃,这种宣传方式很现实,给人非常直观而又真实的感受。回想以前在国内,学校里也总是说要节约用水,节约这个、那个的,可都是泛泛而谈、空空而谈,仅仅是口号和标语。”(待续)◇

所在期数封面故事
  • 塌桥 豆腐渣工程 多米诺倒牌(第34期) ---2007/08/30刊
  • 古人造桥心智为上(第34期) ---2007/08/30刊
  • 我们正在失去什么?(第34期) ---2007/08/30刊
  • 相关文章
  • 中国女孩黎娅 加国求学路(5-3)(第33期) ---2007/08/23刊
  • 中国女孩黎娅 加国求学路(5-2)(第32期) ---2007/08/16刊
  • 中国多地现“佛光”奇观(第33期) ---2007/08/23刊
  • 蓝月庄园 筑梦踏实的故事(第32期) ---2007/08/16刊
  • 香港十年 民主派和亲共派的搏斗(第30期) ---2007/08/02刊
  • 中共勾划下的新闻“自由”(第24期) ---2007/06/21刊
  • 亲历枪林弹雨的六四(第23期) ---2007/06/14刊
  • 新一期受欢迎文章
    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