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社会实验的总结和积累,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是历史的结晶。

影响文化的因素诸多,其中主要包括哲学、宗教、地理等。中国传统文化或称华夏文化是以儒学为指导思想的,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变化。与老庄学说相比,儒学更加表象。她直接规范了人的行为标准,即道德。其实这也是其它一切文化的核心。而人的行为标准,即道德本身具有功利性,是为人类全体和长远利益服务的。任何偏离人类全体和长远利益的行为标准,就是邪恶。另外,它建立在人类生理和心理特性之上,所以道德具有普世性,及本质的不变性。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性不变,道德既不变。道德是可接受的,它会给身心带来愉悦,不应该是苦行僧行为。道德的唯一作用就是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帐号:
密码:

自由评论 正体版       列印机版

文化及文化大一统



文 ◎ 东方猎手 图 ◎ Getty Images

文化是社会实验的总结和积累,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是历史的结晶。

影响文化的因素诸多,其中主要包括哲学、宗教、地理等。中国传统文化或称华夏文化是以儒学为指导思想的,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变化。与老庄学说相比,儒学更加表象。她直接规范了人的行为标准,即道德。其实这也是其它一切文化的核心。而人的行为标准,即道德本身具有功利性,是为人类全体和长远利益服务的。任何偏离人类全体和长远利益的行为标准,就是邪恶。另外,它建立在人类生理和心理特性之上,所以道德具有普世性,及本质的不变性。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性不变,道德既不变。道德是可接受的,它会给身心带来愉悦,不应该是苦行僧行为。道德的唯一作用就是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不存在为了道德的道德。随着人类的进化,道德形式也将变化。

在两千多年前,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这曾是孝子的美德之一。若究其根源,皆因老有所养是人类生理需要。子女供养父母是社会解决老有所养的最佳选择。在当时的交通通信条件,及社会福利条件下,若子女外出远游,父母的病老将无以讬付。故而将“子不远游”作为美德之一。而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万里跨洋之遥,飞机也只需隔宿。手机、互联网、卫星电视等科技手段,使异国通信犹如邻家闲聊;许多国家更有完善的福利制度。在这样条件下,若还倡导“父母在,不远游”,定会贻笑大方。另一方面,今天的我们仍会老会病,所以,还需要这条道德的内在价值。但表现形式却先进多了,即铺以完善的国家养老制度和先进的医疗体系。另一个儒学极力推崇的道德是“忠”。古时三拜九叩,及倡导忠君效命是使百姓服从权力的强力形式。若考虑到当时的社会状况和百姓开化程度,这几乎是一种非常可行的方式。而西方文化中的对命令的服从,对国家、对职责的忠诚,就是“忠”的西方版。因为它源于人类的社会性的需要,具有普世价值。

文化即代表了人类的历史成就,也反过来对人类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由历史角度看,人类的发展受制于诸多因素;较主要是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及文化思想。不同的历史阶段各因素的重要性相差甚大。而文化思想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是长久的,这种影响随着人类的进步日显重要。而越近原始阶段,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的影响越关键。简单例子是,如果某区域气候温暖、雨水充沛、食物丰富。那么,域内族群极易丁口兴旺。而地理位置是文化淘汰和自我更新中不可或却的因素。文化淘汰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一个必经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不同文化的冲突碰撞将出现优胜劣汰现象,并催化文化的自我更新。实际上,十八、十九世纪西方的殖民扩张就是文化优胜劣汰,而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英国光荣革命,乃至美国的独立宣言,和解放黑奴等则是基督文化的自我更新。

文化淘汰和自我更新只能发生在那些较大的区域内,这些区域应大到,在当时的(尤其是交通)条件下,足以产生成熟的不同文化或强大和相对持久的诸多国家。就原始交通工具而言,中国所在的地理位置几乎是封闭的,不可能与其它大陆发生大规模冲突和本质交流。自秦以后,不仅在政治上海内一统,华夏文化也在中原独自称尊;从而,即缺乏催化自我更新的外部环境也缺乏同层次文化的竞争淘汰。

而元、清两次异族入主中原都是低级文化对较高级文化的征服,结果是征服者反被同化,并未给中华文化带来有益变化。从而使华夏文化进入自我封闭的死循环。华夏文化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存在了两千年。这个时期太长了,美国的历史才不过两百三十年,就已称雄世界;地理大发现才不足六百年,就给全球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在漫长的两千年中,华夏文化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外来文化的冲击洗礼,故而蒙上厚厚的泥垢。但她的本质是优秀的,如泥土蔽住的美玉。而日本由于历史较浅,这种源于地理位置的文化死循环程度较轻。所以,比较容易将儒学文化的内核与西方现代文化外形做结合。这大概可以算作对日本发展奇迹的一个部份解释吧。

低级文化对较高级文化的征服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异象,有其历史意义。西方也曾发生;如欧洲的中世纪。但当人类进化到文化思想对民族发展起支配作用时,这种异象将不会再发生。典型一例就是冷战以西方胜利告终。

冷战的结束是人类发展的里程碑,带有血腥味的文化淘汰将由文化大融合所替代。各文化将相互包容,宗教和民族特征将日见其微,哲学和政治理念将不会再是人类发生暴力冲突的原因,蕴涵在各文化中共有的普世价值将为世人接受,最终将走向文化大一统。随着文化的大一统,国家概念将日益淡泊。首先会出现类似欧盟的区域合作体,进一步将是全球范围的并容协作。人类将进入物质空前繁荣阶段。而随之而来的是人类将直接面对自身的惰性,人类永恒的威胁。这些惰性主要表现为对物质享受的不节制,和缺乏对基本道德的坚守。

文化大一统是人类各文化的必然归宿。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各文化在发展过程都带有各自的区域色彩。经过文化淘汰的初始阶段后,以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宗教(包括佛教)、及儒家学说为核心所产生的四大文化几乎覆盖了现在世界文化版图。历史已证明它们是优秀文化。而优秀文化在深层次上是相容的,是决不相互冲突的。因为,它们都在试图解决同一个矛盾,并都给出了正确答案。这个矛盾就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矛盾:即,自我性和社会性,人的两大自然属性的对立。基于这点,随着全球在各领域的一体化及大规模交流,带有区域色彩的各文化必将逐渐融为一体。各文化的区域色彩外壳将被抛弃,共有的道德内核将得到公认。人类文化将进入一崭新较高级时期。

在各文化融合过程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由于科技的高速发展,及全球在经济上高程度相互依存,使这种冲突将以非激烈形式得到解决。

文化大一统的另一标志则是价值观念逐步趋向统一,尤其在人权方面。

她不仅仅指人应有生存权,更主要的是有言论、信仰、结社、集会等体现现代文明特征方面的自由。如果人类在这个方面不能取得共识和一致步骤,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文化大一统。

文化大一统不仅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今天的人类已经进化到应该,也可以自己教育自己的阶段。而文化大一统是这一阶段的基本保证。科技使今天的人类掌握了如此强大的破坏力量以至于激烈冲突是我们自己不能承受的;同时,以爆炸形式增长的信息和对客观认知的极大开拓使人类大大提高了自我觉悟。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是人类不能理解自己逻辑范围之外的存在。这一点正在被印证和被逐渐接受。

直接现象是对神崇拜日益见弱;而结果是人类道德日渐低下。这种道德下滑不是源自人类生命力的减退,它不会这样快。今日道德的下滑主要由于教化人类的形式开始落伍。数千年前的人类极易被教化于神灵之下;而今天的我们更倾向求助于自我的感知。另外,与科技迅猛发展和物质大大丰富相比,人文科学却未得到相应的重视。换言之,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今天的人类处于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而人文科学却还未成熟到足以感悟我们适应这个新环境。对践踏普世道德行为的漠视,恐怖主义、极权政治、及种族主义等是这方面的典型表现。

新世纪的人文科学是以文化大一统作为背景的。只有这样的人文科学才能保证具有高度物质成就的人类在新的历史阶段下的和平、稳定、及繁荣。圣经中曾讲上帝为阻挠人类建成通天塔,而设置了语言障碍。

那今天,但愿人类在文化上的大一统能作为这个故事的圆满结局。

转自“民主论坛”◇

所在期数封面故事
  • 达尔富尔人的灭顶之灾(第42期) ---2007/10/25刊
  • 沧桑动荡的黑土地(第42期) ---2007/10/25刊
  • 达尔富尔的梦想(第42期) ---2007/10/25刊
  • 相关文章
  • 中世纪另类神殿故事(第42期) ---2007/10/25刊
  • 世人恐共 而中共却惧法轮功(第42期) ---2007/10/25刊
  • 中国航空何以不敌美国航空(第42期) ---2007/10/25刊
  • 强盗、流氓、自由人的自由(第41期) ---2007/10/18刊
  • 为甚么说“民主社会主义”不能救中国?(第38期) ---2007/09/27刊
  • 从飞行安全谈科技与文化冲突(第36期) ---2007/09/13刊
  • 当中国人的情 邂逅法国人的理(第26期) ---2007/07/05刊
  • 上海帮的溃败超出郑恩宠预测(第23期) ---2007/06/14刊
  • 新一期受欢迎文章
    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