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月十七日,美国国会颁发了美国会金质奖章给流亡海外的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美国总统布什,不但按照以往的惯例在白宫“私下会见”了达赖喇嘛,并且出席了国会的颁奖仪式。

这是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西藏流亡精神领袖达赖喇嘛第五次“私下会见”西方主要国家的首脑。显而易见,随着中国北京奥运会的逐步接近,这种“接触--施压”的模式,将持续在西方和中国的关系中见到。

道德虽然不是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因素,却是国际政治,尤其是民主政治中最重要的几个因素之一,这是中国外交政治的硬伤之一。

西方首脑首次 与达赖喇嘛公开亮相

九十年代,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国会和舆论关于中国人权纪录的压力下先后两次会见达赖喇嘛。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帐号:
密码:

专题新闻 正体版       列印机版

不仅仅是国际政治大秀 达赖喇嘛获美国国会金奖

十月十七日下午,美国总统布什给达赖喇嘛颁奖。(法新社)

文 ◎ 季达

今年十月十七日,美国国会颁发了美国会金质奖章给流亡海外的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美国总统布什,不但按照以往的惯例在白宫“私下会见”了达赖喇嘛,并且出席了国会的颁奖仪式。

这是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西藏流亡精神领袖达赖喇嘛第五次“私下会见”西方主要国家的首脑。显而易见,随着中国北京奥运会的逐步接近,这种“接触--施压”的模式,将持续在西方和中国的关系中见到。

道德虽然不是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因素,却是国际政治,尤其是民主政治中最重要的几个因素之一,这是中国外交政治的硬伤之一。

西方首脑首次 与达赖喇嘛公开亮相

九十年代,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国会和舆论关于中国人权纪录的压力下先后两次会见达赖喇嘛。但这两次会面,都是以“意外”的方式达成的。根据美国方面的说法,达赖喇嘛到访白宫,而克林顿在白宫内路过某个办公室,“正好遇到”达赖喇嘛,所以进行了短暂的“私人性质”的交谈。

而在布什总统上任以后,和达赖喇嘛的会面已经不再羞羞答答。而这一次,布什总统在白宫和达赖喇嘛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会谈,虽然仍然是“私下会面”,但规格明显比“路遇”要高得多。而在见面之后,布什并且出席了国会金质奖章的颁奖礼并发表讲话。这是美国总统,也是西方主要国家领袖首次在公开场合和达赖喇嘛同时出现并发表讲话。

布什在讲话中呼吁北京与这位七十二岁的西藏流亡精神领袖进行公开的对话,而不是表达不满和抗议。布什总统说,美国不能对限制宗教自由的做法置若罔闻:“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继续要求中国领导人,欢迎达赖喇嘛到中国。他们会发现,达赖喇嘛是一位和平并愿意和解的好人。”

布什总统说,允许达赖喇嘛到中国,并与他会面,符合中国的利益。他说,他非常钦佩达赖喇嘛,支持宗教自由,而达赖喇嘛也支持宗教自由。

而达赖喇嘛在美国国会的颁奖仪式上表示,获得美国国会颁发的金奖,对于他来说是巨大的荣誉,对西藏人民来说也是极大的鼓舞。达赖喇嘛重申了他近年的立场:“对于西藏的未来,请允许我借这个机会,重新表明我的立场,那就是,我不寻求西藏的独立,我寻求的是西藏人民有意义的自治。我采取这一立场,是因为我相信,从西藏的经济发展来看,这最符合西藏人民的利益。进一步讲,我不想利用自治等手段来使西藏独立。”

不过,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认为,美国国会和总统以及达赖喇嘛上演了一场闹剧:“闹剧的主角就是达赖喇嘛。”叶小文要求达赖喇嘛放弃分裂中国的企图,“美国国会此举,严重干涉了中国内政,伤害了中美关系。”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则特别传召了美国驻华大使雷德(Clark Rand Jr.),抗议美国国会向达赖颁发国会金章。

并非单独个别事件

许多国家的外交官都知道和中国打交道有几个底线,其中之一就是西藏问题。所以中国在和外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时候,通常要求对方就西藏问题(以及台湾问题)做出公开表达。美国国务院一位退休官员解释说:外交界通常的理解是,如果“踩了底线,中国必然会做强烈反应”。

然而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这条外交底线不断受到“践踏”。
今年六月十五日,澳洲(澳大利亚)亚总理霍华德在他的雪梨(Sydney,悉尼)办公室与达赖喇嘛晤谈约二十分钟。霍华德在这项低调的会面之后,并未说明他们讨论的主题,但是他在会谈前表示,他们的话题“不会仅限于精神事务”。

他告诉记者:“我一向乐于会见国际重要人物,我们将讨论世俗以及精神上的事务。”

就在同一天,准确地说是霍华德在会见达赖喇嘛之前四个小时,新西兰(纽西兰)总理克拉克在澳洲的布利斯班机场候机室与达赖“碰巧”会面,两人当时正等待飞往悉尼的同一班机,并讨论了十分钟“非政治性问题”。

达赖喇嘛随后前往新西兰,但克拉克总理稍后表示,在达赖喇嘛访问新西兰期间,她不会再与他会面。新西兰的反对党指责说,这是克拉克总理“对北京压力的屈服”,但他们却同时承认,新西兰总理见到了达赖喇嘛,即使是在非正式场合的非正式谈话,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性意义。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随后的记者会中表示,达赖是披着宗教外衣、长期从事分裂祖国活动、破坏民族团结的政治流亡者。澳洲不顾中方多次严正交涉,执意允许达赖入境并安排总理等政要会见,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我们希望澳方从中澳关系大局和澳自身根本利益出发,纠正在达赖问题上的错误做法,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其消极影响。”
 


今年九月二十三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柏林首相府和到访的达赖喇嘛会面。(法新社)

中国对德国的报复

虽然中国政府做出了高调的反应,但对近年双方关系处于“历史以来最佳”的澳洲,中国并未做出实质性的报复措施。但对德国总理默克尔(梅克尔)女士和达赖喇嘛的会面,就必须采取行动了。

今年九月二十三日,出身前东德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柏林的首相府和到访的达赖喇嘛会面,双方进行了一个小时的交谈,随后双方共同见记者合影,但却没有发表任何公开的讲话。中国外交部除了再次重申以往的抗议言辞之外,并停止了双方的法制工作会议,“无限期延迟”了慕尼克(Munich)的一场兵马俑展览,最后宣布停止一年一度的中德人权对话会议。

代表德国财经贸易界的一些人士担心,德国总理会见达赖喇嘛的举动,可能会影响到德国商界的在华利益。然而到目前为止,中国在这方面似乎尚未有任何举动。而德国一些经济学者认为,德国在华投资对中国的利益极大,中国方面很难做出制裁举动。德国的一位专家透露说,德国是到华投资的所有国家中,对中国进行技术转移最积极的国家。他所说的技术,主要是指制造业的相关工艺和流程设计,包括高级机床、高级铸件工艺等。因此双方在经贸方面的合作,中方得益更大,因此可出手的制裁经济牌更少。

可能正是因为如此,中国一些半官方的网络文章对默克尔破口大骂,显示出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的无奈和气恼。一位经常在某网站上发表文章探讨中欧关系议题的博客描述说,德国是受到了中国的刺激,其总理才会见达赖喇嘛的,“比如说中国经济总量马上就要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了,中国貌似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出口国,超过德国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中国成功斡旋苏丹达尔富尔问题,被视为欧洲后院的非洲不再是欧美的天下了……等等。”

总之,在“天下文章皆权谋”的中共官员看来,这个世界除了阴谋和算计,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有其他的解释。人权和信仰问题只是藉口而已,问题是算计了很长时间之后,中国仍然无法明白德国人为什么会如此不知好歹,默克尔拿到了这么多中国的合约,却仍然会见达赖,最后只能依靠阴暗心理来猜测:“不顺心就拿刀子捅人家痛处,自己也没有多大好处(顶多是一些变态的快感罢了),怎么当一国总理啊?如此女人,该不是更年期后遗症吧!”

对美国痛恨无奈

达赖喇嘛获得美国国会颁发的金奖,美国总统布什并且亲自出席颁奖,中国政府非常恼怒。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认为是一场闹剧。美国西东大学亚洲系主任杨力宇教授评论说:“这次是中国的宗教事务局局长发表谈话抨击美国,这个层次是非常低的。所以,看得出来中国还是想淡化这个事情。”

杨力宇教授认为,美国国会向达赖喇嘛颁发金奖一事,对中美关系不会产生长远影响:“原因很简单,中国需要美国,美国需要中国。特别是在国际社会、伊朗问题、北韩核武器问题上,两国都需要合作,两国都有共同利益。而且更重要一点,在现阶段,中国不会把中美关系搞得很僵,因为中国明年要开奥运,中国也邀请了布什参观奥运,布什也同意了。所以,我想这个事情从远端来看不会有什么影响。”

杨教授没有谈到的,是在美中经贸关系中,中国是明显得益的一方,因此中国手中的牌并不太多。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占据了中国外贸顺差的大部份,中国需要美国的投资,需要美国的技术,也需要美国在各类国际事务上的支持,因此无法和美国翻脸。

最重要的,中国无法承受一旦中美反面之后对台湾问题的影响。
 


左上图:藏民放炮,爆出火花,在漆黑的夜空形成一条条闪光。(网络图片) 右上图:西藏安多县有大批民众上街,庆祝达赖受勋。(网络图片) 右下图:拉萨大昭寺广场,早晨大批民众烧香礼佛。(网络图片) 左下图:前日早晨的大昭寺广场,气氛外弛内张。(网络图片)

对达赖喇嘛的态度影响台湾

杨力宇教授也表示,“达赖喇嘛一再强调他反对藏独、主张高度自治、主张保护西藏的文化和宗教的等等,但是,中国翻来覆去还是认为达赖喇嘛是个分裂主义者。国会给达赖喇嘛颁发这个奖章,这是国会的事情。中国对美国国会根本没有办法,美国国会是独立的,不像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是个橡皮图章。所以,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批评美国国会也是不了了之。”

台湾图博之友(西藏之友)的负责人周美理认为,达赖喇嘛近年多次反覆强调他不主张独立的态度,只谋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架构之内,追求有实质意义的自治,但并没有获得中国政府的善意回应。“台湾人应该对此清楚明了,即使台湾愿意和中国统一,中国也未必会就此停止要挟。”

事实上,台湾绿营以及部份蓝营的人士,对中国如何处理西藏问题的态度非常关注。中国政府五十年代初和西藏政府签订的十七条协议,非常类似目前中国政府为台湾提出的统一条件,包括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和制度不发生改变等等,但五十年代末发生在西藏大规模镇压,以及随后中国在西藏实行的所谓“民族区域自治”措施,同样也给谋求台湾独立的人士提供非常有利的理由。

一些绿营的政治学者认定,虽然达赖喇嘛多次反覆公开强调其不谋求独立,甚至不以自治作为手段谋求独立的立场,但中国政府从未因此愿意和流亡西藏人进行认真的谈判。所以对中国政府关于台湾“只要承认一国,什么都可以谈”的政治表态并不信任。

中国害怕达赖喇嘛的影响力

杨力宇教授在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的时候断定,中国政府不会允许达赖喇嘛在有生之年回到中国。

达赖喇嘛获得美国国会金质奖章之后发生在西藏的事情,也可以断定中国政府最担忧的,并不仅仅是西藏独立,也包括了达赖喇嘛在西藏和中国人之间的影响力,也担忧达赖喇嘛一旦回到中国,将为中国国内政治带来更多的国际因素,因而加速促使中国政治体系的解体。



组图:颁奖仪式现场和穿着传统藏族服装前来庆贺的藏人。(法新社)

达赖喇嘛获奖次日,大批西藏藏民穿上节日盛装在拉萨大昭寺广场、布达拉宫四周等地焚香祝祷,而青海、甘肃等地也有藏民烧炮仗庆祝达赖受勋。当局调派公安加以阻挠,其间与藏民爆发冲突。

据总部设在挪威的藏独组织“西藏之声”引述消息称,拉萨前晚已开始呈现与往常不一样的浓浓节日气氛,大批藏民穿上节日盛装,在布达拉宫及大昭寺广场等地焚香祝祷,并鸣放炮仗,庆祝达赖受勋。中国当局因担心爆发骚乱,在市内部署大量武警和公安人员,并不准老人和小孩在大昭寺前面的花园旁小坐与闲谈。

有僧人透露,在藏传佛教中地位崇高的拉萨哲蚌寺被武警包围,令所有僧人无法外出。而在藏北安多地区,公安更不准民众放炮仗,其间警民双方亦发生冲突。另有线民指,青海热贡地区、甘肃玛曲等地,也有藏民放炮仗庆祝被抓,更有网吧被封锁,部份地方还遭停电。

据悉,不少年轻藏民均在网上热烈讨论这次达赖在美国受勋一事。有人留言说:“我是一个普通的藏民,我不在乎我们的嘉瓦仁波切(达赖另一尊称)得到了什么奖,我只有个美好的心愿,希望他能回到圣地拉萨!”

曾在西藏和新疆都居住过的旅美专栏作家史山表示,和新疆的情况相比,西藏的运动虽然更平和,却使中国政府更为担忧。因为西藏有一个绝对的精神领袖,而在新疆没有。他透露,达赖喇嘛在许多汉族人心目中也有非常高的地位,这使达赖喇嘛在政治上对中共形成了真正的威胁。

国际政治中的道德

在美国国会向达赖喇嘛颁奖的仪式上,某美国参议员在讲话中表示:“对达赖喇嘛的颁奖,和政治无关,和国家利益无关,和游说无关,而是和道德有关。”这番表态,对于单独的某位议员来说绝不虚假,但在国家层面的政治运作上,却不尽如此。

事实上,达赖喇嘛此次在美国获奖,是经历了总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际支援西藏组织”的长期运作而达成的。美国之音报导说,“一群支持西藏的年轻人为此进行了艰苦的游说”,而且“许多国会议员鉴于和中国的关系密切并不支持这个提案”。

居住在华盛顿的中国问题专家石藏山介绍说,在江泽民时代,中国对美国国务院的明提暗示,都显示当时的美中关系“红线”有两件事情,台湾和法轮功,西藏问题反倒排在之后的位置。这个排列,在胡锦涛上台之后中方从未明确表态有所改变,因此对于美国许多官员来说,西藏问题的这条“红线”其实并不最“红”。

美国国务院的一位前任官员证实了这个说法,他认为胡锦涛虽然上任,但外交系统似乎并不跟随胡锦涛路线,而是仍在持续江的思路,这一点使胡温在外交方面的策略有相当的模糊地带。他认为,西藏问题正是这样的模糊地带。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各国政府,尤其是首脑们都需要一个表达的场合,来增加本身的道德高度和正面的知名度。

显然,道德虽然不是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因素,却是国际政治,尤其是民主政治中最重要的几个因素之一。而这方面,却是基本人权状况存在严重问题的中国在外交上的严重硬伤。X
 

达 赖 喇 嘛 获 奖 一 览 表


资料来源:西藏之页。该表统计截至二零零二年,其后几年,达赖数度获奖。去年,加拿大国会便授予达赖喇嘛加拿大荣誉公民称号。


 

所在期数封面故事
  • 达尔富尔人的灭顶之灾(第42期) ---2007/10/25刊
  • 沧桑动荡的黑土地(第42期) ---2007/10/25刊
  • 达尔富尔的梦想(第42期) ---2007/10/25刊
  • 相关文章
  • 世人恐共 而中共却惧法轮功(第42期) ---2007/10/25刊
  • 和解和人性(第39期) ---2007/10/04刊
  • 继战争警告后 法美推动UN对伊朗新制裁(第38期) ---2007/09/27刊
  • 为甚么说“民主社会主义”不能救中国?(第38期) ---2007/09/27刊
  • 从飞行安全谈科技与文化冲突(第36期) ---2007/09/13刊
  • 关于限制北韩和伊朗核武(第36期) ---2007/09/13刊
  • 奥运五环之蚀── 评析二○○八北京奥运与中国人权状态 (第35期) ---2007/09/06刊
  • 美国会报告:中国对美国经济构成威胁吗?(第4期) ---2007/01/25刊
  • 新一期受欢迎文章
    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