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七年十月二十四日十八时零五分,中国首枚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搭乘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如果计画顺利,整个奔月过程将经历九次变轨,飞过三十八万公里,十一月五日进入月球轨道,并环绕月球飞行一年后撞击月面,结束这次来自神州故乡的“嫦娥奔月”之旅。

这颗耗资十四亿人民币,总重量两千三百五十公斤,尺寸20mX17.2mX22m,最终依靠十八米太阳能电池帆板,在距离月球表面两百公里的上空环绕月球运转一年的人造卫星,计画完成四大任务: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球土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帐号:
密码:

焦点新闻 正体版       列印机版

中国首次探月 嫦娥不再寂寞

二零零七年十月二十四日,中国首枚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升空。

文 ◎ 王静雯图 ◎Getty Images

二零零七年十月二十四日十八时零五分,中国首枚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搭乘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如果计画顺利,整个奔月过程将经历九次变轨,飞过三十八万公里,十一月五日进入月球轨道,并环绕月球飞行一年后撞击月面,结束这次来自神州故乡的“嫦娥奔月”之旅。

这颗耗资十四亿人民币,总重量两千三百五十公斤,尺寸20mX17.2mX22m,最终依靠十八米太阳能电池帆板,在距离月球表面两百公里的上空环绕月球运转一年的人造卫星,计画完成四大任务: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球土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

根据以往的数据,国际上探月成功率为48%,较地球卫星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美国和前苏联的首次探月任务均失败,而日本在九十年代首次探月时的环月任务也告失败。

被“冷落”的嫦娥

外界评论说,“嫦娥一号”的顺利升空,标志继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突破载人航天技术之后,中国航天发展揭开的第三个里程碑。但是与二零零三年“神舟五号”升空的隆重仪式相比,“嫦娥一号”的升空显得有些落寞,亲临西昌发射现场的只有即将退休的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没有新当选的中共中央领导人。没有中共高层做伴,“嫦娥”也许感到一丝孤寂,她只能孤身奔月了。

这次嫦娥一号的发射时机,也沿用了神五“先开会、后上天”的政治模式。神舟五号是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后才发射,被界定为向中共十七大献礼的嫦娥一号,也是等到会议闭幕后才升空的,以免万一出现意外影响会议日程。

一九七零年四月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就是由总理周恩来亲自在国际会议上宣布的,二零零三年“神五”载人飞船的报导中,江泽民抢着出镜。尽管神五升空时,江已不是中共总书记,但他仍以中央军委主席的身份打电话祝贺,并在后来的庆功会上亲自向中国第一位太空人杨利伟颁发“航天功勋奖章”,抢尽风头。

这次嫦娥奔月,江泽民的长子江绵恒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作为中国探月工程四名副总指挥之一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江绵恒,在中共十七大前夕频繁在各地露脸。香港媒体评论说,江绵恒的长袖善舞与发射时高官的冷场形成了对比,他再卖力,也没能在十七大中如愿以偿。

不再寂寞的嫦娥

尽管中共有意突显自己和平利用空间的用意,将过去由解放军总装备部统筹的神舟运载工程改成由国务院国防科工委负责,但国际社会一直关注中共进军太空的真实意图。

中国是第五个探测月球的国家,此前,美国、俄国、欧盟和日本都成功发射卫星探测月球。特别是今年九月十四日,日本成功发射了名为“月亮女神”的探月卫星,而印度早前亦宣布将在明年四月发射探月卫星。面对中、日、印的较量,有人称新一轮太空竞赛将在亚洲揭幕,中国和日本都想争做亚洲的“区域领袖”。

比嫦娥一号早发射四十多天的日本“月亮女神”,耗资约二十一亿港元,将研究月球的起源和演变、获得月球表面环境资讯,并在月球轨道上进行电波学研究。与中国计画在二零一一年实现机器人登月、二零二零年载人登月相对比的是,日本也公布了将在二零一五年机器人登月。

日本《产经新闻》称中国此举一方面是想在国际社会中树立“航天大国”的威信,另一方面亦隐藏着想获取月球资源以及其他军事目的。在中日两国的太空竞赛中,专家指出,日本的放射科研仪器精确度较高,而中国则以火箭技术取胜。与神五、神六距离地球两百公里飞行不同的是,嫦娥一号将飞离地球三十八万公里的远方,这对中国的远程通讯是一大考验。

早在一九六九年七月二十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登陆月球,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就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脚印。他那句著名的话语至今回响在人们耳旁:“这对个人来说只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美国宇航局公布了“重返月球”计画。美国将研制下一代航天器,计画在二零二零年载人重返月球,并希望以月球为中转站,把宇航员送到火星乃至更遥远的太空中。届时,宇航员将在月球上居住上半年,那时的嫦娥也许将会不再寂寞,来自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歌声将把月球变成一个热闹非凡的旅游营地。
 

希腊雅典神庙的上升明月。

好看不中用的嫦娥

面对大陆媒体掀起的“激情月球梦”,不少专家称之为:“水中月、镜中花,好看不中用。”美国航空航天局高级工程师黄祖威博士表示:发射月亮卫星确实说明中国有足够的航天科技能力,但这并不表示中国具有先进的科技,因为绕月卫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实现。如果没有完全配套的探测仪器,这种对月探测的成果意义并不很大。

一位在休斯卫星公司工作的研究人员表示,尽管美国巨额投入的航空航天事业对后来的美国科技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帮助作用,但中国的情况未必就能如此。

“这种航天工程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回报是有一个很大的延迟。有些技术开发出来用在航天上、军工上,真正在民间企业运用有时需要五、六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其实还不是人所能控制的。”

他解释说,前苏联也有极为发达的航空航天部门,但其对前苏联的社会经济帮助却不大。其国家投入的巨大资金,反而成为苏联解体的其中一个原因。事实上有一些西方国家也具有探月的能力,但由于民间反对声浪大,就没有做这件事。

有网民发贴说,“中国应该以老百姓生活的改善为优先。不要像北韩那样,老百姓生活极度贫困,军方却花巨资搞出了原子弹。要知道,中国有些地方老百姓的生活还处在极度贫困状态!政府应当拨一些钱在这些地区的发展上。”

也有人写道,“面对这么多失学儿童,再来看这条新闻,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苏联也搞过,后来又如何?”“神棍们,把你们的钱捐出来,让穷人们吃饱饭吧!”“嫦娥啊嫦娥。你可是富人家玩的游戏呀。看看这么多破旧学校。你奔啥子月啊?”“用千万所贫困地区学校的校舍,换取这条美丽的性感小内裤。”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还不及全球人均收入的一半,上亿农民和失业工人、还有失学儿童挣扎在贫困的边缘,为了这些虚空的面子工程而劳民伤财,这只能说明在中共心目中,他们的面子比百姓的生计更重要。

美国华府中国问题专家石藏山表示,绕月卫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就已经实现,实际用处不大。但中共耗巨资来发展绕月卫星很大程度是基于民族主义的考量。目的是为制造表面的繁荣,来掩盖国内的危机,在中共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崩溃之后,中共一直用民族主义情绪来替代意识形态的真空。

神秘月球的启示

俄罗斯《真理报》二零零六年曾报导说,当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踏足月球时,曾看到了三个直径十五米到三十米的不明飞行物(UFO),但美国宇航局(NASA)隐瞒了这一发现。直到多年后,阿姆斯特朗的一名助手和NASA前官员克里斯托弗.克拉夫特等人才披露了宇航员在月球上遭遇UFO的惊人内幕。

报导说,“阿波罗11号”出发后没多久,飞船上的宇航员就发现飞船后面跟随着一些“闪亮的光球”。等他们着陆后,阿姆斯特朗曾对地面中心说,“阁下,那儿有许多大东西!老天,它们真的非常大!它们正坐在大陨坑的另一头,它们正在月球上看着我们到来!”尽管当时数亿人正注视着阿姆斯特朗,但没人听到他说的这句话,因为NASA迅速切换到了安全通讯频道。

后来有消息称,月球背对地球的那一面是外星人的UFO飞船基地,登月宇航员看到的就是其中之一。二零零六年英国《独立报》也报导说,当年记录人类首次登月的高质量录像带神秘地“丢失”了,至今还没找到,这不禁让人又联想到外星人的所作所为了。

《新纪元周刊》曾发表过一篇文章,从科学的角度讲述目前人类对月球来源的最新解释。

科学家们发现,月球是一个异乎寻常的天体,它比自然天体的卫星大得多。其他行星的卫星直径都没有超过母星的5%,但月球却达到地球的27%;一般天然卫星的轨道都是椭圆的,而月球轨道却是圆形的,跟人造卫星一样。月亮与同样大小的行星相比,密度要小得多,宇宙天体都有磁场,而月球几乎没磁场,因此人们猜想它的内部可能是空的。事实上,“阿波罗12”在一九六九年十一月二十日四时十五分所做的月震试验证实了这点。

月岩研究表明,在形成年代上月球略早于地球,而且月球上有六种元素是地球上所没有的,这是常规月球起源假说无法解释的。

既然月球不是自然天体,那它可能就是某种高级生命“人造”的。一九九九年二月四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上的两名宇航员曾将一颗小的“人造月亮”送入太空,人类有什么理由否认史前人类就不可能在太空造一个真月亮呢?

这次“嫦娥奔月”所要探测的正是这些疑问。但愿嫦娥发回故乡的信息能真实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让神州的百姓们有机会认识宇宙留给我们的特别启示。◇

所在期数封面故事
  • 重识“中国声乐”内涵(第43期) ---2007/11/01刊
  • 首届全世界华人声乐大赛得奖名单(第43期) ---2007/11/01刊
  • 声乐大赛得奖者感言(第43期) ---2007/11/01刊
  • 诠释鉴赏正统艺术的标准(第43期) ---2007/11/01刊
  • 古代的声乐大师(第43期) ---2007/11/01刊
  • 勾勒声乐艺术的文化脉络(第43期) ---2007/11/01刊
  • 沪女受中共阻挠无法赴美 隔洋为大赛献唱(第43期) ---2007/11/01刊
  • 相关文章
  • 胡盼两岸和平 学者:取决中共内部民主化(第42期) ---2007/10/25刊
  • 关于限制北韩和伊朗核武(第36期) ---2007/09/13刊
  • 美国妇女和她的外星人“朋友”(第30期) ---2007/08/02刊
  • 火星表面见深洞 疑为生命避难所(第25期) ---2007/06/28刊
  • 月亮的遐思(第24期) ---2007/06/21刊
  • 太阳能电池技术 效率上突破(第16期) ---2007/04/26刊
  • 新一期受欢迎文章
    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