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十月是人类进入太空时代五十周年纪念日。一九五七年的十月四日,当时的大国苏联将“史波尼克”(Sputnik)号卫星率先送入太空。这颗人类成功发射的第一枚人造卫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可当时的苏联却将这视为共产主义科技发展的一大胜利,让它的冷战对手美国好不沮丧,为一场时至今日仍在持续的太空竞赛,揭开了序幕。

不甘落后的美国遂奋起直追,国家太空总署投入大笔预算,终于在十二年后把太空人阿姆斯特朗(Armstrong)送上月球,实现了人类登陆月球的梦想,同时也在这场苏美太空竞赛中扳回一局。一九八零年代美国将太空竞赛演变为“星际大战”,开始部署以外太空为基础的飞弹防御网。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帐号:
密码:

进入太空时代五十周年 给人类甚么反思



文◎ 楚寒(美国加州)图◎ Getty Images

今年的十月是人类进入太空时代五十周年纪念日。一九五七年的十月四日,当时的大国苏联将“史波尼克”(Sputnik)号卫星率先送入太空。这颗人类成功发射的第一枚人造卫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可当时的苏联却将这视为共产主义科技发展的一大胜利,让它的冷战对手美国好不沮丧,为一场时至今日仍在持续的太空竞赛,揭开了序幕。

不甘落后的美国遂奋起直追,国家太空总署投入大笔预算,终于在十二年后把太空人阿姆斯特朗(Armstrong)送上月球,实现了人类登陆月球的梦想,同时也在这场苏美太空竞赛中扳回一局。一九八零年代美国将太空竞赛演变为“星际大战”,开始部署以外太空为基础的飞弹防御网。耗费巨大人财物力的星际大战计划,间接促成了苏联、东欧共产政权的接连垮台。

半个世纪过去了,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不断取得进步,人类社会自身也发生了巨变。当年国力鼎盛的苏联已经灰飞烟灭,美国转而将恐怖主义定义为头号敌人,世界进入全球化、民主化的消费至上时代。五十年,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看,只是电光一瞬。可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蜉蝣般短暂的一生来说,却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在这二十一世纪的初始年头,从时空的脉流里来到现代社会的喧嚣之中,人类社会的反思也许并非多余。

五十年前“史波尼克”号一度领先的优势,挽救不了苏联共产政权的颓败命运。苏联在太空竞争中的失败,说到底还是制度的失败,是其制度化漠视自由和尊严这些基本人性的必然结局。这对于现今中国来说,应当作为一面镜子以儆效尤,寻找正确的发展方向。

当年苏美两国发展太空探测,完全出于军事和战略的考量。五十年来,人类在科技发展上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但同时,五十年来高科技造成的具有毁灭性杀伤力的洲际弹道飞弹、核武器等,是与太空探测的光辉历程相伴相随的种种恶果。就像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人类开发太空带来的善与恶总是如影随形,造福人类抑或毁灭人类,一念而已。太空好比一个拥有两张面具的巨人,冷眼地俯瞰着人类在世间的命运。

作为地球村的卑微个体,我们当然期望人类的想像力和创新力能尽量施展其善的一面,能不断遏制自身的恶,摆脱太空竞赛和军事竞赛的恶性循环,努力让和平安宁的阳光照耀人类。五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利比亚的卡扎菲、北韩的金正日先后同意“弃核”,但愿这种回归理性的举动能陆续出现。发展太空探测,不应局限于军事和战略的考量,应该有更高远、更广阔的视野,应该成为人类求索宇宙奥秘、追求真理和美好生活的尝试。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记录了人类的进取和荣光,也暴露了人类的狂妄和任性。法国大文豪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五十年岁月走过,再次仰望浩瀚深邃的太空,我们应当以敬畏、谦卑和开阔的心灵去对待。反之,将是整个人类的悲哀。◇
 

本文网址:http://mag.epochtimes.com/046/3892g.htm(新纪元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