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保守治疗,就是利用手术以外的其他手段来治疗近视,这是一个正在探索和发展的领域。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就是真性近视(也叫做轴性近视)目前还没有非常理想的保守治疗方法,而假性近视通过适当的治疗是可以缓解。通过积极有效地治疗假性近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真性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通过配镜矫正或进行雷射手术,只能解决真性近视的视力不足,而由于眼轴过长所带来的其他不良后果,如玻璃体混浊、视网膜剥离及出血等风险仍然无法避免,因为只有不得近视,才能消除由此带来的隐患。

假性近视一般认为,是眼内睫状肌痉挛引起的,为解除睫状肌痉挛,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大致有下列几种:

眼药水

目前大部份的眼科医师会以睫状肌麻痹药物,达到强制放松睫状肌的目的。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帐号:
密码:

西医疗法--近视的保守治疗

在台湾,点睫状肌麻痹剂(又称散瞳剂)是控制近视最常用的方法。(陈育正/摄影)

文◎陈文哲(医疗工作者)

所谓保守治疗,就是利用手术以外的其他手段来治疗近视,这是一个正在探索和发展的领域。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就是真性近视(也叫做轴性近视)目前还没有非常理想的保守治疗方法,而假性近视通过适当的治疗是可以缓解。通过积极有效地治疗假性近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真性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通过配镜矫正或进行雷射手术,只能解决真性近视的视力不足,而由于眼轴过长所带来的其他不良后果,如玻璃体混浊、视网膜剥离及出血等风险仍然无法避免,因为只有不得近视,才能消除由此带来的隐患。

假性近视一般认为,是眼内睫状肌痉挛引起的,为解除睫状肌痉挛,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大致有下列几种:

眼药水

目前大部份的眼科医师会以睫状肌麻痹药物,达到强制放松睫状肌的目的。眼药水可分为短效及长效两种,长效药水以阿拖平(Atropin)为代表,短效药水以tropicamide较为常见。临床上以长效药水的效果较佳,但由于会有明显的散瞳作用,个案常常会有畏光、调视不良的副作用,很少人能持续到视力稳定的年龄(一般认为是二十岁),往往还是要配镜矫正。

由于健保给付,有为数不少的眼科医师遇到上门求诊的小朋友,不管有没有假性近视,都处方睫状肌麻痹药物,当作预防之用。

眼球运动

我们看书或萤幕时,眼球内侧有条小肌肉会把眼球往鼻侧带,就像做斗鸡眼的样子,医学上称为“内聚”,同时两眼睫状肌也要收缩,使水晶体变厚,焦点便能落在近处。我们常听人说“望远凝视,有助视力”,当我们看远时,睫状肌放松,水晶体变薄,两侧眼球视线是平行的,内侧小肌肉不作用,这种说法是有学理根据的。

可是当已经有假性近视时,睫状肌和内侧小肌肉因长期收缩,都变硬了,望远凝视就不太够了,此时就要做眼球“外展”运动,就是同时右眼瞄右边,左眼瞄左边。当眼球外展时,眼球外侧(耳侧)小肌肉会收缩,同时会强迫内侧(鼻侧)小肌肉放松。不过这动作要训练一下,才做得正确。


眼球的“内聚”和“外展”是常用的眼球运动。图为治疗人员在训练眼球的内聚力。(王志麟/摄影)

眼周穴位按摩或安全电压下的电脉冲刺激

虽然没直接作用于睫状肌,但是通过实践发现的确有治疗假性近视的效果。临床发现,很多视力不良的眼睛,它周围的穴道或是经络是不畅通的,甚至会产生许多硬的小肉粒,传统治疗师称其为“筋结”。透过按摩或电刺激的方式,可达到疏通的效果。

磁场治疗

有人认为患有近视的眼睛,可能是受到外界太多电磁波的影响或其他种种因素而使它的分子排列结构乱掉所致。透过外加的一个磁场,会使眼的分子排列渐渐趋于整齐,而达到控制近视的效果。有一种磁能省油器,也是在汽油管外加一个磁场,使汽油分子排列较为整齐,燃烧较完全,达到省油的效果。

角膜塑型术(OK镜)

利用一种特殊的隐形眼镜去压迫角膜,晚上配戴,白天就拿掉,经由压迫角膜,能避免角膜弧度变大,达到控制近视度数加深。唯台湾的卫生署尚未核可,只认定为硬式隐形眼镜来使用,争议尚多。

近视的保守治疗,目前是以散瞳剂控制为主流。但是由于明显的副作用和不甚令人满意的疗效,很多人积极寻找更安全、效果更好的治疗方式。上述的几种是我们比较容易接触到,而且治疗原理合理,都可以去尝试了解,只不过角膜塑型术所需费用较高,而且治疗原理比较霸道(作者个人意见),临床上也不能用在较高度数上,个人较不推荐;而眼球运动、穴位按摩及磁场治疗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台湾的学童,很多都点了很多散瞳剂,这样的眼睛用俗话讲是疲累的,这样疲累的眼睛去做眼球运动、穴位按摩或磁场治疗,效果会迟滞;而且停用散瞳剂后,会有反弹的现象(就是度数变的更深),有些眼科医师就据此认为这些治疗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家长一听眼科医师都这么说了,吓得又跑回去点散瞳剂,这是很可惜的现象。◇
 

本文网址:http://mag.epochtimes.com/046/3911g.htm(新纪元周刊)